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04B05)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宋双林林琦更多>>
相关机构: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山东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自然发火
  • 2篇工作面
  • 1篇堵漏风
  • 1篇压差
  • 1篇引排
  • 1篇灾害
  • 1篇中风
  • 1篇试验测试
  • 1篇首次积分
  • 1篇首次积分法
  • 1篇气体
  • 1篇注氮
  • 1篇自然发火期
  • 1篇综放
  • 1篇综放工作
  • 1篇综放工作面
  • 1篇钻孔
  • 1篇瓦斯
  • 1篇瓦斯突出
  • 1篇网络

机构

  • 8篇煤科集团沈阳...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山东东华能源...
  • 1篇鄂尔多斯市昊...

作者

  • 4篇宋双林
  • 1篇林琦

传媒

  • 6篇煤矿安全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封闭采空区气体波动的原因与治理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葛亭煤矿2313老采空区气体波动频繁,并且有害气体不断向外泄露。通过气体分析、气压观测以及示踪气体检测漏风等手段,确定了采空区气体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制定和实施采空区封闭堵漏风措施时,研究建立了"氮气均压气室",并应用无机塑性材料对于密闭周边裂隙进行充注,提高了采空区的气密性,保持了采空区的惰化状态。
宋来智杨广文段西凯
关键词:堵漏风漏风检测压差
煤田火区灾害气体致灾机理被引量:2
2015年
深入了解煤田火区火灾气体侵入井下工作面的作用机制对于保证井下工作面安全回采有重要意义。以乌海矿区一受上覆火区影响的典型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考虑地形地貌、地表风向风速、昼夜温差、大气压力变化、地层裂隙及火风压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采用CFD方法研究了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的气体流动规律,得到了如下结论:过大的通风静压不利于煤自燃防治工作;可将CO2气体作为上覆火区气体侵入井下工作面的预警指标;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的压能差是煤田火区与工作面间气体流动的根本原因。
宋双林
关键词:煤田火区CFD模拟自然发火
煤矿回采工作面硫化氢综合治理方法及效果被引量:15
2018年
针对某矿多构造地质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硫化氢治理问题,采用现场探头监测,人工便携仪检测,实时监控硫化氢浓度变化,通过选取工作面煤样在现场及实验室测定硫化氢含量,利用等值线软件绘制某矿硫化氢含量赋存等值线图,研究了工作面硫化氢浓度分布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分阶段的治理方案,即工作面巷道落煤前长钻孔预注碱液和采面煤壁"钻墙"注碱液消除工作面煤层硫化氢,落煤中采用采煤机喷洒碱液以及落煤后采用风帘引排、支架水幕吸收措施治理硫化氢。采用了落煤前、落煤中、落煤后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综合治理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硫化氢的浓度,整体治理效果显著,从而保障了工作面矿工的人身安全和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杨宏伟高宏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光纤测温防治自然发火技术
2014年
采用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系统,即把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埋设在采空区和顺槽,实时监测采空区各测点和主要巷道的温度变化,完成数据的存储、分析与上传,形成集计算机、光纤传感、光纤传输、光电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连续监测系统。根据监测结果,对自然发火危险区域采取双路注氮、高位注浆和压注化学膨胀惰泡等措施,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杨广文许汇海段西凯姜进军齐怀远刘顺达张典
关键词:自然发火光纤测温无源探测
煤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及其解析解被引量:8
2015年
考虑对流、导热及源项作用,建立了均质、各向同性松散煤体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算控制方程。采用泰勒级数、等价无穷小对源项进行处理,认为计算温度步长应小于2.4 K;以环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行波约化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并采用首次积分法给出了控制方程的一个解析解。在寻找控制方程解析解的过程中,建立了以划分温度区间、分别求解各温度区间的经历时间,进而通过累加获得煤自然发火期的计算方法。通过将多种已知煤样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解析解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梁运涛宋双林罗海珠林琦冯文彬田富超
关键词:自然发火期解析解首次积分法
煤自然发火模拟试验测试系统被引量:4
2014年
模拟了煤自然发火实际近似绝热及外加热源情况下的试验条件,研究并建立了煤自然发火模拟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供风系统、炉体、煤温检测及温控装置以及气体分析系统组成,可直接获取煤体内测点温度、气体组分与浓度分布,具备完善的煤炭自燃火灾测试条件,不但可为煤自然发火期的测定提供实验条件,同时也可为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中等规模的煤自然发火过程,测试无线温度传感器网络节点装置的可靠性等提供技术支持。
王刚
关键词:煤炭自然发火试验测试系统集成
网络火灾中风流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2015年
为了研究网络火灾中风流流动特性,搭建了一个网络火灾模拟小尺寸实验台。该实验台包括1条着火支路和2条旁侧支路。根据旁侧支路长度和初始风速的不同组合方式,开展了7种工况下的模拟实验。采用热线风速仪结合示踪技术观测旁侧支路的风流逆转过程。结果表明,由非稳态分析法得到的判定准则是合理的。
张建功宋双林
关键词:风流逆转矿井火灾
温度变化对煤体坚固性系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测定不同实验温度对煤坚固性系数的影响,设计制造了温度可调的坚固性系数测定装置,对煤样分组进行实验,在温度为-20~60℃之间,每隔10℃就测定1个坚固性系数,得到不同温度时刻的煤坚固性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坚固性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不同煤样受温度影响程度不一样,煤体越坚硬,变化的幅度越大,煤体越软,变化的幅度就越小。
宋双林张作华
关键词:坚固性系数温度变化煤与瓦斯突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