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503)

作品数:66 被引量:2,077H指数:29
相关作者:董云社齐玉春吴金水耿元波童成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8篇土壤
  • 18篇草原
  • 15篇有机碳
  • 13篇生态系统
  • 11篇土壤有机
  • 8篇稻田
  • 8篇土壤呼吸
  • 8篇土壤有机碳
  • 8篇草地
  • 6篇温带
  • 6篇草地生态
  • 6篇草地生态系统
  • 5篇羊草
  • 5篇湿地
  • 5篇温室气体
  • 5篇物量
  • 5篇锡林河流域
  • 5篇矿化
  • 5篇红壤
  • 5篇放牧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科学院亚...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日本庆应大学
  • 1篇教育科学出版...
  • 1篇巴彦淖尔市环...

作者

  • 28篇董云社
  • 27篇齐玉春
  • 23篇吴金水
  • 18篇耿元波
  • 16篇童成立
  • 11篇杨小红
  • 11篇黄道友
  • 10篇苏以荣
  • 10篇刘立新
  • 10篇李明峰
  • 9篇唐国勇
  • 8篇张文菊
  • 8篇刘守龙
  • 8篇肖和艾
  • 6篇金钊
  • 6篇朱奇宏
  • 5篇刘国华
  • 4篇彭佩钦
  • 4篇黄伟生
  • 3篇刘杏认

