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2006-G51)

作品数:20 被引量:174H指数:8
相关作者:程式华曹立勇韩粉霞闫淑荣孙君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水稻
  • 8篇性状
  • 7篇大豆
  • 4篇数量性状
  • 4篇种质
  • 4篇基因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数量性状座位
  • 3篇瘟病
  • 3篇枯病
  • 3篇QTL定位
  • 2篇稻苗
  • 2篇选育
  • 2篇叶枯病
  • 2篇叶性状
  • 2篇胰蛋白酶抑制...
  • 2篇育种
  • 2篇杂交
  • 2篇水稻苗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广西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天津市农作物...

作者

  • 7篇曹立勇
  • 5篇程式华
  • 5篇孙君明
  • 5篇闫淑荣
  • 5篇韩粉霞
  • 4篇占小登
  • 4篇杨华
  • 3篇宋智萍
  • 3篇石瑜敏
  • 3篇王威豪
  • 3篇陈代波
  • 3篇周行
  • 3篇毛昌祥
  • 3篇谢丽萍
  • 3篇韦善富
  • 2篇于绍轩
  • 2篇梁永书
  • 2篇葛一楠
  • 2篇黎兆安
  • 2篇冯跃

传媒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种业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环境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品质的诱变效应被引量:10
2010年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3个大豆品种中黄28、中黄29、中黄31为材料,调查了空间诱变后代SP1、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检测SP2、SP3种子的蛋白质组分(11S/7S球蛋白)、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等品质性状分析检测,以为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改良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对空间环境的反应敏感性不同,中黄28和中黄29的SP1代分别获得3株和12株变异株,变异率分别为0.417%和1.667%,而中黄31的SP1代没有发现变异植株,且中黄28的2株(01-SP2-1、01-SP2-2)和中黄29的5株(02-SP2-2、02-SP2-5、02-SP2-6、02-SP2-7、02-SP2-8)变异株在SP2代发生性状分离;空间环境使大豆11S蛋白亚基发生变异,SKTI基因发生突变。空间诱变既可改良农艺性状,也可改良品质性状。
于绍轩韩粉霞孙君明韩广振葛一楠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大豆空间诱变效应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
水稻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及QTL定位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杂交产生的包含110个加倍单倍体株系的群体,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连续在2004年和2005年于抽穗期分别测定了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游离脯氨酸含量、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于成熟期取样,计算抗旱系数。与正常水分状况下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达极显著水平,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的降低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利用175个RFLP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了与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指标,共检测到与抗旱性相关的6个生理指标的7个加性QTL,31对上位性QTL,其中有2个主效QTL、9对上位性QTL存在环境互作效应。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结果有较大差异,说明干旱胁迫对控制与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性状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影响。在6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中,检测到的控制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的QTL较多,有3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控制气孔导度,有8对上位性QTL控制水势。
王辉曹立勇郭玉华程式华
关键词:生理特性抗旱性分子标记水稻数量性状座位
冀豆12遗传图谱初步构建被引量:5
2009年
以优良大豆品种冀豆12与野生大豆ZYD02738杂交建立基础群体,利用F2为作图群体,研究SSR标记位点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偏分离并构建遗传图谱。结果表明,两亲本间SSR位点多态性比例79.9%,偏分离位点比例9.7%,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25个连锁群,总长度837.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2 cM,标记间排列顺序与公共连锁图一致性较强。该研究为国内学者研究冀豆12遗传网络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QTL定位等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张玥颖刘兵强刘立伟闫龙
关键词:大豆SSR
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中黄47被引量:1
2010年
中黄47(原名中作00-68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系D90为母本,美国引进品种Williams的库尼兹胰蛋白酶抑制剂近等基因系Tia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高产优质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
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遗传基础被引量:7
2009年
以50份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两年对12个农艺性状鉴定和30个SSR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3,数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0.15%,30个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数5.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61,参试材料遗传距离平均0.869。利用Bayesian模型将参试材料分为4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或不同熟期类型间没有显著相关。
杨春燕闫龙张孟臣
关键词:大豆多样性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区主栽大豆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从大豆微核心种质中选择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或高于轮回亲本的中黄20、东山69、迟黄豆-1和泰兴牛毛黄乙等4个品种作为供体亲本,比较分析了4个组合的RP、DP、F2、BC1F2和BC2F2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双亲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其杂交、回交后代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及超轮回亲本个体比例;F2、BC1F2和BC2F2群体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依次降低,BC2F2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及其变异系数接近于轮回亲本;蛋白质含量在F2群体内呈正态分布,在双亲蛋白质含量高的组合中,其BC1F2群体呈偏态分布,但在BC2F2群体恢复了正态分布,稳定较快;供体亲本与其杂交2代、回交1代和回交2代在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上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张金巍韩粉霞孙君明于福宽马磊陈明阳张晶莹闫淑荣杨华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广西的评价与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广西水稻育种在20世纪90年代前居国内先进水平.就是利用了一些国内外育种中间材料:而90年代以后育成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组合)在产量、米质、抗性上有一定的提高,但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育种者手中缺乏国内外新的育种材料。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育成的水稻种质.亲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与特殊性基因源,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石瑜敏韦善富谢丽萍王威豪周行毛昌祥宋智萍
关键词:水稻育种种质资源
水稻苗期耐低氮胁迫的QTL定位
氮损失在作物生产中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培育氮高效吸收利用的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实验基地温室中进行。以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协青
冯跃曹立勇吴伟明沈希宏占小登翟荣荣王汝慈陈代波程式华
文献传递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3个抗水稻纹枯病QTL的聚合效应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染色体)的一套近等基因系,对各抗性QTL的单个效应及其聚合效应进行了研究。3个抗性QTL单独存在或在聚合状态下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但是,不同抗性QTL之间可能普遍存在一定的负向互作关系。讨论了一致的遗传背景对QTL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同QTL的聚合效应及互作关系对育种实践的意义。
殷跃军左示敏王辉陈宗祥马玉银张亚芳顾世梁潘学彪
关键词:纹枯病数量性状座位基因聚合近等基因系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论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综述了国内外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窄叶产生的机理机制;...
陈代波曹立勇占小登冯跃王汝慈唐琼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