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JA12229S)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3篇戏剧
  • 3篇公共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审美
  • 2篇公共空间
  • 1篇学人
  • 1篇姚斯
  • 1篇伊瑟尔
  • 1篇仪式
  • 1篇影像
  • 1篇人论
  • 1篇审美超越
  • 1篇诗学
  • 1篇谱系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义
  • 1篇文本
  • 1篇文本性

机构

  • 6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王伟

传媒

  • 2篇艺苑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南方论刊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闽南戏曲史论的美学反思——基于接受美学的公共观演理论被引量:1
2012年
闽南戏曲史论的既往讲述大抵有实证主义、形式主义、历史主义三种传统,然而上述范式缺乏对主体间性交往维度的足够重视,不期然间陷入本质主义的论述迷思,无法合理解释闽南戏曲的文本张力与发展脉络。缘此闽南戏曲的当下叙述,必须以公共观演空间作为叙述秩序和撰史结构的中心,具体涉及接受主体在戏曲仪式中的历史地位,闽南戏文之文本理解中的现代性审美距离,以及在全球化当下语境中闽南戏曲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域,从而超越中心/边缘、美学/历史等诸种二元对立,重新测绘闽南戏曲的文化版图。
王伟
关键词:接受美学
戏剧交往的主体间性——重释姚斯的审美认同话语被引量:1
2013年
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戏剧活动,作为人类面对面直接交流情感的经验方式,充分体现建基于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之基础上的本体论主体间性。走向交往美学的晚年姚斯,图绘从前现代到后现代的观/演图景,探讨戏剧经验的五种互动模式,穿透审美自律论的思想雾障,重建戏剧观/演与生活世界的积极关联。
王伟
关键词:身份认同
新纪录运动的审美现代性反思被引量:3
2013年
新纪录运动以纪实精神作为本体性追求,然而本真性并非静态孤立的客观实存,而是经由主体间相互对话与共同协商而生发的动态意义。其在原型层面契合当下大众在后现代文化消费语境中的窥探欲望,在现实层面呈现了民间草根话语、主流观念话语、知识者启蒙话语、跨国资本话语的多重对话结构,而在审美层面则表现为主体良心的深层敬畏、对生命平等的真切尊重、对异化状态的超越反思。纪录片的真正灵魂与存在之道,在于其穿透社会寓言与时代素描的文本意义网络,允诺每个主体都有进入光亮的诗性可能。
王伟
关键词:公共记忆身份认同
戏剧仪式的跨界想象——基于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论述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回应后学的"理论终结说"与"戏剧衰退论",伊瑟尔在文学人类学视阈下,重述虚构与想象在文本游戏中的相互作用,并且绘制其历史流变的美学图谱,进而搭建主体间性交往诗学的理论框架。伊瑟尔藉由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达到如下双重目的:一是阐释早期接受美学所遗存之"何为戏剧"与"戏剧何为"的不解之问,二是呈现公共观演空间中身心一体的戏剧交往。
王伟
关键词:伊瑟尔审美超越
文人论戏:歌仔戏在公共空间中的接受范式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跨文化交往的历史语境中,新旧知识者关于歌仔戏的接受论述,涵纳着古典型道德主义的伦理评判、启蒙现代性的国族想象、审美现代性的批判话语、以及后现代消费主义之欲望诉求等,呈现出众声喧哗、繁复驳杂的论述图景。各式理论范型在深刻反映文人论戏之古老传统的同时,有效表征公共空间的批判性开创,逆向折射民俗曲艺知识生产的话语权力运作机制。
王伟
关键词:文化间性
从文本性到事件化——接受视阈下的戏剧史论被引量:5
2013年
学科建制内的传统戏剧史论囿于本质主义的论述框架,而陷入外部宏观论述与内部微观研究的二元对立,也就难以解释戏剧活动的双重属性与演进脉络。戏剧图谱的重新测绘,必须借助关系主义与建构主义视角,以三位一体戏剧仪式的公共观演作为结构中心与撰史主轴,超越主流/另类、美学/历史、舞台性/文学性等二分迷思,进而敞开戏剧交往的主体间性。缘此以"公共观演场域"来透析戏剧的传播活动,能够揭橥狂欢化的民间草根话语、寓教于乐的主流官方话语,启蒙为旨归的知识分子精英话语,商业取向的资本话语之间的"场域"争夺,呈现出杂语共生的多重对话结构。
王伟
关键词:公共空间建构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