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6312)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玉辉史正涛俞筱押卢德宝方绍东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岩溶
  • 3篇群落
  • 2篇岩溶水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水文
  • 1篇岩溶地区
  • 1篇岩溶流域
  • 1篇岩溶区
  • 1篇岩溶水资源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植物物种
  • 1篇植物物种多样...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石漠化
  • 1篇实生

机构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云南省水文水...
  • 1篇石林风景名胜...
  • 1篇云南省水利水...

作者

  • 5篇李玉辉
  • 3篇俞筱押
  • 3篇史正涛
  • 2篇卢德宝
  • 1篇马遵平
  • 1篇曾建军
  • 1篇段文娟
  • 1篇黄金
  • 1篇方绍东
  • 1篇易超
  • 1篇任宾宾
  • 1篇李才库
  • 1篇李纯
  • 1篇刘红楠
  • 1篇王平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文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群落与景观尺度的喀斯特区森林活力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森林活力是多尺度约束下的森林更新能力。我国现存的喀斯特区森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落尺度上的人工林、次生林结构和景观尺度上的片段化,结合群落和景观尺度的森林活力评价能为喀斯特区的原生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石林喀斯特区分布的4种森林植被的群落样地调查和相关地图的矢量化与量算,以森林植被恢复的"目标群落"为参照,构建5个评价项目及其计算指标,评价了石林喀斯特区森林植被恢复的森林活力。主要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活力依滇青冈林、云南木樨榄—滇青冈林、团花新木姜子林、云南松林的顺序降低;影响该区森林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景观尺度下的森林斑块的抗干扰能力和森林物种源水平;该区整体森林活力水平较低。
马遵平李玉辉俞筱押
滇石林喀斯特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溶痕生境中木本植物的更新特征被引量:23
2010年
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该文以云南石林为例对此进行研究。根据喀斯特溶痕与土壤、植物生长发育关系把石林的溶痕生境划分为溶蚀廊道、溶槽、裂隙溶沟、溶坑和溶蚀石堆等5种。依据石林的现有植被与演替特征,选择了原生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和石漠化草丛5种群落进行调查。在每一个样地中设置10个10m×10m的样方,采用记名计数样方法分片调查溶痕生境中的木本植物,并区分更新层的萌生苗与实生苗;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进行生物多样性计算。调查结果显示:(1)溶痕生境的长度、宽度变化较大。溶痕生境结构比例随群落演替而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所处演替阶段和干扰程度的差异;(2)在各种溶痕生境中,随着群落的退化,实生更新物种数与实生株数大致表现为递减,在严重退化阶段部分溶痕生境中没有实生苗的分布,而萌生更新的物种数则以灌丛为峰值向两极减少,个体数变化较大。计算结果显示:在各类溶痕生境(溶蚀石堆除外)中,实生苗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大致呈现随群落的退化而降低,优势度增加;萌生苗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除溶蚀廊道递减的趋势明显外,其他类型变化较大。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更新策略不同。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随着群落的退化,植物更新逐步趋向于营养繁殖,其部分原因在于特殊的溶痕生境(除溶蚀廊道)能保存一些植物残体,而这些残体在反复的干扰下不断萌出茎干(采用营养繁殖)以实现物种的持续生态位,萌生茎干的成熟为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态恢复提供繁殖体来源。
俞筱押李玉辉
关键词:退化生态系统实生石漠化
巴江岩溶流域水文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岩溶地区因其多相且不规则的复杂流态使得其水循环模拟及预测较为困难.以石林巴江流域为研究区,将流域内水文气象站点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利用MIKE-SHE模型来模拟巴江流域水文过程.该模型对于蒸散发及不饱和带的模拟较为详细.并使用黄家庄水文站2000~2005年的实测日径流量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验证期总水量基本保持平衡,nash-sutcliffe系数为0.84,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短时间内的水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降雨量为关键变量,且其空间分布的差异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卢德宝史正涛李玉辉顾世祥
关键词:水文模拟岩溶
西南地区岩溶水源地类型及开发技术条件被引量:14
2009年
明确了岩溶水源地的定义,并提出了新的岩溶水源地分类方案。首先按岩溶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岩溶水出露状态,将岩溶水源地划分为天然出露的岩溶水源地及隐伏的岩溶水源地两大类。然后再根据岩溶水源地的岩溶含水介质特征(导水和赋水空间形态、结构及水动力特征)进一步将天然出露的岩溶水源地划分为暗河、泉、表层泉三个亚类,将隐伏的岩溶水源地划分为饱水带富水块段、表层带富水块段两个亚类。并研究评价了各个类型的岩溶水富集规律、动态特征、岩溶水资源、开发技术条件。
王宇
关键词:岩溶水资源西南岩溶区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变异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点,设置东、西两条垂直样带,选取18项指标,分别代表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和植被因子,利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手段,对该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海拔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pH值、土体厚度的主要因素;坡度和坡向对土壤质地影响较大;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变异水平在3个海拔段差异较大:海拔3700m以上,有机质、全氮等含量最高,pH值最小,但土体最薄,砾石含量高;海拔3000~3700m,有机质、全氮等含量较高,pH值较低,土体厚度最大,砾石含量最少;海拔3000m以下,土壤退化明显,有机质、全氮等含量最低,pH值最高,土体较厚,砾石和砂粒含量较高。
