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004-004)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丕武曲静张卓宋阳张学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大豆
  • 3篇克隆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基因
  • 2篇功能分析
  • 2篇后代
  • 1篇倒伏
  • 1篇豆荚
  • 1篇豆蚜
  • 1篇蚜虫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杂交
  • 1篇脂肪氧化

机构

  • 7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曲静
  • 6篇王丕武
  • 4篇张卓
  • 2篇吴楠
  • 2篇刘婷婷
  • 2篇张学明
  • 2篇马建
  • 2篇宋阳
  • 2篇赵翠兰
  • 2篇卢实
  • 1篇关淑艳
  • 1篇许晓明
  • 1篇王彪
  • 1篇才源
  • 1篇高学文
  • 1篇吴冰月
  • 1篇崔瑾
  • 1篇陈新
  • 1篇陈华涛
  • 1篇付永平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豆荚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克隆大豆豆荚特异性启动子,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为研究抗病虫基因在大豆荚中的特异性表达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豆荚特异性启动子(Pod Specific Promoter,PSP)的核心序列,用PSP序列取代质粒pBI121中的CaMV 35S启动子,构建与GUS基因融合的豆荚特异性报告载体pPSP-GUS,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NC89",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将鉴定为阳性的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验证PSP片段的功能。【结果】所获得的豆荚特异性启动子PSP大小为1 270bp,与已报道序列的同源性为98%,具有多种典型的启动子表达调控元件,如A/T-rich core、CAATBOX、TATABOX、GATABOX等。将pPSP-GUS质粒转化烟草后,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转基因阳性烟草植株。GUS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在转pPSPGUS质粒的烟草根和叶片中均未检测到GUS活性,在萼片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GUS活性;而在花荚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GUS活性,且明显高于转pBI121质粒的对照植株。【结论】克隆得到的豆荚特异性启动子PSP片段具有启动基因在豆荚中特异性表达的功能。
宋阳王丕武张学明曲静
关键词:大豆GUS染色
两个大豆蚜虫生物型的初步划分被引量:1
2013年
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危害大豆(Glycine max)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比较了7份大豆资源对我国吉林蚜虫和上海蚜虫的反应。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中,P203、P746、P574等资源对两地蚜虫表现抗性。两个试验中,Dowling和Jackson接种上海蚜虫21d后蚜虫平均数量与P203、P746、P574等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接种吉林蚜虫21d后蚜虫平均数量均在300头以上,表现为感蚜虫。以上结果表明上海蚜虫和吉林蚜虫属于不同的生物型。
肖亮王彪武天龙
关键词:大豆大豆蚜虫生物型抗蚜性
大豆凝集素和脂肪氧化酶双价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同时抑制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和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改良大豆营养品质,为培育优质大豆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根据RNAi原理,酶切获得Lox目的片段,构建以除草剂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种子特异性启动子P7aP启动SBA和Lox双干扰的pCAMBIA3301-SBA—Lox(pSBA—Lox)干扰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品种为吉农28),采用PCR、Southern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质粒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双价RNAi植物表达载体pSBA-Lox构建成功。将其转入到大豆中,对转化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能遗传给后代。T1代转基因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中SBA基因和Lox基因在籽粒中的表达量比未转化受体植株均明显降低,SBA基因表达量降低了35.9%~47.2%,Lox基因表达量降低了32.8%~56.1%,而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相比对照植株变化不大。【结论】获得了大豆凝集素和脂肪氧化酶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的T2代转基因大豆。
张学明宋阳王丕武马建晏佳琳付永平曲静张卓董环宇李琦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脂肪氧化酶RNA干扰技术
拔节期玉米自交系茎秆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抗倒伏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12份玉米自交系,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研究了玉米自交系11个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玉米倒伏率、茎秆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2份自交系的11个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在密度间、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密度增加其相对表达量呈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合成酶-8、纤维素合成酶-7、纤维素合成酶-4、纤维素合成酶-5、纤维素合成酶-6基因的表达量与茎折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18,0.383,0.342,0.311,0.275;纤维素合成酶-11、纤维素合成酶-1基因的表达量与茎折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242,0.224。纤维素合成酶-4、纤维素合成酶-10、纤维素合成酶-8、纤维素合成酶-11、纤维素合成酶-9、纤维素合成酶-3、纤维素合成酶-7、纤维素合成酶-1、纤维素合成酶-2、纤维素合成酶-5基因的表达量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00,-0.626,-0.601,-0.509,-0.483,-0.463,-0.455,-0.369,-0.363,-0.354。
赵翠兰王丕武秦迪潘丽丹刘婷婷曲静
关键词:玉米茎秆强度
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研究Ⅲ型泌出效应因子在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中的作用,利用反向PCR技术,首次从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全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两个效应因子HopAB1和HopAF1基因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HopAB1s和HopAF1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opAB1s基因全长是1 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HopAF1s基因全长是855 bp,编码284个氨基酸。即基因的登录号分别为JF826562和JF826563。保守功能区预测显示HopAB1s在N末端包含一个E3泛素连接酶功能区。将这2个基因克隆到PVX二元表达载体并转化农杆菌,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侵染技术在本生烟中表达,发现2个效应因子均能抑制由鼠凋亡因子激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将烟草疫霉接种在表达效应基因的区域,发现效应因子能促进烟草疫霉侵染烟草,因此本研究得到的两个效应因子是免疫抑制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张金梅伍辉军高学文
关键词:反向PCR生物信息学免疫抑制因子
转双价抗病基因大豆后代的抗病性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大豆病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造成的损失尤其严重,培育抗病大豆品种成为解决此瓶颈问题的有效措...