传媒

  • 7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草地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18篇2005
  • 13篇2004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被引量:31
2006年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一季稻水田(27.03 g/kg)>水旱轮作地(24.79 g/kg)>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地表覆盖是维持和提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尤其是旱作土壤。
唐国勇彭佩钦苏以荣童成立吴金水黄伟生朱奇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耕作土壤洞庭湖区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估算被引量:73
2006年
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作为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此。2005年2月16号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了植树造林、再造林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和工程,对大气中CO2的减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利用我国第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林业统计年鉴,依据估算森林碳储量的材积源——生物量方法对该工程实施5a来(1998—2002)的固碳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国际气候和外交谈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佐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a来,工程区累计造林302.6 10^4hm^2、新增人工林累计固C21.32Tg(1Tg=10^12 g),其中,东北、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3个地区分别累计固碳6.39、12.59、2.34强。另外,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5a内累计减少木材产量964.98 10^4m^3,累计减少22.75Tg的碳释放。总体而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a来累计固碳44.07Tg,平均年际固碳8.81Tg/a,相当于我国每年CO2排放量的1.2%。
胡会峰刘国华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固碳能力人工林
草原土壤的碳氮分布与CO_2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7
2004年
利用静态暗箱法 ,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贝加尔针茅 (Stipabaicalensis)、羊草 (Leymuschinensis)、大针茅 (Stipagran dis)、克氏针茅 (Stipakrylovii)等草原群落样地的CO2 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集各样地的不同层次土壤混合样 ,分析其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 ,探讨其与CO2 排放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 :不同样地群落的CO2 排放与其土壤中不同层次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 (R)均 0 8以上 ,说明在环境因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生态系统CO2 排放通量的变化 .另外 ,土壤不同层次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深度增加递减 ,其中 70 %以上集中在 0~30cm土层中 ,说明它们主要是来自地表有机质的分解 ;在 0~ 10 0cm的土层中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总含量从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依次减少 ,表明降水量、蒸发量和干燥度是影响土壤有机碳。
李明峰董云社耿元波齐玉春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碳氮循环温室气体草原土壤
放牧对温带典型草原含碳温室气体CO_2、CH_4通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利用静态暗箱法于2001年~2003年对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围栏禁牧草原及其放牧草原主要含碳温室气体CO2、CH4通量进行了野外连续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围栏禁牧草原相比,自由放牧和轮牧均没有改变土壤与大气间原有的CO2、CH4气体通量的源汇方向,也没有改变土壤通量的季节变化形式;2001年~2003年不同统计时段羊草围栏禁牧草原土壤平均CO2通量比羊草轮牧草原高9 6%~67 7%,大针茅围栏禁牧草原也比对应自由放牧草原CO2通量高约22 7%~59 4%,而在植物非生长季,自由放牧草原(或轮牧草原)土壤呼吸同对应的围栏禁牧草原相差不大;大针茅自由放牧草原和羊草轮牧草原土壤对CH4的年平均吸收通量均低于对应的围栏禁牧草原,放牧减弱了草原土壤对CH4的氧化吸收作用,但羊草轮牧和大针茅自由放牧草原与对应围栏禁牧草地土壤CH4平均通量的差异均未达到0 05的显著性水平,研究时段的干旱气候弱化了放牧草原与围栏禁牧草原间的差异;在植物生长季,放牧促进了土壤对CH4的氧化吸收,而在非生长季的部分时段尤其是春季冻融期又加大了CH4的正排放,放牧增加了土壤CH4通量的年变幅。
齐玉春董云社杨小红耿元波刘立新李明峰
关键词:禁牧自由放牧轮牧草原土壤CH4温室气体
土壤氮素循环模型及其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05年
N既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元素.正确模拟土壤中N循环已经成为科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简述了土壤N循环的基本过程,重点介绍了13种土壤N循环模型和6个土壤N循环过程的模拟,并讨论了模拟中存在的参数化问题.
唐国勇黄道友童成立张文菊吴金水
关键词:土壤NN循环
长期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被引量:77
2006年
通过对湖南新化、宁乡、株洲、桃江、武岗5个国家级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1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中量和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处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N素肥力的重要措施。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的年份会有波动。
李新爱童成立蒋平吴金水汪立刚
关键词:有机质全氮
Fe、Mn、Cu在锡林河流域温带草原植被中的含量特征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研究了Fe、Mn、Cu三个同周期的植物营养元素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主要草原群落植被中的含量特征,研究表明:三个元素在凋落物及根系中的含量较高,在立枯中较低,在活体中最低;沿降水、气温和海拔梯度,活体、凋落物中的含量按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递减,Cu例外,在植物生长末期是递增的;立枯中的元素含量在生长初期递增,在后期递减,Cu也例外,初期和后期都是递增的;在植物系统各组成部分中,生长初期三个元素的含量要高于生长后期;地上部植物体分解程度越高,三个元素的含量也越高;Cu强烈富集于根系中;土壤及降水分别是影响植物元素含量及植物分解的重要因子;三个元素在各草原群落地上部活体中的含量都能够满足牲畜的需要。
耿元波章申董云社孟维奇齐玉春杨小红刘立新
关键词:CU草原植被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草原群落大针茅草原
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暗栗钙土矿质氮动态变化被引量:16
2005年
通过野外采样,分析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个不同放牧强度羊草草原0~30cm表层土壤中矿质氮(NH4+-N+NO3--N)的浓度特征,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期间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羊草草原暗栗钙土中矿质氮主要以NH4+-N形式存在,矿质氮含量仅占土壤全氮的0·20%~0·92%;土壤矿质氮含量随草地放牧强度升高而降低,围封禁牧多年的羊草样地矿质氮含量高于轮牧地和自由放牧地;生长季期间0~10cm、10~20cm和20~30cm各层次土壤NH4+-N和NO3--N含量随土壤温度、水分和植物生长吸收的变化而波动明显,不同深度土壤矿质氮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层0~10cm土壤矿质氮含量波动幅度最大:在4月和7、8月份,NO3--N和NH4+-N浓度分别出现峰值;NH4+-N和NO3--N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降低,各采样点0~30cm土壤中NH4+-N含量均高于NO3--N。
杨小红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
关键词:羊草草原暗栗钙土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壤矿质氮围封禁牧
极端干旱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7
2004年
2001年6月~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草甸草原(包括农田和休耕地)、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通量进行了实地观测。但恰逢内蒙古地区的大旱之年,年降水量仅相当于历史正常年份的约1 6,致使干旱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CH4、N2O通量变化影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从草原群落整个活跃生长期来看,CO2排放通量由于干旱明显减少,大约相当于1998年同期排放通量的1 5,且表现出递减趋势;温带草原对大气CH4表现为弱汇,但干旱使吸收趋于减弱,特别是草原被开垦为耕地后,干旱对其影响更明显;干旱使得大部分温带草原群落在夏季作为大气N2O源表现不明显,只有在水分状况较好的草甸草原及其被开垦的耕地和休耕地N2O排放较明显,甚至极端干旱使得温带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N2O表现出吸收特性。
李明峰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
关键词:碳氮循环温室气体温带草原干旱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排放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7
2005年
采用静态箱法对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条件下的稻田CO2总排放通量(Rt)随晚稻生育期进程波动幅度较大,平均值为926.2mg/(m2·h);土壤CO2排放通量(Rs)则波动较小,平均值为285.4mg/(m2·h).二者与气温、不同土层(0,5,10,15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温度系数(Q10)分别为2.33和1.70.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在晚稻整个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净固定碳量为3.85t/hm2.
朱咏莉吴金水周卫军童成立夏卫生
关键词:CO2排放影响因素静态箱法稻田生态系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