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021225)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盛文利黄如训许晓伟苏镇培王彦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嗅成鞘细胞的移植和迁移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大鼠移植嗅成鞘细胞(OE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OEC迁移规律。方法从2.5个月龄SD大鼠嗅球取材,利用差异贴壁方法纯化OEC。移植前,用Hoechst 33342标记OEC。按双肾双夹方法制备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10周,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MCAO大鼠63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梗死侧移植组、健侧移植组及双侧移植组,每组21只大鼠。于移植术前,移植术后第2和6周行大鼠神经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检查;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情况。移植后6周取移植部位脑组织行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EC迁移情况。结果①梗死侧移植组、健侧移植组及双侧移植组移植前运动评分中位数评分均为2,移植后第2周分别为5、4、7,第6周分别为6,7、9;移植前感觉功能评价中位数3组均为6.67%,移植后第2周3组分别为20.00%、13.33%和33.33%,移植后第6周分别为26.67%、33.33%和46.67%。以上指标各时间点梗死侧移植组、健侧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移植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时间点梗死侧移植组、健侧移植组梗死灶边缘区GAP-43、NF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移植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表达均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移植OEC后6周3组均观察到OEC向梗死灶及对侧的皮质迁移。结论脑梗死大鼠OEC健侧移植能够起到与患侧移植同样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种作用与OEC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及较强的自我迁移能力有关。
- 杨志华盛文利沈慧勇侯清华李锐曾进胜黄如训
- 关键词:脑梗塞细胞移植神经再生嗅成鞘细胞
- Pde4d和Alox5ap的mRNA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使用与人类高血压性脑卒中近似的模型大鼠——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e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在动物水平评价脑卒中易感基因Pde4d和AloxSap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血压正常组,梯度高血压I、Ⅱ和Ⅲ组(其收缩压分别为140—159mmHg、160~179mmHg和180—199mmHg)和自发卒中组,分别提取大鼠外周血的总RNA,逆转录后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ER。结果自发卒中组Pde4d和AloxSa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de4d在梯度高血压I组的表达量稍高于血压正常组、梯度高血压Ⅱ、Ⅲ组;AloxSap在血压正常组和梯度高血压组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物实验表明Pde4d与AloxSap基因过表达均与高血压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Pde4d在梯度高血压I组表达稍高可能与大鼠机体应激相关;两基因与高血压病本身无显著相关性,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基因的过表达可能通过参与动脉壁的炎症反应而介导脑卒中的发生。
- 许晓伟盛文利刘琳
- 关键词:ALOX5AP基因高血压性脑卒中高血压病
- 脑动脉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脑动脉炎的病因、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37例不同病因脑动脉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脑动脉炎患者青中年占91%。病因包括螺旋体、结核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病。95·4%患者为脑卒中样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一侧肢体无力(占40%)。责任血管位于前循环者占79%,后循环者占18·5%,前后循环均受累的占2·5%。TCD检查77%提示有血管狭窄,MRA检查66%提示有血管闭塞和狭窄。结论本组脑动脉炎的主要特点是常见于青壮年、多种病因、绝大多数为卒中样起病形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存在多样性、弥散性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并有助于确诊。
- 张玉群许晓伟黎洁洁盛文利
- 关键词:脑动脉炎病因影像学
-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758例的再评价及其新认识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椎基动脉供血区缺血导致的脑干和小脑的症状和体征),设计了"VBI"病例再评价调查表进行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3年临床诊断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果符合VBI及PCI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75/758,占9.89%);不符合诊断的患者683例(683/758,占90.11%),其中眩晕病因明确的338例(338/683,占49.49%),未能确定病因的345例(345/683,占50.51%)。结论将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误诊"为VBI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掌握VBI和PCI的诊断标准。需注意超过TIA时限的急性椎基动脉缺血发作。
- 王彦莉盛文利黄如训苏镇培
- 关键词:眩晕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病因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