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93350)

作品数:77 被引量:2,028H指数:30
相关作者:肖昕李晓方戴景瑞邢永忠陈佩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基因
  • 19篇玉米
  • 17篇性状
  • 15篇小麦
  • 14篇水稻
  • 12篇数量性状
  • 11篇抗性
  • 8篇分子标记
  • 8篇QTL
  • 7篇易位
  • 6篇淀粉
  • 6篇淀粉含量
  • 6篇育种
  • 6篇直链淀粉
  • 6篇直链淀粉含量
  • 5篇蛋白质
  • 5篇易位系
  • 5篇英文
  • 5篇杂交
  • 5篇杂种

机构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0篇广东省农业科...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江苏里下河地...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肖昕
  • 9篇李晓方
  • 7篇谢新华
  • 7篇邢永忠
  • 7篇陈佩度
  • 6篇毛兴学
  • 6篇戴景瑞
  • 5篇李建生
  • 5篇徐才国
  • 5篇罗文永
  • 5篇刘彦卓
  • 5篇黄益勤
  • 5篇任正隆
  • 5篇吴建宇
  • 4篇郑用琏
  • 4篇汤华
  • 4篇朱军
  • 4篇王斌
  • 4篇杨典洱
  • 4篇王岳光

传媒

  • 14篇Journa...
  • 8篇Acta B...
  • 5篇科学通报
  • 5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Agricu...
  • 4篇Scienc...
  • 3篇遗传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14篇2003
  • 17篇2002
  • 25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叶挺长发育动态的QTL分析被引量:28
2000年
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 ,分析籼型品种 IR6 4和粳型品种 Azucena为亲本的 DH群体 ,对不同时期的叶挺伸长动态进行了 QTL定位。检测到各时期影响叶挺长的非条件 QTL s。随着叶挺的伸长 ,解释叶挺表型变异的所有非条件 QTL s贡献率逐渐增加 ,到测定末期 QTL的贡献率达到 90 .0 %。条件 QTL分析表明 ,H ls1- 2、H ls 3- 3、H ls 2和 H ls4等位点的基因表达 ,在 8月 18日至 9月 7日和 9月 7日至 9月 17日两个时段较为活跃 ,与
何慈信朱军严菊强Mebrouk Benmoussa吴平
关键词:发育动态基因座位
全文增补中
水稻株形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韩月澎邢永忠顾世梁陈宗祥潘学彪陈秀兰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抗性自交系
A genome scan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ffecting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maize both in single-and two-locus levels被引量:2
2006年
By adding thirty-one markers in the pre- vious linkage map, a new genetic linkage map con- taining 205 markers was constructed, spanning a total of 2305.4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1.2 cM. The genotypic errors in the whole genome were de- tect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 and removed manu- ally. The precision of the linkage map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ain and epistatic QTL were detected by R/qtl, and main QTL were confirmed and refined by 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MIM). Finally, MIM de- tected seven QTL for rows number, and five QTL for each grain yield, kernels per row and 100-kernel weight. The contribution to genetic variations of QTL varied from 35.3% for grain yield to 61.5% for rows number. Only kernels per row exhibited significant epi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QTL. Twenty-four epistatic QTL were detected which distributed on almost all the ten chromosomes. About two-third epistatic QTL were observed between main QTL and another locus,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rather clearly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QTL affecting trait expressions, not directly but indirectly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loci. Thus, epistatic QTL effects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f not more important than main QTL effects, in the genetic variation for the measured traits in present study.
YAN JianbingTANG HuaHUANG YiqinZHENG YonglianSUBHASH ChanderLI Jiansheng
关键词:基因扫描
转基因株系及不同水稻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及纹枯病抗性被引量:15
2003年
对几个转几丁质酶基因的高世代纯合株系及不同抗感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进行了测定 ,并接菌调查纹枯病抗性 ,结果表明 :转基因可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不同转基因系的抗性水平与外源几丁质酶的表达活力一致 ;在内源几丁质酶活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转导外源基因可掩盖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 ;抗 /感品种在接菌诱导后 ,其几丁质酶活力均有所上升 ,并均在接菌 72h左右达到诱导高峰 ,但抗病品种诱导效应和强度要显著得多 ;无论是转基因株系 ,还是不同抗感品种 ,不同空间叶位叶片的几丁质酶活力无明显差异。
李爱宏许新萍陈宗祥李宝健张洪熙潘学彪
关键词:转基因株系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