宋阳刘振库王丕武董环宇晏佳林李琦敖振超金羽坤韩丹
关键词:大豆NPR1基因抗病
两个大豆品种转hrpZ_(Psta)基因后代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大豆灰斑病是由真菌类病原菌引发的,能导致大豆植物体整株死亡的恶性植物病害。hrpZpsta基因所编码的激发子harpin蛋白,已被证实能够通过引起植物过敏性反应来提高植株机体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将含有hrpZpst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豆品种吉农17和吉农29中,以所得的T4代株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与人工接菌方式对其进行检测。Southern blot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能够在吉农17和吉农29的T4代转化株系中稳定的遗传和表达,并且转化植物后代对灰斑病病原菌的抗性较受体品种明显提高。此外,不同大豆受体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
尹俊琦王楠周莹卢实吴楠曲静张卓王丕武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抗病性鉴定抗性评价
大豆TAIL-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
2018年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是检测转基因作物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主要技术。为探索适宜大豆的TAIL-PCR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转基因大豆TAIL-PCR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以期建立成熟的大豆TAIL-PCR技术体系。试验设计3个嵌套特异性引物和5种兼并引物进行了3次巢式的热不对称PCR反应。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酶用量、模板浓度、兼并引物和较低温特异性循环在不同水平对TAIL-PCR反应结果均有影响,优化的TAIL-PCR反应体系,即第2次反应为退火温度61℃,1.0 U/30 m L Taq酶,模板浓度30 ng/μL;第3次反应为退火温度62℃,0.5 U/50m L Taq酶,模板浓度40 ng/μL,反应过程中采用降低5个较低温特异性循环,兼并引物采用AD3,在此条件下扩增的条带清晰、稳定、特异性好,适合大豆TAIL-PCR反应体系。
刘婷婷王丕武张卓赵翠兰关淑艳曲静
关键词:大豆TAIL-PCR
大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GmRDR1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寻找大豆抗病新基因,培育大豆新型抗性品种,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大豆品种科丰1号中分离出1个新的GmRDR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组织表达、抗逆境胁迫表达分析及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GmRDR1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的第2号染色体,基因全长为3 956 bp,其中ORF为3 378 bp,编码1 12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79.72×103和4.63;GmRDR1含有RDRs家族的保守序列"DLDGD";该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并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荧光定量结果发现:在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处理下,GmRDR1在抗病材料科丰1号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南农1138-2。盐及干旱胁迫下,48 h之内,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SA诱导条件下该基因在6 h出现了早期响应,冷害处理下24 h表达量出现了突然的升高。GmRDR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里。根据以上结果判定GmRDR1基因参与了大豆对SMV的抗性反应,并且能够强烈响应盐和干旱的胁迫,因此该基因在大豆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吴冰月沈良宋普文陈华涛崔瑾许晓明陈新
关键词:大豆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亚细胞定位
广谱抗病基因chi和hrpZpsta双价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豆中的遗传转化被引量:2
2015年
大豆的真菌性病害已经成为了限制大豆产量增长及品质提高的主要原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广谱性抗病能力的大豆新品种,已成为目前提高大豆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构建了含2种广谱抗病基因chi和hrp Zpsta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导入大豆中,获得了能够在转录水平上表达2种外源抗病性基因的转基因大豆。对经抗性筛选得到的阳性苗及后代植株进行PCR检测、Southern杂交、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得到T0代阳性植株7株,T1代阳性植株27株。转化植株的基因组在整合外源基因时出现不同情况,chi-hrp Zpsta双价载体分别以单价和双价两种形式随机整合到受体大豆基因组中并且能稳定遗传,同时在转录水平上亦有不同。
卢实王丕武曲静马建张卓吴楠才源
关键词:大豆SOUTHERN杂交荧光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