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1983)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国源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建筑
  • 3篇建筑史
  • 3篇建筑史学
  • 2篇中国建筑
  • 2篇中国建筑史
  • 2篇中国建筑史学
  • 1篇学术史
  • 1篇研究述论
  • 1篇园林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折中主义
  • 1篇受力
  • 1篇受力特征
  • 1篇述论
  • 1篇秦汉
  • 1篇秦汉时期
  • 1篇主义
  • 1篇自我
  • 1篇现象学

机构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6篇吴国源

传媒

  • 3篇建筑与文化
  • 1篇中国园林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建筑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述论被引量:1
2013年
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任务是反思建筑史学研究活动的性质及其方法论,在深层次上梳理建筑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学术史回顾总结,归纳提炼其中有关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各类特征,并探寻各种基础理论问题出现的根源,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自明性及其应有的基础知识价值和建筑文化批判功能,这也为构建中国建筑理论所需的建筑史学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方向。
吴国源
关键词:中国建筑史学方法论学术史
自我、经验与建筑空间本质问题初探被引量:4
2018年
建筑空间不仅是建筑学的核心问题,更是哲学视域下空间问题的一类特殊现象,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近代哲学发展至今,空间问题经历了几次视域转换,空间意识、存在空间、身体空间、社会空间等观念不仅深刻影响了哲学话语,而且越发凸显建筑空间的特殊意义。基于自我、经验这两大核心概念范畴,不仅能切中建筑空间本质的诸多关键问题,也能由此整体把握现象学视域下自我问题、经验问题与空间问题的内在关联。
吴国源马丽
关键词:自我建筑空间现象学
“坞”的园林内涵源流考被引量:1
2019年
"坞"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意义,由东汉的防御性社会建筑空间,经过一系列文化与艺术的转译,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类景观空间或景观建筑类型。通过基于字源和景源的分析考察,综合运用文献学、解释学及形态构成等研究方法,对"坞"的文化内涵展开诠释,把握了它在环境关系、形态要素、空间以及文化意义上的古典园林发展变迁历程及独特内涵。有助于园林史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也提供了相对系统的一类园林创作资源。
刘亚伟吴国源马欣悦
关键词:风景园林
秦汉时期典型宫殿建筑基址柱与地面受力连接方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选择整理秦汉时期典型建筑考古资料,从受力特征角度展开柱与地面连接方式的探讨对于秦汉建筑结构的研究更具有效性和必要性.与早期建筑相比,秦汉建筑基址柱的稳定并非主要依靠柱脚与地面的刚接,而是更多依靠墙体对柱的固定以及柱与上部构件连接组成的整体结构来承担.明柱、壁柱、暗柱的综合使用及其变化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其中,壁柱现象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特点,与壁柱相配合的明柱在结构当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从柱与地面的连接方式,逐渐引出更为丰富的柱与上部梁架的关系问题使得对中国建筑技术史在秦汉时期结构逻辑发展环节的认识更为清晰.
吴国源李陆斌
关键词:秦汉时期受力特征建筑结构
西方建筑史学基础理论问题述略
2016年
国外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大致有三条研究路径。一是艺术史的路径,英国D·Watkin的The Ris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1980年)[1]一书阐述了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兴起之时,其基础理论前提来自于艺术理论,其研究方法与艺术风格史方法基本相同。由于艺术史学的发展与美学同步,因而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很早受到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思维的深刻影响,建筑史的艺术、哲学研究向度成为西方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国源
关键词:建筑史学建筑历史建筑观历史理论历史编纂折中主义
体验、形式分析与传统建筑理论教育
2014年
通过对建筑理论和传统建筑理论内涵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体验问题在建筑理论思维中具有奠基作用。在建筑学领域,体验与形式分析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由此展开的传统建筑理论教育,将会产生很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吴国源
关键词:中国建筑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