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28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28018) 作品数:3 被引量:31 H指数:2 相关作者: 董格红 宫丽平 高子芬 黄雪彪 黄欣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bcl-10核表达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远期效果及bcl-10在肿瘤对抗Hp治疗的反应性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例Hp阳性胃MALT淋巴瘤,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bcl-10表达的情况,给予规范抗Hp治疗,并密切进行内窥镜随访。结果在单纯抗Hp治疗后6例获得完全缓解(CR),无一例检测到bcl-10核表达。余6例未达CR的病例中4例检测到bcl-10核表达。提示瘤细胞存在bcl-10的核表达,证明肿瘤的发展已与Hp作用无关,也提示临床,目前抗Hp治疗并非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这12例单纯抗Hp治疗CR率为50%(6/12),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抗Hp后获得CR中位时间1.5个月,最长为6个月。至今,CR持续中位时间为14个月,最长达2年。结论抗Hp治疗可以使相当一部分胃MALT淋巴瘤患者获得CR,bcl-10核表达可能与肿瘤对抗Hp治疗不反应密切相关,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证实。 董格红 宫丽平 黄雪彪 刘翠苓 李敏 黄欣 饶晓松 金珠 韩志惠 高子芬关键词:核表达 随访研究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BCL10核表达与其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 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经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约75%的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肿瘤细胞有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可能提示胃MALT淋巴瘤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目的:探讨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对国人早期胃MALT淋巴瘤的疗效,以及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提示作用。方法:收集19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10核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11;18)(q21;q21)。所有患者均首选H.pylori根除治疗,并行内镜活检病理随访。结果:本组19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10例(52.6%)经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获得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者中2例(20.0%)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阳性,9例对根除治疗无反应者中7例(77.8%)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者(P<0.05)。14例患者行t(11;18)(q21;q21)检测,8例完全缓解者均未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反应者中3例(50.0%)检出该易位,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可使本组52.6%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胃MALT淋巴瘤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与其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 董格红 叶洪涛 郑杰 刘翠苓 宫丽平 黄雪彪 朱军 克晓燕 董丽娜 李敏 黄欣 黄远洁 时云飞 尹文娟 崔荣丽 杜娟 高子芬关键词: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BCL10 螺杆菌 用荧光原位杂交在石蜡切片上检测t(11;18)和涉及bcl-10基因染色体易位的方法 被引量:27 2007年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细胞染色体变化及基因异常的一种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染色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在提取的细胞核上进行和直接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上进行。然而,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细胞核进行FISH的方法复杂、耗时,而且所需组织较多, 王桂秋 周英琼 宫丽平 冯震博 董格红 高子芬 叶洪涛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易位 石蜡切片 石蜡包埋组织 分子生物学方法 染色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