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29)
- 作品数:2 被引量:70H指数:2
- 相关作者:迟效国刘建峰胡兆初李锦轶曲军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38
- 2014年
-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林西县北西的转山子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5.6±0.9Ma,该岩体与内蒙古东南部的龙头山和建设屯岩体共同构成一条大致平行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的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上述早三叠世岩体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均小于1.1,属于偏铝质或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其中,转山子岩体轻重稀土分馏较弱,含有较低的Sr含量(<400×10-6),显示经典岛弧岩石的特征;建设屯岩体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以及较高的Sr含量(>400×10-6),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龙头山岩体的轻重稀土分馏特征和Sr的含量总体介于前两者之间。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上述三个岩体都具有正的εHf(t)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起源于不同深度的新生下地壳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综合考虑区域地层和岩浆岩资料,本文认为该花岗岩带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镁铁质火山岩共同形成于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与伸展有关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与向南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在早三叠世的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 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曲军峰胡兆初郭春丽
- 关键词:早三叠世花岗岩古亚洲洋地球化学
- 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弧-陆碰撞相关的早泥盆世长英质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33
- 2013年
-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赤峰北部解放营子地区的原志留纪八当山流纹质凝灰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03.7Ma±1.3Ma,属于早泥盆世。岩石化学分析揭示火山岩SiO2含量介于76.90%-78.74%之间,K2O和Na2O含量分别为1.68%-4.01%和2.23%-5.02%,属于亚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Al2O3含量较高,介于12.11%-12.86%之间,CaO含量偏低,为0.13%-0.74%,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7-1.52之间,出现过铝质岩石的特征。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均为负值,介于-22.0--16.4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2423-2770Ma之间,表明该火山岩起源于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八当山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白乃庙岛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古生代末的碰撞作用有关。
- 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冯乾文胡兆初周坤
-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北缘锆石HF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