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174)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梅宁奚溪徐菲菲杨超张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输运过程
  • 2篇输运系数
  • 2篇全息
  • 2篇全息光学
  • 2篇微粒
  • 2篇光学
  • 2篇锅炉
  • 2篇锅炉效率
  • 2篇反问题
  • 1篇圆管
  • 1篇圆管湍流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源
  • 1篇湍流
  • 1篇气液两相流
  • 1篇燃料
  • 1篇热力
  • 1篇热力计算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梅宁
  • 2篇李艳
  • 2篇徐菲菲
  • 2篇奚溪
  • 1篇赵健
  • 1篇张继
  • 1篇杨超

传媒

  • 3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燃料成分分析及基于LS-SVM对锅炉效率的预测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灰分,挥发分,全硫与发热量之间的线性系数,确定成分相关性。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了电站锅炉能源消耗及排放模型,实现了对排烟温度、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等模型参数的软测量以及对锅炉效率的预测。
李艳奚溪徐菲菲梅宁
关键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锅炉效率
煤和生物质能源成分分析及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对煤炭及生物质燃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结合经验公式,分别求出灰分,挥发分,全硫与发热量之间的线性系数,确定其相关系。并参照煤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生物质燃料与煤炭的各项指标。最后基于联合循环,能...
奚溪徐菲菲李艳梅宁
关键词:生物质热力计算
文献传递
粒径对静水中微粒输运过程的影响
论文建立了微米级颗粒物在静水中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受力情况,得到其运动速度和位移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水中的运动速度是微粒物理属性(密度、粒径)和流体物理属性(密度,粘度)的函数,其运动包括加...
韩怡昉梅宁
关键词:输运系数
文献传递
重力场作用下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沉降特性被引量:2
2014年
建立了微米级颗粒物在静止流体中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受力情况,得到其运动速度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运动速度是微粒物理属性(密度、粒径)和流体物理属性(密度、黏度)的函数,其运动包括加速段和匀速段,固液密度比大,其输运速度更快。根据该结果,结合菲克定律的经典表达式得出了净输运颗粒通量进而得出颗粒物的输运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输运系数是浓度、速度的函数。小颗粒物的输运现象较大颗粒更强烈。通过全息光学实验系统建立实验模型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
梅宁韩怡昉
关键词:微尺度沉降输运过程输运系数
气液两相分层流动时二元混合工质组分的反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一种推测圆管流动中的气液物质组分的理论方法。通过建立圆管中充分发展管段的气液两相分层流对流传热模型,采用L-M方法对气相和液相流体的热参数分别进行非线性模拟和反算,利用反演的热参数求解气相和液相的组分,最后根据两相流动控制方程,推求出了圆管中两相流体存在浓度滑移时的总组分,为以后封闭系统中的物质组分实时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梅宁张继赵健武永宾杨超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反问题
基于工程反问题的圆管湍流流体热物性参数反演被引量:2
2014年
给出一种利用测定圆管对流换热温度场求解湍流流体热物性参数的方法。根据边界层理论,对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控制方程组进行简化,并通过考虑湍流运输中的密度脉动,对传统的混合长度湍流模型进行改进,基于该计算模型求解圆管湍流模型的温度场。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通过测量温度场反演了湍流对流换热控制方程中的黏度系数。结果表明,利用反问题方法通过测定温度场反演湍流流动流体的热物性参数具有可行性,精确度较高。
梅宁焦思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micro-particles in static water被引量:1
2014年
A theore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particle behavior in the static water.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 micro-particles are analyzed to obtain a description of the micro-particle behavior in the static water. It is shown that the velocity of the micro-particles is a function of the diameter of the micro-particles, the density of the fluid and the micro-particles, the viscosity and the time. The micro-particle's motion undergoes an accelerating period and a constant velocity period, and the acceleration period of small micro-particles is very short, its velocity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larger ones. The net flux of a control-volume in the flow field is calculated combined with the Fick Law. It is shown that the transport coefficient is a function of the diameter of the micro-particles, the density of the fluid and the micro-particles, the viscosity and the temperature. The transport of smaller particles is more extended than the larger ones. The digital holography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detect the micro-particle's motio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made, with a quantitative agreement between them.
韩怡昉梅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