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499)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正杨林武延格孙学峰纪玲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软骨
  • 6篇软骨细胞
  • 6篇骨细胞
  • 4篇气管
  • 3篇气管软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铸型
  • 2篇再血管化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 2篇体外
  • 2篇铸型
  • 2篇组织工程软骨
  • 2篇工程软骨
  • 2篇反应器
  • 1篇大网膜
  • 1篇旋转生物反应...
  • 1篇血管化
  • 1篇人气

机构

  • 9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杨林
  • 3篇王正
  • 2篇孙学峰
  • 2篇纪玲
  • 2篇武延格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DegraPol支架上培养人气管软骨细胞体外合成组织工程软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以人气管软骨细胞(HTC)为种子细胞在新型生物材料DegraPol泡沫支架上体外合成组织工程气管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从肺移植供体(9例)取人气管软骨片段,胶原酶消化,将所获软骨细胞传代培养,将传代至6~8代的HTC种植到DegraPol支架上体外静态培养。种植前行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体外静态培养第2小时末和第3、7、21、42天取HTC-DegraPol复合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培养3周后取HTC-DegraPol复合物制备组织学检测标本行阿辛蓝染色观察硫酸软骨素分泌情况,并制备扫描电镜标本观察HTC在DegraPol支架中培养后的超微结构。结果HTC在传代培养中显示稳定的增殖活性并分泌II型胶原。种植到DegraPol支架中后培养2h和3、7、21、42d时MTT法测定的A值分别为0.112±0.004、0.151±0.021、0.170±0.035、0.176±0.023和0.213±0.023(每个时点n=4)。培养21、42d与培养2h比较,活性HTC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辛蓝染色显示HTC-DegraPol复合物的基质分泌硫酸软骨素,证实HTC-DegraPol复合物具有软骨样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新生软骨在DegraPol材料表面和中央均有形成,但以表面为主。结论HTC可以在体外良好扩增并以多孔生物材料DegraPol为支架体外合成组织工程气管软骨,但培养条件应进一步优化。
杨林纪玲王正Walter Weder
关键词:器官培养技术软骨细胞气管
DiI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后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DiI荧光染料标记观察软骨细胞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支架(PLGA)体外和体内培养环境中的生长状态,为研究组织工程化软骨探索一种理想的软骨细胞示踪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剑突软骨细胞,应用DiI标记软骨细胞,通过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DiI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种植于PLGA支架上分两组:一组体外培养1周,另一组体外培养1周后,再植入同系大鼠大网膜体内培养1周。分别取出细胞-支架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和体内条件下软骨细胞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应用DiI标记不影响软骨细胞的增殖,MTT测定结果显示标记组和对照组的A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标记后的软骨细胞显示环状红色荧光,胞核未着色。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均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荧光表达。结论:DiI荧光染料能够有效标记软骨细胞,标记的细胞-支架复合物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作为体外和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较好的示踪方法。
纪玲武延格武延格王正孙学峰
关键词:软骨细胞
体内外培养环境中软骨细胞-DegraPol支架复合物的力学性能比较
2008年
背景:目前,尚未在体外环境中构建出与正常气管软骨生物学和机械特性相似的组织工程化气管软骨。目的:测定体外和体内培养环境中软骨细胞-DegraPol支架复合物的机械力学值,探讨提高管状组织工程软骨力学适应性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12/2008-02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分离培养2周龄SD幼鼠的剑突软骨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DegraPol管状支架上,制备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及肌成纤维细胞-支架复合物,以空白支架为对照。方法:将3组支架在2种培养条件下培养:①体外静态培养3周和6周。②体外培养3d后置于同系大鼠体内大网膜包裹1,2和6周。主要观察指标:体外/体内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的机械力学强度。结果:体外培养条件下,最大应力和应变值培养6周者低于培养3周(P<0.05),软骨细胞-支架组的支架最大应力值和应变值高于其他2组(P<0.05)。体内培养条件下,3组最大应力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培养6周的数值均高于培养1周,软骨细胞-支架组最大应力值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最大应变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培养6周的数值均低于培养1周(P<0.05)。无论体内还是体外培养获得的组织工程软骨的生物力学强度均远远低于正常大鼠气管软骨。结论:体内培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工程化组织的力学强度,但单纯静态体外培养或者体内培养获得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力学强度尚不能用于原位气管移植。
