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80361)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金庆生祁永斌张小明叶胜海何祖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早籼
  • 2篇水稻
  • 2篇特征特
  • 2篇特征特性与栽...
  • 1篇早稻
  • 1篇早籼稻
  • 1篇早籼品种
  • 1篇突变体
  • 1篇籼稻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剑叶
  • 1篇高产
  • 1篇高产优质
  • 1篇BR
  • 1篇表型

机构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种子总...

作者

  • 4篇金庆生
  • 3篇祁永斌
  • 2篇刘庆龙
  • 2篇何祖华
  • 2篇叶胜海
  • 2篇张小明
  • 1篇张迎迎
  • 1篇梅杰
  • 1篇马晓静
  • 1篇刘鑫
  • 1篇石建尧
  • 1篇刘合芹
  • 1篇董彦君
  • 1篇李秋圆
  • 1篇杨卫兵

传媒

  • 2篇核农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产优质早籼品种辐29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辐29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农艺性状好,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大穗,结实率高,较耐肥抗倒等特性。重点介绍了辐296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祁永斌刘庆龙金庆生王伟成林金桥
关键词:早稻栽培技术
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的定位被引量:5
2012年
在粳稻品种浙粳88种子经6 0Coγ射线辐照的后代中,筛选得到1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浙粳88GH,该突变体的颖壳和茎间与野生型浙粳88相比具较明显的金黄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gold hull 6(gh6)。以该突变体与籼稻珍汕97B杂交的F2作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和隐性群体分析法,将gh6基因初步定位在第2号染色体短臂端的分子标记RM3732和RM637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2cM和28cM。然后,进一步扩大F2群体将gh6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4之间约90kb内。
李秋圆叶胜海张迎迎马晓静梅杰金庆生何祖华董彦君张小明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早籼稻辐501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2012年
辐5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稻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适用性广,谷粒椭圆形,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高,可作味精加工和贮备用粮。根系发达,抗倒性好,适合直播和抛秧等轻型栽培。介绍辐501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祁永斌刘庆龙刘鑫石建尧金庆生
关键词:早籼稻栽培技术
水稻双剑叶突变体的表型、遗传分析及BR应答被引量:6
2012年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祁永斌杨卫兵叶胜海刘合芹金庆生何祖华张小明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B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