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0202S)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0202S)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朱志明汪永贵朱百里陈国仕更多>>
相关机构:漳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社会主义核心
  • 3篇社会主义核心...
  • 3篇社会主义核心...
  • 3篇主义
  • 3篇价值观
  • 3篇核心价值观
  • 2篇大学生社会
  • 2篇大学生社会主...
  • 2篇大学生社会主...
  • 1篇大学生核心价...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学校教育因素
  • 1篇教育
  • 1篇教育因素

机构

  • 3篇漳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朱志明
  • 1篇朱百里
  • 1篇陈国仕
  • 1篇汪永贵

传媒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利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利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分析,认为大学生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权衡,对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取舍,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辨析,会从不同层面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从解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的利益观教育,构建利益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端正大学生的态度,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
汪永贵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伴群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同伴群体以其成员间较高的心理认同感、较强的内聚力以及内容丰富的亚文化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期间,同伴间的频繁交往和相互信任,使他们能自由探讨一些问题,自由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更由于心理上、感情上的相容,使他们较容易接受对方的影响。所以在大学生活中,在确立生活目标上及价值观念上,同伴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上,应该要重视同伴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此带动大学生群体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陈国仕朱志明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学校教育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性和感染性,加强主流舆论氛围的控制性和引导性以及提高党团组织建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高校解决教育因素存在问题,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更大作用的主要途径。同时,利用学校教育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还要注意理论灌输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及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朱志明朱百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