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06E1026)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在明李良川邱正松杨胜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钻井
  • 1篇钻井流体
  • 1篇携岩
  • 1篇流体
  • 1篇模拟装置
  • 1篇井流
  • 1篇超临界
  • 1篇超临界二氧化...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1篇杨胜来
  • 1篇邱正松
  • 1篇李良川
  • 1篇王在明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携岩特性实验被引量:20
2011年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已在油田二次开发的侧钻井中成功应用。应用Angel模型计算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在不同状态下携岩最低返速,绘制了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在不同温度下携岩需要的最低返速与压力关系曲线。根据相似性原理,设计开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循环模拟实验装置。通过实验揭示了携岩能力随井斜角变化规律,即井斜角为0°~36°携岩最容易;井斜角为36°~54°携岩开始变得困难;井斜角为54°~72°携岩最困难;井斜角为72°~90°携岩变得相对容易;在40°C和8.5MPa条件下完成携岩所需最低携岩返速为0.637~1.019m/s。随着井筒内压力增加,所需的最低携岩返速减少,即携岩能力逐渐增加。随着井筒内温度增加,所需的最低携岩返速逐渐增加,即携岩能力逐渐降低。实验结果与Angel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李良川王在明邱正松杨胜来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流体携岩模拟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