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16305)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朗黄立飞黄凤宽梁广文曾国新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稻褐飞虱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互作关系研究
- 稻褐飞虱在华南稻区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水稻的头号害虫,它的危害特点是爆发性和毁灭性,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我国应用的水稻品种大部分对稻褐飞虱不具抗性,并且由于该虫
- 李容柏杨朗陈英之韦素美黄凤宽陈乔孙荣科刘驰黄大辉马增凤张月雄
- 关键词:稻褐飞虱基因定位基因互作水稻
- 文献传递
- 广西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研究
-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水稻生产地区最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本文从广西特殊地理位置说明其在全国褐飞虱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分析广西褐飞虱发生为害情况,提出利用抗性品种和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方法...
- 杨朗黄立飞黎柳锋李容柏
- 关键词:褐飞虱
- 文献传递
- 现代科技革命对昆虫学研究的影响及表现
- 2008年
- 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两方面简要介绍科技革命在昆虫学领域中的表现和影响。通过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昆虫、重组微生物、昆虫细胞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在昆虫学中的应用及影响,说明现代科技革命给昆虫学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陈恩海黄立飞曾国新
- 关键词:昆虫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 孙荣科陈乔李孝琼陈英之韦绍丽阳海宁张月雄李容柏
- 关键词:杂交水稻稻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育种
- 系统科学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 2009年
- 介绍系统科学和害虫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内容,分析系统科学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系统科学在害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杨朗陈恩海黄立飞
- 关键词:害虫管理
- 稻褐飞虱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互作关系研究
- 稻褐飞虱在华南稻区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水稻的头号害虫,它的危害特点是爆发性和毁灭性,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我国应用的水稻品种大部分对稻褐飞虱不具抗性, 并且由于该虫的抗药性大大提高,导致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
- 李容柏杨朗陈英之韦素美黄凤宽陈乔刘驰黄大辉马增凤张月雄
- 关键词:稻褐飞虱基因定位基因互作水稻
- 文献传递
- 稻褐飞虱对野生稻的自由选择性
- 野生稻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抗虫、抗病等优良抗逆性状,挖掘利用野生稻的优良种质对水稻育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生物型Ⅱ与孟加拉型两个生物型成虫对...
- 杨朗梁广文曾玲黄立飞于永浩曾宪儒
- 关键词:野生稻稻褐飞虱选择性
- 文献传递
- 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与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稻植株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并进行GC/MS分析,比较水稻抗、感褐飞虱植株中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性植株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明显高于抗性植株,前者比后者高45.4%;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随植株抗性增强而降低,1级最低,7级最高;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随植株所含抗性基因数的增加而减少。
- 杨朗孙荣科姜建军黄立飞李容柏
-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抗性
- 水稻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对褐飞虱若虫的活性测定被引量:1
- 2008年
- 水稻植株内的抗性次生物质是影响水稻生化抗性的主要因子之一。运用硅藻土系统溶剂分离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分离纯化手段,从水稻(Oryza sativa L.)抗虫品种IR36甲醇粗提物中得到一种针状晶体,初步认为该晶体为一种糖甙黄酮类物质,通过该物质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生物型Ⅱ若虫的活性测定,表明该种晶体对褐飞虱若虫的存活率、体重增加和羽化均具有显著的不良影响,不利于褐飞虱若虫的生长发育。
- 杨朗黄凤宽曾国新凌冰谢植干梁广文
- 关键词:活性褐飞虱
- 褐飞虱基因组DNA的提取
-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昆虫学各领域中广泛应用,从昆虫样品中有效地获得DNA模板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但是由于许多昆虫体形微小,较难获得高效高质量的DNA模板。本文采用DNA试剂盒提取褐飞虱基因组DNA模板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
- 杨朗姜建军黄立飞
- 关键词:褐飞虱基因组DNAPCR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