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6027)

作品数:19 被引量:124H指数:9
相关作者:武卫东张华盛伟洪欢喜刘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纳米
  • 14篇纳米流体
  • 10篇氨水
  • 4篇FEO
  • 4篇传热
  • 3篇蓄冷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吸收性能
  • 3篇降膜吸收
  • 3篇鼓泡
  • 2篇有机化合物
  • 2篇制冷
  • 2篇强化传热
  • 2篇热物性
  • 2篇相变
  • 2篇相变蓄冷
  • 2篇空调
  • 2篇空调蓄冷
  • 2篇化合物
  • 2篇分散剂

机构

  • 25篇上海理工大学
  • 10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丹佛斯(上海...

作者

  • 25篇武卫东
  • 13篇张华
  • 10篇盛伟
  • 9篇刘辉
  • 9篇洪欢喜
  • 5篇武润宇
  • 4篇苗朋柯
  • 3篇陈盛祥
  • 3篇庞常伟
  • 3篇刘四美
  • 3篇唐恒博
  • 2篇王振
  • 1篇周志钢
  • 1篇周志刚
  • 1篇王栋
  • 1篇孟晓伟
  • 1篇申瑞
  • 1篇姜同玲
  • 1篇吴俊
  • 1篇王闯

传媒

  • 5篇化工进展
  • 3篇化工学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制冷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中国制冷学会...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的半导体制冷器性能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ANSYS Workbench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输入电压、热端温度、半导体单元属性、半导体电偶臂及级间绝缘材料属性等因素对二级半导体制冷器冷端温度、冷端冷量及制冷系数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半导体制冷器热端温度不变,冷端温度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递减;保持输入电压不变,冷端温度随着热端温度的升高而递增;保持输入电压和热端温度不变,冷端冷量随着冷端温度的升高而递增;在冷端温度、热端温度一定时,制冷系数ε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半导体单元高度的增加和单元间距的减小都可以使冷端达到更低温度;随着半导体电偶臂及级间绝缘材料属性即热导率、高度的增加,冷端温度均呈递增趋势.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武卫东申瑞姜同玲于子淼
关键词:ANSYS半导体制冷器数值模拟
空调用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的理论预测与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有机相变材料在空调蓄冷中的应用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选取壬酸、辛酸、癸酸、月桂酸、正癸醇、月桂醇和肉豆蔻醇7种有机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两两组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相平衡理论,预测出不同比例二元混合材料中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通过DSC测试各组样品的热物性,制备筛选出适用于空调场合使用的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结果表明:辛酸/月桂醇、癸酸/月桂醇和辛酸/肉豆蔻醇3组二元混合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5~9℃,相变潜热范围为145~172kJ/kg,符合空调蓄冷要求;上述混合体系中辛酸/肉豆蔻醇(质量比73.7∶26.3)样品的性能最好,其相变温度为6.9℃,相变潜热为169.1kJ/kg。
唐恒博武卫东苗朋柯张华
关键词:相变有机化合物空调蓄冷热物性潜热
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综述了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纳米流体应用于微尺度换热器中的实验研究。从两方面对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纳米颗粒本身对换热特性的强化;纳米颗粒改变换热表面特性对换热的强化。介绍了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振武卫东周志刚
关键词:纳米流体微尺度强化传热
FeO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过程实验被引量:13
2009年
配制了性能稳定的FeO纳米流体,并利用氨水鼓泡吸收实验装置分别在氨气定流量和定入口压力条件下,对以水和FeO纳米流体为基液的溶液进行了氨水鼓泡吸收的对比实验。实验发现,纳米流体对氨水鼓泡吸收具有一定的强化效果:在氨气定流量条件下,吸收过程开始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强化吸收效果;在氨气定入口压力条件下,吸收过程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化吸收效果。分析了上述强化吸收现象可能的原因。
刘辉武卫东盛伟洪欢喜
关键词:纳米流体氨水FEO
新型离子液体-CO_2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及吸收特性被引量:10
