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57)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滕军任军叶列平瞿伟廉汪菁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MAXIMU...
  • 2篇REBOUN...
  • 1篇地王
  • 1篇地王大厦
  • 1篇调谐质量阻尼...
  • 1篇岩体
  • 1篇叶片
  • 1篇隐含意义
  • 1篇优化配置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有限元模型修...
  • 1篇振动控制
  • 1篇质量阻尼器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透射
  • 1篇透射率
  • 1篇自然对流
  • 1篇阻尼

机构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篇滕军
  • 2篇瞿伟廉
  • 1篇叶列平
  • 1篇范向国
  • 1篇宋宏伟
  • 1篇谭冬梅
  • 1篇汪菁
  • 1篇雷卫东
  • 1篇李安桂
  • 1篇任军
  • 1篇赵坚

传媒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Journa...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二维波穿过单节理的透射率特性及其隐含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二维波穿过单节理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问题,其透射率影响因素有:节理无量纲刚度、射线角、巷道半径、所在点离巷道中心的径向距离以及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对二维波穿过单节理的透射率进行了详细的算例分析.归纳了二维波穿过单节理后透射率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单节理后各节点透射率的研究,可以通过单节理后某一以巷道或钻孔中心为中心的圆弧上各节点的透射率来展开;射线角为90°的射线上节理后各节点透射率的研究,可以通过节理后某一节点的透射率来展开;单节理的透射率的研究可以在一个固定半径值的巷道或钻孔的模型上用一种典型的岩石进行.
雷卫东ASHRAF M H滕军赵坚宋宏伟
关键词:透射率
相邻结构间控制器位置及控制律的降阶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相邻结构以控制器联系的控制体系结构间控制器设计包括两项内容,即控制器数量和位置确定及控制器参数确定。本文应用LQG问题的有关结论,建立了在系统最优反馈控制增益不变情况下系统最优控制性能指标随控制作用分布矩阵变化的增量解析式。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控制器优化分布的设计方法,并应用分级降阶的迭代方法,克服了反馈控制增益不变的缺陷,使大型结构中安装少量控制器时,求解出控制器最优布置的精确解。本文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同时优化控制器的数量、位置和反馈增益的设计方法。
滕军
关键词:控制器
Numerical study on maximum rebound ratio in blasting wave propagation along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joints被引量:3
2006年
In the process of 2-D compression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rock mas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joints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the maximum possible wave amplitud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joints in the joint set is controlled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multiple transmitted and the reflected waves, measured by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long the radia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 were performed in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i.e., the normalized normal stiffness of joints, the ratio of joint spacing to wavelength and the joint from which the wave reb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s generalized into five charts. Those charts can be used as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雷卫东滕军HEFNY A赵坚关炯
关键词:爆炸波传播
复杂体型空间结构风压分布规律及表面开孔结构风致内压研究
本文研究了大跨开孔空间结构风压分布及风致内压的规律,为复杂体型和开孔表面空间结构风压分布和风荷载获取提出了设计建议.本文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深圳市民中心大跨度屋盖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通用软件 FLUENT...
滕军秦明义刘红军卢伟瞿伟廉
关键词:大跨空间结构风压分布风致内压
文献传递
百叶窗形叶片倾斜通道在变物性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数值模拟预测被引量:1
2006年
百叶窗形叶片作为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的一种方式在制冷、空调及计算机部件散热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百叶窗形叶片端部开口的倾斜通道自然对流换热以及流动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数值模拟,在考虑了变物性的影响条件下,给出了换热系数的预测公式.模拟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上部的两个通道,通道空气质量流量随叶片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变物性的影响不可忽略.百叶窗形叶片从底部叶片到顶部叶片换热情况逐渐恶化.叶片上下面的局部努塞数,一开始在通道入口沿流动方向减小,在接近通道出口处又增大,并且叶片下表面局部努塞数增大的值大于叶片上表面增大的值.这一现象用一种新理论———场协同理论进行了解释.
李安桂范向国
关键词:变物性场协同理论自然对流
地王大厦风振TMD主被动切换混合控制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本文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对地王大厦这一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进行主被动混合控制,即50a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用TMD被动控制,100a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切换为TMD主动控制。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这种控制方式造价低,经济效果佳,以较小的能量输入可取得较优的控制效果。
任军滕军叶列平
关键词:调谐质量阻尼器风振振动控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空间网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被引量:11
2003年
本文提出了依据神经网络方法完成大型空间网架结构节点固结系数的识别,实现空间网架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方法。文中,通过有效独立法优化配置有限数量传感器的安放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从优化位置处的结构时程响应中获取的结构自振频率和局部位移模态信息,本文建立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空间网架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计算方法。数值仿真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用于空间网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瞿伟廉谭冬梅汪菁滕军
关键词:神经网络空间网架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优化配置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diction model for maximum rebound ratio被引量:1
2007年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was applied to a field explosion test, Mandai test in Singapore. The estimated possible maximum peak particle velocities(PPV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eld records. Three of the four available field-recorded PPVs lie exactly below the estimated possible maximum values as expected, while the fourth available field-recorded PPV lies close to and a bit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maximum possible PPV.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PPVs from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maximum rebound ratio match the field-recorded PPVs better than those from two empirical formulae. The ver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field-recorded values validates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estimating PPV in a rock mass with a set of joints due to application of a two dimensional compressional wave at the boundary of a tunnel or a borehole.
雷卫东滕军A.HEFNY赵坚关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