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06-002)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奉春曾小峰江骥胡蓓韩钦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对比系统性硬化病(SSc)相关肺动脉高压(PAH)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明确SSc相关P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经右心导管确诊并除外其他疾病的SSc相关PAH者和IPAH者,比较其临床资料、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SSc相关PAH者20例,女19例,男1例,年龄(43.1 ±12.2)岁;IPAH者18例,女16例,男2例,年龄(38.4±12.4)岁.两者平均肺动脉压、心指数和肺血管阻力(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AH者比,SSc相关PAH者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77.1±13.2)%比(88.6±14.9)%,P=0.026]、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46.2±13.1)%比(66.6±13.3)%,P<0.001]、[DLCO/肺泡通气量(VA)]占预计值百分比[(55.1±14.3)%比(75.1±11.5)%,P<0.001]降低,6MWD缩短[(365.6 ±85.1)m比(454.3±136.8)m,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PVR升高(OR=2.122,95% CI1.093 ~4.119,P=0.026)、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OR=0.916,95% CI0.842~0.996,P=0.040)是6MWD <400 m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在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同的情况下,SSc相关PAH者的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障碍较IPAH者更为多见.
- 王辉田庄刘永太李梦涛王迁曾小峰方全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血流动力学
- CYP2D6基因拷贝数变异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一种重要代谢酶,主要分布在肝脏,占肝CYP450酶蛋白总量的2%[1],参与代谢了临床上20%~25%的处方药物[2],是最先被发现具有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目前,在CYP2D6中发现超过75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被分为4类:功能型等位基因(*1,*2,*33,*35)、功能下调型等位基因(*9,*10,*17,*29,*41,*59)、非功能型等位基因(*3,*4,*5,*6,*8,*11,*16,*18,*21,*36,*38等)及功能未知型等位基因(*22,*28,*30等)[2-4]。
- 刘建刘清华江骥胡蓓
- 关键词:药物代谢酶药物疗效
-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IgG亚类特点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IgG亚类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关系,分析IgG亚类在SSc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在SSc中血清IgG4是否显著升高。方法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2例SS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血清IgG1-4浓度,比较分析SSc组血清IgG亚类水平与HC组有无差异,并结合SS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SSc患者IgG亚类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SSc组血清IgG1(IgG1IgG)[IgG1:(8 085.00±1 565.68)mgL vs.(9 236.67±3 258.62)mgL;IgG1IgG:(56.83±8.16)%vs.(63.66±9.68)%]、IgG3(IgG3IgG)[IgG3:(394.60±232.79)mgL vs.(703.69±509.57)mgL;IgG3IgG:(2.72±1.46)%vs.(4.74±2.92)%]水平显著升高,而IgG2(IgG2IgG)[IgG2:(5406.25±2150.77)mgL vs.(4117.56±1668.37)mgL;IgG2IgG:(36.57±7.84)%vs.(28.46±8.47)%]、IgG4(IgG4IgG)[IgG4:485.50(53.62,1454.00)mgL vs.289.00(91.26,1529.50)mgL;IgG4IgG:3.20(0.52,10.17)%vs.2.04(0.65,8.83)%]水平显著降低;IgG正常的SSc组患者与HC组比较,其血清IgG3(IgG3IgG)[IgG3:(617.68±435.42)mgL vs.(368.24±220.54)mgL;IgG3IgG:(4.69±2.90)%vs.(2.73±1.50)%]、IgG1IgG[IgG1IgG:(63.16±9.50)%vs.(58.41±6.72)%]水平显著升高,IgG2(IgG2IgG)[IgG2:(3745.14±1489.10)mgL vs.(4 677.58±1 240.16)mgL;IgG2IgG:(29.06±8.45)%vs.(34.73±5.66)%]、IgG4(IgG4IgG)[IgG4:250.00(91.01,1365.50)mgL vs.511.00(50.71,1644.00)mgL;IgG4IgG:2.03(0.65,8.73)%vs.3.54(0.47,11.1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c组中IgG4>1 350 mgL者占6.86%,HC组中>1 350 mgL者占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与抗Scl-70阴性SSc患者比较,抗Scl-70阳性SSc患者血清IgG2(IgG2IgG)[IgG2:3 460.00(1 346.95,8 352.00)mgL vs.4 280.00(1 568.00,7 612.00)mgL;IgG2IgG:25.44(8.09,46.94)%vs.30.94(15.39,41.92)%]水平显著升高,血清IgG1IgG[68.26(45.95,88.07)%vs.62.33(48.04,76.41)%]水平显著下降;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
- 张昊泽李萍徐东侯勇王迁李梦涛李永哲曾小峰张奉春
- 关键词:IGG亚类系统性硬化症IGG4相关性疾病免疫散射比浊法
- 健康志愿者单次和多次口服美敏伪麻缓释胶囊的药动学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美敏伪麻缓释胶囊经单、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评估其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安全性。方法22例受试者随机、开放试验设计,研究单、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血浆中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右啡烷采用LC-MS/MS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安全性特征以记录到的所有不良事件来进行评价。结果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单次口服美敏伪麻缓释胶囊后,伪麻黄碱、氯苯那敏、右美沙芬和右啡烷均在3~5 h达峰,t1/2分别为6.30±1.17、23.3±6.91、10.4±2.19、8.62±3.04 h,Cmax分别为203±40.4、5.05±1.39、4.29±3.95、1.95±0.72 ng/mL, AUClast分别为2050±559、137±47.5、61.3±67.5、17.2±6.58μg&#183;h/L,AUCinf分别为2140±570、161±63.8、17.6±6.65、62.8±69.3μg&#183;h/L。在2次/d,连续给药4 d后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伪麻黄碱、氯苯那敏、右美沙芬和右啡烷的Cmax、Cmin、AUCtau, ss与单次给药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波动系数的平均值为107%~271%。结论美敏伪麻缓释胶囊多次给药后4 d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暴露均较单次给药后有所增高,在健康志愿者体内安全性良好。
- 刘东阳赵芊宗海军沈凯江骥胡蓓
- 关键词: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药动学