2016年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粘度、较优吸收性能为原则初选了4种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和[omim][Tf_2N])为研究对象。在温度298.15 K、313.15 K及328.00 K,压力2.0~5.0 MPa条件下,分别测定了CO_2在以上4种ILs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对CO_2有较好的吸收性能;CO_2在同族ILs中的溶解度随阳离子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在4种ILs中的溶解度顺序为:[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omim][Tf_2N];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逐渐升高,CO_2溶解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本文还给出了3种温度下CO_2在[omim][Tf_2N]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联式。
武卫东吴俊王振张华
关键词:吸收式制冷循环离子液体CO2
氨水鼓泡吸收强化实验中的倒吸现象及存在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设计和建立了纳米流体氨水鼓泡吸收强化的实验系统.实验中倒吸现象影响着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实验发现:在氨气定流量条件下,在敞开式鼓泡吸收实验时,不容易发生倒吸现象,在吸收器真空状态吸收实验时,容易发生倒吸现象;在定压实验且压力为130 kPa以上的真空吸收实验时,不容易发生倒吸现象.结合实验现象,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对倒吸现象发生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纳米流体对氨水与氨气的化学反应转化速率并没有多大影响,说明纳米流体对氨水的强化吸收是一种物理现象.
盛伟武卫东张华刘辉洪欢喜
关键词:氨水倒吸纳米流体
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进行了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eO纳米流体对氨水溶液具有强化的吸收效果。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条件,对可能影响纳米颗粒强化氨水鼓泡吸收的几个关键因素(纳米流体的制备、吸收器内的压力、溶液温度和冷却...
盛伟武卫东张华刘辉洪欢喜
关键词:纳米流体FEO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小型CO_2制冷系统最佳充注量的计算及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确定展示柜CO2制冷系统的最佳充注量及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首先运用实验数据法和额定工况法对系统的充注量进行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小型传统制冷系统的充注量理论计算方法也适用于CO2系统,计算结果误差很小;应用实验数据法和额定工况法计算小型CO2制冷系统充注量,结果几乎相同;对于CO2跨临界制冷系统,如果采用回热循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将达到假临界状态,吸、排气温度产生突降。本研究可为小型CO2制冷系统最佳充注量的确定及如何维持系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王栋李蒙武卫东张华
关键词:CO2小型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
空调用纳米有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制备与热物性被引量:17
2015年
针对目前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纳米材料(MWNTs、Al2O3、Fe2O3)添加到所开发制备的二元复合有机蓄冷材料(质量比73.7:26.3的辛酸/肉豆蔻醇)中,从纳米材料的种类和浓度两方面,研究其对复合有机蓄冷材料热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于MWNTs、Al2O3、Fe2O3 3种纳米材料,当其质量分数分别小于0.3%、0.4%、0.8%时,对应纳米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纳米材料浓度的增加幅度较为明显;与原二元复合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相比,添加0.3%的MWNTs,热导率提高26.3%;添加0.4%的Al2O3,热导率提高13.1%;添加0.8%的Fe2O3,热导率提高32.1%;当在一定纳米材料质量分数(如0.7%)下,加入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效果依次为Fe2O3>MWNTs>Al2O3。不同纳米粒子的添加对原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影响很小,相变温度变化波动最大为0.4℃,相变潜热变化波动范围最大为1.4%。
武卫东唐恒博苗朋柯张华
关键词:有机相变材料空调蓄冷热物性强化传热热传导
Al2O3纳米颗粒对氨水鼓泡吸收过程的强化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在试制出了性能稳定的Al2O3纳米流体的基础上,通过定氨气流量和定入口压力两种实验方案,验证了Al2O3纳米颗粒对氨水吸收过程的强化影响,同时找出了引起强化吸收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纳米流体性能的稳定性和吸收器入口与吸收器内气相界面的压力差。在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性能稳定而具有强化吸收效果的Al2O3纳米流体,尽管SDBS本身对Al2O3纳米流体强化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较大的压力差下Al2O3纳米流体在吸收开始阶段就表现出强化吸收效果。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氨水对氨气的吸收潜力减小,而Al2O3纳米流体对氨水溶液强化吸收的效果更加明显。对强化现象的可能机理给出了合理解释,为纳米流体对传热传质强化研究提供参考。
盛伟武卫东张华刘辉洪欢喜
关键词:纳米流体氨水AL2O3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