不同发育时期玉米株高QTL的动态分析被引量:62
2003年
玉米株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而且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较理想的模式性状之一.以优良玉米杂交组合综3×87-1的266个F_(2:3)家系为材料,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结合条件分析法,在不同发育时期,研究玉米株高QTL的动态变化.通过一年两点(武汉和襄樊)的随机区组的田间实验,考察了5个不同时期的株高. 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数据进行QTL分析,在5条染色体的不同区段定位了8个QTL(LOD≥2.5),但在检测的时期和效应值上有一定的差异,有3个QTL在5个时期都检测到,不同的测定时期,单个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8%~17.1%之间,表明控制株高的QTL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时期的净增长量数据,共检测到7个控制株高的条件QTL,几乎在各个时期都检测到条件QTL,其中Ph1-1,Ph1-2,Ph3,Ph5-2和Ph9在2个点均同时被检测到.单个条件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8%~12.3%之间.这些结果表明,控制玉米株高的QTL以一定的时空方式表达,因此,在对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对不同发育时期的QTL进行选择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
严建兵汤华黄益勤石永刚李建生郑用琏
关键词:玉米QTL基因克隆发育阶段
水稻幼苗特性与籽粒大小关系的分子检测(英文)被引量:7
2002年
水稻 (OryzasativaL .)幼苗特性如叶的发生、叶绿素含量、植株高度等对早期生长是重要的 ,与籽粒大小相联系。以水稻珍汕 97A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 ,对 5个幼苗特性性状和籽粒大小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 ,目的在于从遗传水平探求幼苗特性与籽粒大小的内在关系。对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第二片叶长、第三片叶长、幼苗高度、粒重分别检测到 2、1、5、4、4、9个QTLs。结果揭示 4个幼苗特性性状的QTL和 4个籽粒大小的QTL位点分别定位在 4个相似区域 (G35 9_RG5 32、C5 6 7_RG2 36、RZ4 0 3_R1 9和C371_C4 0 5a) ,表明幼苗特性性状与籽粒大小间的紧密关系 ,也显示控制籽粒大小的几个染色体区域对幼苗特性性状没有影响 。
崔克辉彭少兵邢永忠余四斌徐才国
关键词:QTL定位籽粒大小水稻
小麦条锈病抗性材料的遗传组成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用当前我国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0、条中31、条中32、杂3、杂4、水源4和水源14对27个亲本及其51个衍生的F1和39个F2以及3个回交F2代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R25、R57、R59、新抗5号、“4285”、爱民5号、爱民6号、温麦1号和R88对病原物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而安农91168、陕253、苏3110、鲁955159、北Z76、烟辐188、温麦6号、淮阴9628、豫麦47、豫麦62、藁城8901和对照中国春则表现为高感。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鉴定表明本研究使用的亲本材料的抗性有4种不同的组成模式:即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受Yr36控制的垂直抗性;受有别于Yr36的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受寡基因控制的高抗材料。并将不同抗性基因进行聚合杂交,从中选出抗性强于双亲的抗性材料,特别是R57中很可能存在促进条锈病抗性超亲分离的基因。同时对这些抗性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罗培高张怀渝张怀琼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数量抗性垂直抗性分子标记
杂交水稻亲本明恢63对纹枯病水平抗性的QTL定位被引量:44
2002年
利用 2 4 0份源于组合珍汕 97 明恢 6 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F1 1 、F1 2 ) ,连续两年进行 2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 ,运用改进的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调查其纹枯病病级 ,结合该组合F9群体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运用区间作图法对抗纹枯病QTLs进行了定位。两年在第 5染色体的相邻区间C6 2 4~C2 4 6 (1999年 )和C2 4 6~RM2 6(2 0 0 0年 )上各检测到一个抗纹枯病QTL ,两者一个LOD值置信区间存在较大的重叠 ,而且LOD峰值位点很接近 ,推测它们可能是同一个QTL。两年在第 9染色体上均检测到一个QTL ,分别位于C4 72~R2 6 38(1999年 )和RM2 5 7~RM2 4 2 (2 0 0 0年 )区间上 ,两区间相距 9.8cM。两年检测到的所有抗纹枯病QTLs均来自明恢 6 3。
韩月澎邢永忠陈宗祥顾世梁潘学彪陈秀兰张启发
关键词:重组自交系纹枯病抗性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被引量:153
2001年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 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 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籽数、千粒重、穗重、单 株粒重,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共检测到30个 QTLs。单个性状的QTLs为3~5个。QTLs解释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9.5%~ 55.3%.
向道权曹海河曹永国杨俊品黄烈健王守才戴景瑞
关键词:SSR标记产量性状QTLS玉米基因定位
一个抗玉米矮花叶病新基因位点的发现和细胞学定位被引量:11
2002年
在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等位性分析并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推断 ,黄早 4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 6染色体长臂上 ,在 Mdm1和 T6~ 9b的易位断点之间 ,靠近着丝点 ,相距 Mdm1大约在 1.9~ 4 .5个交换单位 ,与易位断点相距 33.8个交换单位。该抗病基因不同于已正式命名的位于第 6染色体短臂上的抗病显性基因 Mdm1,为新的基因位点 ,该基因对当前流行并造成危害的玉米矮花叶病 B株系表现为隐性遗传 ,建议命名为 mdm1(t)
吴建宇夏宗良汤继华丁俊强陈伟程
关键词: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基因定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