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596)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德春胡一兵王小文唐明凤刘成兵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稻
  • 3篇基因
  • 3篇高粱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蔗糖
  • 2篇胚性
  • 2篇胚性愈伤
  • 2篇胚性愈伤组织
  • 2篇子机
  • 2篇非胚性愈伤组...
  • 2篇分子
  • 2篇分蘖
  • 1篇氮肥
  • 1篇蛋白
  • 1篇稻粒
  • 1篇性状
  • 1篇游离脯氨酸
  • 1篇运输蛋白
  • 1篇蔗糖转运蛋白

机构

  • 8篇三峡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张德春
  • 2篇胡一兵
  • 1篇王小文
  • 1篇缪其松
  • 1篇刘成兵
  • 1篇杨菲
  • 1篇唐明凤

传媒

  • 2篇生物资源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Overexpression of OsSPL9 enhances accumulation of Cu in rice grain and improves its digestibility and metabolism被引量:4
2016年
Copper (Cu) is an essential trace mineral element for all forms of life, and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component and co-factor for a variety of metalloenzymes (Pefia et al., 1999; Bertinato and L'Abbe, 2004). In humans, Cu deficiency is not common because of the ubiquitous occurrence of Cu and ease of 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Zidar et al., 1977; Uauy et al., 1998).
Mingfeng TangChuanshe ZhouLu MengDonghai MaoCan PengYuxing ZhuDaoyou HuangZhiliang TanCaiyan ChenChengbing LiuDechun Zhang
关键词:CU
高粱体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以Sb33高粱非胚性、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为材料,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对各组织材料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对高粱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以及体胚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高粱非胚性愈伤组织无淀粉粒积累,高粱胚性愈伤组织淀粉粒积累较多,而与胚性愈伤组织相比,高粱体胚淀粉粒积累更多,这说明淀粉粒的积累与高粱体细胞的胚胎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高粱可通过鱼雷胚基部产生球形胚的方式实现体胚的增殖,高粱离体再生途径以体细胞胚发生为主,并同时存在少量器官发生途径。在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中,外起源和内起源同时存在。本研究为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细胞学理论基础。
季艳丽陈发菊邓为张德春
关键词:高粱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体胚
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生产的关键农艺性状,也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水稻分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受遗传、植物激素、栽培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对水稻分蘖数改变的突变体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综述总结水稻分蘖的调控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张米欢胡东坡张德春
关键词:水稻分蘖氮肥
蔗糖转运蛋白OsSUT5在水稻花粉发育及结实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蔗糖是植物体内光合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蔗糖-质子同向运输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crose carrier,SUT/SUC)在植物细胞之间的蔗糖跨膜运输以及植物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蔗糖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水稻SUT家族共有5个成员。已有研究表明,敲除OsSUT1、OsSUT2、OsSUT3、OsSUT4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说明这些基因不可替代。然而,OsSUT5的功能还未见报道。阐明OsSUT5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将为全面了解SUT蛋白在模式植物水稻中的生理功能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通过对水稻OsSUT5的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同时利用OsSUT5的推测启动子驱动GUS在水稻体内表达,获得其基因编码蛋白的组织定位信息,以及在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内进行OsSUT5-GFP融合蛋白瞬时表达,对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比较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创制的OsSUT5不同纯合突变株系与野生型对照水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获得OsSUT5的功能信息。【结果】转录水平上,OsSUT5在水稻茎、叶、花序和颖果中均有表达,并且该基因编码蛋白在营养器官中的表达集中于维管组织。在生殖器官中,OsSUT5的表达主要位于花药及发育的颖果内。该基因编码蛋白在水稻发育的颖果特别是盾片和胚根鞘中高表达。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内的瞬时表达显示OsSUT5-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与野生型水稻相比,3个OsSUT5纯合突变株系均表现为花粉活性以及离体萌发率明显降低。与此相吻合的是,OsSUT5突变株系未授粉的小穗比例相对于野生型显著增加,同时突变株系结实率显著下降。通过对OsSUT5突变株系颖果的观察和比较显示,OsSUT5突变体水稻颖果的垩白相对于野生型明显增多,其颖果长度相对于野生型对照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统计结果表明OsSUT5突变体水稻的千粒重与野生型无显著区别。【结论】OsSUT5在水稻花粉�
张雅文包淑慧唐振家王小文王小文张德春胡一兵
关键词:水稻花粉萌发结实率
水稻颖果灌浆过程中蔗糖运输的分子机制
2017年
水稻灌浆是关系到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其颖果形态变化和蕴含的生理生化过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详细的研究。然而,这些形态、生理生化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对形成颖果最关键的原料蔗糖的运输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最近一些研究显示运输寡糖的SWEET蛋白和蔗糖-质子同向运输蛋白SUT一起在水稻颖果灌浆过程中的蔗糖运输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们在母体与子代细胞之间的蔗糖传递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些研究为彻底阐明水稻颖果形成中的同化物运输途径和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同时也为将来利用相关基因并调控其表达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分子基础。
朱玉昌马来缪其松郑小江张德春胡一兵
关键词:水稻灌浆蔗糖运输蛋白
高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谷类作物,是食品、饲料和加工业的原料,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作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高粱进行遗传改良却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从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等影响高粱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促进高粱再生的策略,并提出解决高粱组培再生困难的两大研究方向:一是深入研究植物再生的遗传及表观遗传机制;二是根据各基因型的代谢特点,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旨为建立高效的高粱组织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彭祥张德春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
一个水稻散生突变体tag1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1
2015年
株型对水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影响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蘖角度是水稻高产育种上考虑的重要农艺性状。散生突变体tag1(tiller angle 1)在水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后代中被发现。与野生型相比,主要突变表型为分蘖角度和叶夹角显著增大,并伴随株高、穗长、结实率和枝梗数等性状上的变化。遗传分析表明,tag1的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F2(tag1/明恢63)群体作为定位群体,突变基因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长臂In Del标记AC35795和M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 M和0.95 c M。在该区间内存在一个已被克隆的控制水稻分蘖角度的基因LAZY1。测序比对分析发现,突变体的TAG1存在一个119 bp的缺失,包括第4个外显子50 bp,第4个内含子69 bp,及二者间的剪切位点。因此TAG1是LAZY1的一个新的等位基因,重新命名为LAZY1-2。lazy1和tag1在突变表型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LAZY1基因序列的突变位点不同造成的。
杨菲张德春
关键词:水稻分蘖角度分子标记基因定位
高粱不同类型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被引量:1
2019年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为进一步揭示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潜力,该研究以高粱Sb19未成熟胚诱导产生的两种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两种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代谢活性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能够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基础。(2)两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显著,其中,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I型胚性愈伤组织,相反,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I型胚性愈伤组织,这种生理生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分化。该研究结果为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季艳丽程云伟陈发菊张德春周超
关键词:高粱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
水稻粒形控制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数量性状位点(QTLs)控制。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目前已经定位400多个与水稻粒形相关的QTLs,并已克隆了一些水稻粒形控制基因。综述了水稻粒形的影响因素以及重要的粒形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刘成兵唐明凤张德春
关键词:水稻粒形数量性状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