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190034)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易莉侯锬枝刘玉冰谭恩达周国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谱系
  • 4篇孤独症
  • 4篇孤独症谱系
  • 3篇障碍儿童
  • 3篇谱系障碍
  • 3篇孤独症谱系障...
  • 3篇儿童
  • 2篇眼动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感
  • 1篇道德判断
  • 1篇眼动模式
  • 1篇眼动研究
  • 1篇异族
  • 1篇欺骗
  • 1篇种族
  • 1篇面孔加工
  • 1篇面孔识别
  • 1篇共情
  • 1篇错误信念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易莉
  • 1篇周国梅
  • 1篇谭恩达
  • 1篇刘玉冰
  • 1篇侯锬枝
  • 1篇汪慧

传媒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对种族情境中本异族面孔的眼动模式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对背景中的本异族面孔的加工特点。研究采用2(组别)×2(面孔种族)×3(背景)的混合设计,让16名16-25岁的ASD患者和17名生理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完成变化检测任务,并记录他们的眼动。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ASD患者的面孔辨别力更低;他们的眼动呈现更多的面孔-背景眼跳和更多的上下半脸眼跳;两组被试的上下半脸眼跳的次数受到面孔种族以及面孔和背景是否一致的影响。结论:在行为指标上,正常人出现了本族效应,而ASD患者没有出现本族效应;在眼动上,ASD患者呈现与正常人相似的面孔注视时间,但比正常人呈现更多的眼跳。面孔的背景影响了面孔辨别力以及上下半脸眼跳轨迹。
易莉谭恩达樊越波刘玉冰周国梅
关键词:孤独症面孔加工眼动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注视模式。【方法】使用Tobii T60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及正常对照组观看陌生面孔、熟悉面孔以及自我面孔时注视模式的差异。【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面孔核心区域(包括眼睛、嘴巴以及鼻子)的注视时间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对非核心区域的注视时间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眼睛以及嘴巴注视上均存在缺陷。面孔注视的缺陷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性情感以及沟通功能缺失密切相关。
樊越波侯锬枝易莉黄丹范楷揭晓锋
关键词:孤独症眼动面孔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道德感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以社交沟通缺陷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群,普遍认为存在共情功能缺陷,而道德发展与共情能力息息相关。本文将综述孤独症儿童共情和道德判断两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脑机制提供神经心理学依据。
汪慧樊越波黄丹易莉伍小云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道德感道德判断共情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欺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欺骗是个体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意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以使他人产生错误或进入误区的行为。以社交沟通障碍为核心症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是否能够产生欺骗,发生的概率是否比正常儿童低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但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欺骗的策略较单一以及难以认知到欺骗过程中的意图以及信念的研究结果则较为一致。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欺骗研究结果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樊越波黄丹易莉伍小云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欺骗错误信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