纪玲武延格孙学峰王正杨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生物材料
大网膜与颈部皮下包埋DegraPol支架促进体内再血管化的比较
2010年
背景:如何解决工程化器官植入体内时快速血管化问题是组织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目的:比较大网膜与颈部皮下两种方法包埋促进组织工程支架材料DegraPol血管化的差异,为工程化组织体内快速再血管化寻找有效方法。方法:应用解剖学中的血管铸型技术,比较DegraPol支架置入大鼠颈部皮下和腹部大网膜包埋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结果与结论:DegraPol支架外部发现大网膜包埋组比颈部皮下包埋组有更多的蓝色显影微细血管环绕,在微孔支架内部,也有相对丰富的新生血管形成。颈部皮下包埋组在微孔支架内部未发现新生血管形成。大网膜包埋组再血管化程度高于颈部皮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大网膜包埋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建立,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组织再血管化的可行方法。
杨林武延格孙学峰王正
关键词:再血管化血管铸型
旋转生物反应器用于提高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力学强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体外静态培养方法的缺点,采用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组织工程气管软骨,探讨工程化软骨合适的体外培养条件。选用大鼠剑突软骨细胞种植到DegraPol管状支架上,然后分别于传统静态培养和生物反应器内培养。于体外培养3周和6周后,取出软骨细胞-DegraPol支架复合物,以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GAG浓度测定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应力-应变机械力学方法测定最大应变和应力的变化,并制备扫描电镜标本观察软骨细胞在DegraP01支架中培养后的超微结构。体外培养3周应用MTT法测定A值分别为:静态培养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组0.12±0.01,生物反应器组0.17±0.05(每组n=6)。GAG浓度测定静态培养组为(0.14±0.03)μg/mg,生物反应器组为(0.22±O.03)μg/mg(每组n=6)。应力-应变机械力学测定结果为,体外培养3周应变值:生物反应器组为(3.53±0.91),静态培养组为(1.71±0.13)。应力值生物反应器组为(0.33±0.04)MPa,静态培养组为(0.26±0.01)MPa。体外培养6周应变值:生物反应器组为(0.57±0.10),静态培养组为(0.48±0.07),应力值生物反应器组为(0.16±0.02)MPa,静态培养组为(0.09±0.02)MPa(每组n=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生物反应器组获得更好的软骨样结构和更多的细胞外基质。应用旋转生物反应器能够提供适宜的机械应力刺激,可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软骨的可行的培养方法。
杨林武延格纪玲王正
关键词:软骨细胞生物反应器
血管铸型技术检测组织工程多孔支架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利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组织工程多孔支架体内再血管化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将DegraPol多孔管状支架置入SD大鼠腹腔大网膜包埋1周,应用解剖学中的血管铸型技术,观察组织工程支架体内形成新生血管的情况。结果大网膜包埋后在DegraPol支架外部发现有较多的蓝色显影微细血管环绕,在微孔支架内部,蓝色显影穿透支架并沿支架内孔分布。结论血管铸型适合用于微血管检测,可作为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再血管化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武延格杨林孙学峰王正
关键词:血管铸型再血管化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100和α-肌动蛋白抗原鉴定组织工程软骨
2008年
背景:通常采用阿辛蓝染色技术鉴定软骨组织,然而对于组织工程软骨形成早期,阿辛蓝染色不能很好的显示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情况。目的:拟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100抗原结合α-肌动蛋白抗原染色鉴别人工合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结构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12/2008-02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2周龄SPF级SD大鼠,体质量50~60g,用于体外培养剑突软骨细胞;DegraPol材料,长20mm,内/外径分别为2.5/4mm,管壁厚度为0.75mm,由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聚合材料研究所提供。