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460)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樊贞瑜叶霜袁敏沈南蔡宇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狼疮
  • 2篇单抗
  • 2篇单抗治疗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利妥昔
  • 2篇利妥昔单抗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阳性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免疫
  • 1篇甲基化
  • 1篇分化
  • 1篇分化成熟
  • 1篇B细胞
  • 1篇CD4^+T...
  • 1篇CD4阳性T...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叶霜
  • 2篇樊贞瑜
  • 2篇沈南
  • 2篇袁敏
  • 1篇鲍春德
  • 1篇黄新芳
  • 1篇郑一君
  • 1篇顾越英
  • 1篇杨程德
  • 1篇陆瑜
  • 1篇蔡宇波
  • 1篇慕丽娟

传媒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初步观察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初步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难治性重症SLE 15例(神经精神狼疮6例,狼疮肾炎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5例),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500mg,使用1~4次,同时依据病情联合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采用BILAG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对病情进行评价,监测不良反应及外周血B细胞清除情况和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SLE,至随访终点BILAG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缓解分别占总例数的33%,40%和27%。其中神经精神狼疮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改善显著,起效时间≤1个月,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12个月);入组狼疮肾炎患者效果不佳。研究期间共发生4例严重感染,并导致2例死亡。结论初步提示利妥昔单抗对部分难治性重症SLE有效,该生物制剂可能成为SLE新的诱导缓解手段之一。由于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应用需谨慎从事。尤需警惕免疫抑制状态继发感染问题。
樊贞瑜蔡宇波顾越英杨程德鲍春德叶霜
关键词:红斑狼疮利妥昔单抗
B细胞分化成熟的microRNA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microRNA,新近发现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分子,是一种长度介于18~25 bp之间的单链RNA分子,其一般通过与靶序列3′UTR区配对碱基的相互作用,影响mRNA的稳定性或者翻译效率从而起到对靶基因功能的调控作用。该小分子作为生命过程中一类重要调节分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基本的生理过程,对于细胞的信号转导、组织器官的分化发育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人类疾病(白血病、肿瘤、精神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发现了特征性的异常microRNA表达,进一步说明该分子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重要作用。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一系列的microRNA参与免疫反应的调控,包括T/B细胞的发育分化、抗体类型的转换、单核/中性粒细胞的增殖、炎症因子的释放等过程。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microRNA在免疫学方面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中的作用。
袁敏沈南唐元家
关键词:MICRORNAB细胞免疫
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近年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研究中,B细胞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熟的B细胞生成自身抗体,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B细胞还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4、IL-10等促炎症因子,影响其他效应细胞,产生炎症反应^[1,2]。另外,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和CD80、CD86共刺激分子。1994年,Shlomchik等^[3]发现有狼疮倾向的MRL—lpr/lpr小鼠的B细胞缺乏就不会生成自身抗体.亦不发生狼疮性肾炎(LN)。这使得B细胞成为治疗SLE的潜在靶点,作为经典的免疫效应细胞,针对B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通过自身抗体依赖和非自身抗体依赖机制发挥作用。
樊贞瑜叶霜陆瑜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
DNA甲基化转移酶在MRL/lpr狼疮鼠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及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在发病MRL/lpr狼疮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免疫相关的甲基化敏感基因ITGAL、CD70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CD4单抗标记的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测定DNMT1、DNMT3A、DNMT3B和免疫相关的甲基化敏感基因ITGAL、CD7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在发病MRL/lpr狼疮鼠CD4^+T淋巴细胞中与健康对照BALB/c小鼠相比,表达水平均有降低趋势,其中DNMT3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0在发病MRL/lpr狼疮鼠表达水平升高(P〈0.01),ITGAL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DNMT3B与CD70分子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1)。结论DNMT3B在发病MRL/lpr狼疮鼠CD4^+T淋巴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相关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D70的表达,造成CD4^+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袁敏慕丽娟崔慧娟罗晓兵黄新芳郑一君唐元家沈南
关键词:DNA甲基化LPRCD4阳性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