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XW029)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杨靖畅榕杜春娥魏超孙万军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农村
  • 3篇农村留守
  • 3篇农村留守儿童
  • 3篇留守
  • 3篇留守儿童
  • 3篇儿童
  • 2篇大众
  • 2篇大众媒介
  • 2篇正义
  • 2篇数字文化
  • 2篇资源需求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资源
  • 2篇媒介
  • 2篇媒介素养
  • 2篇暴力
  • 1篇电视
  • 1篇都市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青年

机构

  • 4篇长安大学
  • 2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杨靖
  • 2篇畅榕
  • 1篇孙万军
  • 1篇杜春娥
  • 1篇魏超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媒介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的四个村落及周边学校为基本调查区域,从2009年7月到2012年2月,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小组访谈等,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以个案研究为主导的纵向研究,就媒介中的正义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男童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并就此提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设想。
杨靖
关键词:大众媒介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
媒介中的正义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的四个村落及周边学校为基本调查区域,从2009年7月到2012年2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以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与个案研究为主导研究方法的质性纵向研究。对媒介中的正义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男童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就此提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有关建议。
杨靖
关键词:大众媒介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
农民工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调查--以北京地区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文对外来农民工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次调查主要发现如下:农民工主要通过看固定电视和用手机上网来获取各类文化资源。数字阅读资源是农民工最主要的阅读资源。时政新闻、电子书(含网络小说)、音乐电影娱乐体育是农民工数字化阅读的三大主题。电视是农民工获取视听资源的最主要途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次之,并表现出即将超越电视的趋势。农民工偏爱热门影视剧、时政新闻、电视娱乐节目等视听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农民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数字文化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文化生态,并逐步成为其中的文化主体。
杜春娥畅榕刘辰
关键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电视: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重度依赖的“精神抚育者”被引量:7
2014年
留守儿童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对电视媒体重度精神依赖;文字阅读量小,除动漫书籍,报刊及儿童读物接触率很低;长时间居家收看电视,使留守儿童同伴交往活动显著减少。电视成为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重度依赖的"精神抚育者"。
杨靖
关键词:电视留守儿童
留守群体:农家书屋核心受众群剖析及培育路径思考——基于陕南地区一个村庄的农家书屋的实地调研被引量:7
2013年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研究者对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Z镇Z村的农家书屋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农家书屋核心受众群为三大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研究者对三大留守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特性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路径:强化农家书屋的公共传播空间性质;找寻留守群体意见领袖,引领阅读;细化留守群体的实用阅读需求。
杨靖
关键词:农家书屋
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一项针对中国都市少数民族青年的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数字文化资源即文化资源中数字化的部分,包括阅读类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视听类的音频和视频。本调查旨在了解都市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涉及内容、形式、渠道、服务、创造性参与、期望与建议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畅榕孙万军魏超
关键词:少数民族青年资源需求数字文化都市文化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