方法:于第3代收集软骨细胞接种于DegraPol管状支架形成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后植入同系大鼠腹腔大网膜体内培养1周。分别于体外培养3周和体内培养1周后取软骨细胞-DegraPol复合物制备组织学检测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100抗原、α-肌动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DegraPol复合物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结果:体外培养3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呈蓝色。种植软骨细胞于DegraPol管状泡沫材料支架内侧面,体外培养3周后,在管腔的内侧壁S-100抗原阳性表达,α-肌动蛋白抗原阴性。证实在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同系大鼠体内培养之前已经形成了新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层。置入动物体内培养1周后,所获得的新组织为混合性的细胞结构,S-100抗原阳性多集中在管腔的内侧壁,而α-肌动蛋白抗原阳性反应多集中在管腔的外侧壁。结论:软骨组织S-100抗原阳性表达,结缔组织α-肌动蛋白抗原阳性表达,S-100和α-肌动蛋白抗原可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鉴定指标。
纪玲杨林武延格王正
关键词:软骨细胞体外培养S-100Α-肌动蛋白
管状支架体外静态培养组织工程气管软骨被引量:1
2008年
前期实验已证实人气管软骨细胞在DegraPol片状支架上保持了正常的形态和活力,同时分泌软骨特有基质成分。目的:以大鼠剑突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种植于DegraPol管状泡沫支架,观察新形成的工程化组织在体外静态培养条件下的组织和力学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12/2008-02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DegraPol管状材料为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聚合材料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为2周龄体质量50-60g的SPF级SD幼鼠。方法:收集第3代幼鼠剑突软骨细胞接种于DegraPol管状支架,形成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静态培养6周。主要观察指标:①AO/PI荧光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在DegraPol管状泡沫支架中的存活情况,于培养3,6周取出软骨细胞-DegraPol支架复合体,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②培养3,6周,应力-应变机械力学方法测定最大应变和应力的变化。③培养3,6周,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在DegraPol支架中培养后的超微结构。结果:①AO/PI荧光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在DegraPol支架内保持良好的活性,MTT法结果显示培养6周组A值高于培养3周组(P〈0.05)。②应力-应变机械力学测定结果显示,培养3周组应力值和应变值高于培养6周组(P〈0.05)。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DegraPol支架与大鼠剑突软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培养6周后获得更多的软骨细胞增殖和更多的细胞外基质。结论:DegraPol管状泡沫支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软骨细胞在支架上保持正常活性,但由于工程化复合物的生物力学强度较差,培养条件和培养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杨林武延格纪玲王正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对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力学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对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力学强度的影响,探索适宜的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培养方法。方法分离2周龄Lewis大鼠剑突软骨细胞传代培养,收集第3代软骨细胞种植到DegraPol管状支架上,静态培养7d,然后将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分别置于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生物反应器组)或继续静态培养培养3周(静态培养组)。取出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以噻唑蓝(MTT)法测定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以吸光度(A)值表示(每组n=6);以Zwick1445型材料试验机测定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的最大应变值和应力值(每组n=4);并制备扫描电镜标本,观察软骨细胞在DegraPol支架中培养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培养3周,生物反应器组和静态培养组A值分别0.17±0.05、0.12±0.01,最大应力值分别为(0.33±0.04)和(0.26±0.01)MPa,最大应变值分别为(3.53±0.91)和(1.71±0.13)mm/mm,2组间3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生物反应器组获得更好的软骨样结构和更多的细胞外基质。结论旋转生物反应器能够提供更好的体外培养条件,有利于组织工程气管软骨的形成。
杨林武延格纪玲王正Walter Weder
关键词:软骨细胞生物反应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