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H020920020490)

作品数:3 被引量:84H指数:3
相关作者:丁蕾孟繁坤戴莹陈敏华武金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超声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形态学
  • 1篇性病
  • 1篇性病毒性肝炎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转归
  • 1篇纤维化
  • 1篇急性病
  • 1篇急性病毒性
  • 1篇急性病毒性肝...
  • 1篇和肝
  • 1篇肝纤维化
  • 1篇肝炎
  • 1篇肝硬化
  • 1篇半定量
  • 1篇病毒
  • 1篇病毒性
  • 1篇病毒性肝炎

机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1篇王泰龄
  • 1篇葛辉玉
  • 1篇严昆
  • 1篇孟繁坤
  • 1篇廖盛日
  • 1篇杨薇
  • 1篇武金玉
  • 1篇陈敏华
  • 1篇戴莹
  • 1篇丁蕾

传媒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声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半定量诊断探讨——肝被膜形态及肝内韧带观察被引量:44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超声附加方法观察肝表面被膜形态的异常程度及半定量化分级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硬化患者 1 2 7例为病变组 ,以因其他肿瘤行手术治疗而临床无阳性发现并经手术肉眼观察判断非肝硬化患者 56例为对照组 ,采用高频探头、二次谐波成像、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和适当降低增益等 5种超声附加方法观察肝被膜形态及厚度等。评价标准分为 5个等级 :肝被膜细而平整为 0级 ;肝被膜轻度增厚、回声增强为Ⅰ级 ;肝被膜增厚、呈细水纹状欠平整为Ⅱ级 ;肝被膜明显增厚、呈小结节状或节段状不连续为Ⅲ级 ;肝被膜明显增厚 ,呈波浪状凹凸不平为Ⅳ级。对本组病例肝圆韧带结构形态的观察 :细而平整、厚度≤ 2mm为正常 ;增厚、不平整、回声增强等为异常表现。结果 病变组 1 2 7例中 ,肝被膜显示 0级 1 1例 ,Ⅰ级 2 1例 ,Ⅱ级 2 7例 ,Ⅲ级 32例 ,Ⅳ级 36例。对照组 56例中显示 0级 48例 ,Ⅰ~Ⅱ级 8例。依据此分级评价标准检测肝被膜形态异常程度 ,敏感性91 .3 % ,特异性 85 .7% ,正确率 89.6 %。病变组肝内韧带异常者 ,肝纤维化占 75 .0 % (9/ 1 2例 ) ,肝硬化占95 .5 % (64/ 67例 ) ;而正常组仅 4例 (8.9% )异常。结论 对肝被膜结构细微变化的分级 。
武金玉陈敏华戴莹严昆廖盛日杨薇王泰龄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态学
超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程发展、转归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脾静脉血管内径的变化程度、脾脏厚度及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情况,以及急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协助临床提高无创性诊断急性肝炎的准确性。方法1.本文观察了34例病理诊断为急性肝炎的患者在转氨酶重度升高时,门静脉(PV)、脾静脉(SV)的内径、脾脏(SP)厚度及肝脏实质回声的变化,并与转氨酶降至轻度升高时以上各值进行比较;2.急性肝炎发病期门静脉(PV)、门静脉右支(RPV)、脾静脉(SV)的内径(D)、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Q),并与34例除外肝脏及心、血管显性病变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1.随着急性肝炎病程的发展,脾脏厚度有显著性差异,门、脾静脉内径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2.急性肝炎患者门脉系统各血管内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本文观察认为急性肝炎在发病过程中,肝脏实质回声、脾脏厚度及门脉系统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对临床无创性诊断急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丁蕾孟繁坤葛辉玉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超声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