王平任宾宾易超刘红楠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因子
基于边际效益递减原理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方法被引量:30
2010年
通过对城市水安全内涵的剖析和系统分析,将城市水安全系统分为支持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防洪子系统,建立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在分析指标变化对城市水安全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借鉴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指标评价方法与模型。利用所确立的评价方法,对昆明城市水安全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其得分为0.574,处于"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该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体系有效、可靠,可用于城市水安全的评价研究。
史正涛刘新有黄英方绍东
关键词:城市水安全指标体系
2010年春季干旱对石林喀斯特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干旱对退化喀斯特植被影响是治理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或石漠化的基础。为了解2010年春中国西南特大干旱对喀斯特植被的影响,于2010年5月采用记名计数交叉样线法调查了云南石林3种自然恢复植物群落(滇青冈林、栓皮栎林、灌丛)和5种人工恢复植物群落(云南松林、原土旱冬瓜林、客土旱冬瓜林、圣诞树林、墨西哥柏林)。选用气象要素距平指数分析此次干旱的特征;用受旱率、死亡率分析植物群落和物种的受旱程度;用受旱(死亡+萎蔫)物种数及其植株数、耐旱(存活)物种数及其植株数、群落(受旱+存活)物种数及其植株数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来评估极端干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特大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程度深的特点。8种群落的平均死亡率、受旱率分别是25.1%和30.6%,不同群落的受旱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极端干旱后,自然恢复群落的更新层仍维持了物种结构;人工恢复群落差异较大,原土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基本未受影响,墨西哥柏林受到一定影响,客土旱冬瓜林、圣诞树林物种结构基本被破坏。极端干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喀斯特植物群落的径级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人工恢复群落结构变化大且耐旱性总体上弱于自然恢复植物群落。因此,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必须选择合理的物种和恢复方式。
俞筱押李玉辉黄金李才库李纯段文娟
关键词:自然干扰生态恢复群落结构植物物种多样性
昆明盆地土地利用对岩溶水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开发利用范围扩大、强度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岩溶地下水水质、水量、水循环等地下水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选择昆明盆地的山区—沉积平坝区—滇池湖岸,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岩溶水水质的影响.研究过程采用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样品采集及分析鉴定、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开展工作.昆明盆地属于汇水型盆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依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盆地周围山区以林地、坡地、荒草地、裸岩为主,沉积平坝区以平田、建设用地、园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伴随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地下水污染防护性能降低,废水、废淋滤下渗造成带状的地下水污染.从山区到沉积平坝区边缘再到中部,岩溶水污染呈现出两头轻、中间相对较严重的特点.城镇村庄、工矿用地比例越高,岩溶水污染越重.通过研究,对昆明盆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岩溶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彭淑惠王宇张贵李继红李玉辉
关键词:昆明盆地土地利用岩溶水水质
岩溶地区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岩溶地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研究已经成为水文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岩溶地区特殊的含水层结构,使得其进展缓慢。尽管许多方法都曾被用来模拟岩溶地区地下水运动,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相应的不足与限制。本文选取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分布式模型中的具有代表性几个模型:丫吉模型、新安江模型、SWAT模型、SWMM、TOPMODEL模型、MIKESHE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模型在岩溶地区应用所需的数据、获取方法及参数设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模型应用时所具备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点。最后指出了岩溶地区模型的发展趋势以及分布式模型现阶段应用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卢德宝史正涛顾世祥曾建军
关键词:岩溶地区物理模型分布式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