- 二肽基肽酶-Ⅳ-血糖控制之外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CD26,EC3.4.14.5)是一种跨膜丝氨酸多肽酶,分布广泛,作用多向。既可作为二肽酶发挥水解多肽的功能,从而调节肽类激素、神经肽、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活性;亦可作为表面抗原与其他分子或蛋白共同合作,介导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免疫激活、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中起到各种调节作用。本文对DPP-Ⅳ/CD26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进行简要综述。
- 李娟赵维纲
- 关键词:炎症心血管肿瘤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血浆中雷沙吉兰及其代谢物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雷沙吉兰(PAI)及其代谢物1-氨基茚满(1-AI)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后进行UPLC-MS/MS测定。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HIL-IC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1甲酸铵含2%甲酸(90∶10,v/v);流速:0.4 m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多重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PAI及内标13C3-PAI、1-AI及相应内标13C3-1-AI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172.0!117.0和175.0!120.0、m/z 134.0!117.0和137.0!120.0。结果:血浆中PAI和1-AI线性范围分别为0.02~10 ng.mL-1(r=0.9983)和0.1~50 ng.mL-1(r=0.999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均小于±15%,血浆基质对PAI和1-AI测定无干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定量测定人血浆中PAI及1-AI的UPLC-MS/MS方法能够快速测定血浆样品,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可用于大批临床样品的分析。
- 刘建齐文渊江骥胡蓓
- 关键词:血药浓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神经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神经病(PN)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间住院的SLE相关PN(SLE-PN)患者共67例,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应用等距抽样法抽取的201例同时期无SLE相关PN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SLE患者PN的患病率是1.5%(67/4514).共发生72例次PN,5例次(7.5%)患者同时存在2种类型的PN.7种类型PN中,以多神经病最为常见(45例次,62.5%),其次是单神经病(9例次,12.5%)、重症肌无力(8例次,11.1%)、颅神经病(7例次,9.7%)、自主神经病(2例次,2.8%)及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次,1.4%),未见神经丛病.PN的临床表现以相应部位的肌无力及麻木(37例次,51.4%)最为常见,而6.9%(5例次)PN并无PN的相应临床表现,为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随诊0.3~124个月,平均(6±17)个月,大多数PN(51例次,70.8%)经过治疗症状能够减轻.SLE-PN的患者与无SLE相关PN的患者在年龄[(37±14)岁与(32±14)岁,P<0.05],发热[44例(65.7%)与96例(47.8%),P<0.05],肌炎[12例(17.9%)与10例(5.0%),P<0.01],皮肤黏膜[54例(80.6%)与120例(59.7%),P<0.01],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6例(38.8%)与40例(19.9%),P<0.01],消化系统受累[4例(6.0%)与37例(18.4%),P<0.05],抗Sm抗体阳性[34.4%(22/64)与18.6%(33/177),P<0.05],抗RNP抗体阳性[46.9%(30/64)与29.9%(53/177),P<0.05],IgG升高[52.4%(33/63)与30.1%(44/146),P<0.01],SLEDAI评分[12.0(9.0)与9.5(10.8),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PN并不罕见,病情相对较活跃,易出现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及肌炎表现.多科协作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王宪斌李慧颖徐东徐雁张奉春曾小峰
-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伪人参皂苷GQ浓度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伪人参皂苷GQ浓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适量内标,以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Waters Xevo TQS LC-MS/MS进行分析。采用Poroshell 120 EC C8色谱柱(2.1 mm×50 mm,2.7μm),柱温40℃,以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0.3 m L·min-1;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的扫描模式,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在负离子电离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00-5 000 ng·m L-1,最低定量限为2.500 ng·m 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在85%-115%之间,萃取回收率约9%-11%,基质效应约66%-73%,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静注伪人参皂苷GQ 120 mg·次-1,每日1次,连续用药5 d后,达峰时间为2 h,半衰期约10 h。试验第1 d和第5 d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计算蓄积系数分别是RC max=0.964±0.099,和RAUC=0.965±0.181,两者均接近1。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伪人参皂苷GQ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本文给药方案下,伪人参皂苷GQ在人体内没有明显蓄积现象,连续给药不影响伪人参皂苷GQ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过程。
- 刘雪梅王洪允胡蓓江骥
-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初探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治疗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组10例对熊去氧胆酸(UDCA)生化应答不良的难治型PBC患者,自愿提供健康一级亲属作为供者,在之前治疗基础上,进行BM。MSC移植治疗1次。观察治疗时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第1、3、6、12个月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等方面变化。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①异基因BM-MSC移植安全性好,未出现移植相关不良事件;②难治型PBC患者在BM—MSC移植后,在“瘙痒”、“社会功能”及“情绪”等生活质量方面有所改善;③异基因BM—MSC移植治疗可降低PBC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106+31)U/L与(72±18)U/L,t=2.785,P=0.021]和天冬氨酸转氨酶[(81+15)U/L与(64±12)U/L,t=2.343,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经BM.MSC移植治疗,PBC患者肝脏病理无明显变化;⑤该治疗方法在6~12个月时疗效最佳。结论异基因BM.MSC移植的安全性好,可改善难治型PBC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转氨酶等生化指标,但可能并不改善肝脏病理。
- 王立韩钦陈华孔芳杨云娇赵岩李永哲张烜崔全才卢朝辉张奉春赵春华
-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