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0721063)

作品数:66 被引量:650H指数:15
相关作者:马伟明张晓锋乔鸣忠赵治华唐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电气工程
  • 12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3篇电机
  • 13篇逆变
  • 12篇逆变器
  • 9篇电力
  • 7篇滤波器
  • 6篇IGBT
  • 5篇电磁
  • 5篇电力系统
  • 5篇谐波
  • 4篇电流
  • 4篇绕组
  • 4篇谐振
  • 4篇谐振控制
  • 4篇脉宽调制
  • 4篇开关
  • 4篇功率
  • 3篇电磁干扰
  • 3篇电机传动
  • 3篇电平
  • 3篇电平逆变器

机构

  • 65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华东交通大学
  • 2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 1篇空军预警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军驻438...

作者

  • 17篇马伟明
  • 11篇张晓锋
  • 9篇乔鸣忠
  • 8篇赵治华
  • 7篇唐勇
  • 7篇潘启军
  • 7篇唐健
  • 6篇陈明
  • 6篇汪波
  • 6篇胡安
  • 6篇李毅
  • 6篇付立军
  • 6篇孙驰
  • 5篇吴旭升
  • 5篇胡文华
  • 5篇刘春喜
  • 4篇吴正国
  • 4篇李辉
  • 3篇刘德志
  • 3篇叶志浩

传媒

  • 13篇电工技术学报
  • 7篇中国电机工程...
  • 6篇电机与控制学...
  • 6篇海军工程大学...
  • 4篇高电压技术
  • 4篇电力自动化设...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电力电子技术
  • 2篇物理学报
  • 2篇计量与测试技...
  • 2篇电气传动
  • 2篇船电技术
  • 1篇电子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控制与决策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微波学报
  • 1篇现代雷达
  • 1篇中国修船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4篇2011
  • 17篇2010
  • 24篇2009
  • 4篇2008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自适应扰动消除的逆变器波形控制被引量:2
2010年
恒压恒频逆变器要求具有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从传递函数角度建立逆变器数学模型,并分析负载扰动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比较已有波形控制方案优缺点,为提高控制系统对不同负载的适应性,在电压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建模方法,提出基于自适应逆控制及扰动消除的逆变器波形反馈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参数由自适应算法实现,只需检测输出电压一个状态量,硬件结构简单。将改进型的变步长自适应算法用于逆变器对象及逆对象的自适应建模,简化建模过程,提高模型精度,以兼顾控制系统暂态和稳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在非线性负载情况下也能保证逆变器有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
李辉吴正国
关键词:电压源逆变器波形畸变自适应逆控制变步长
IGBT断态下瞬时开通机理与模型预测研究
2009年
针对IGBT断态下由外加dv/dt引起的瞬时开通现象,基于IGBT的工作机理与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并且实现了模型所需参数的准确提取。并针对某型器件采用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模型方法的准确性。该模型对于指导IGBT的工程应用具有实际价值。
唐勇陈明汪波
关键词:IGBT
一种新型交流PI调节器及其在逆变电源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针对传统的PI调节器会对交流输入信号产生静态误差,引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直流调节器转换为交流调节器的理论,推导出一种新型的交流PI调节器,也即谐振控制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调节器能对交流输入信号达到无静差跟踪并能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该调节器可适用于三相CVCF逆变电源和单相CVCF逆变电源。
胡文华马伟明刘春喜
关键词:无静差逆变电源单相
基于面元模型的FDTD网格及涂敷层网格生成技术
2011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元模型的FDTD网格剖分技术和涂敷层网格的生成技术。这种网格剖分技术可以方便地剖分封闭的面元模型和实体模型。针对均匀涂敷复杂模型难以直接产生的问题,提出在FDTD网格模型基础上,生成涂敷网格模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得到任意复杂FDTD网格模型的涂敷层网格模型,克服了复杂表面模型和实体模型直接产生涂敷模型的困难。
李毅唐健潘启军莫锦军
关键词:时域有限差分网格剖分涂敷
高功率大动态范围的双极性电调衰减器的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首先分析了由PIN二极管组成的桥式双极性电调衰减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讨论了其关键参数:插损、最大衰减、阻抗匹配、平衡点电流和驱动电路等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研制的短波波段的电调衰减器的性能曲线。结果表明,研制的电调衰减器输入功率大,衰减的动态范围大,插入损耗小,阻抗匹配好,控制电压与电调的电压传输系数基本呈线性关系。
李毅赵治华唐健潘启军
关键词:PIN二极管大功率
次级边缘漏感对高速直线感应电机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由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磁场能量法,导出了高速直线感应电机次级的边缘等效气隙和边缘漏感的解析公式。通过考虑次级边缘漏感集总参数模型,分析得到该漏感对电机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Maxwell3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电机的电磁推力曲线。设计试验用原型样机进行试验,验证了所求次级边缘漏感参数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鲁军勇马伟明张育兴
采用参考电压调节的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被引量:12
2011年
为解决用于大功率电机传动系统的逆变器并联控制问题,就如何改变各逆变器瞬时参考电压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在建立电机电流和并联逆变器环流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电机电流和环流的控制原理,继而提出基于改变逆变器瞬时参考电压的主从式矢量控制策略,并给出系统均流控制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实现了电机电流和并联逆变器环流的独立控制,不仅能有效减小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而且电机的动态控制性能仍能达到单个逆变器供电的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水平。
魏永清张晓锋乔鸣忠
关键词:并联逆变器电机传动环流主从控制
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时步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设计了一种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并提出了适用于该类电机的场路耦合运动时步有限元分析方法,解决了实心转子电机中转子电阻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该方法考虑了转子电阻随转差的变化,给出了外电路与电磁场耦合的时步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运动气隙边界法解决转子运动问题,与机械运动方程相结合,对电机的瞬态过程进行仿真。应用上述方法对自行设计的22kW实心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进行分析,空载反电动势和起动转矩的计算结果与样机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准确有效,并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实心转子电机的性能分析。
乔鸣忠梁京辉朱鹏蔡巍
关键词:实心转子场路耦合起动转矩
考虑二极管非理想特性的中点钳位三电平电路的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功率二极管非理想特性表现为较高的正向恢复电压与反向恢复电流。本文在分析二极管非理想特性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功率二极管在中点钳位(NPC)三电平电路中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瞬态行为及其对三电平电路主开关管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Saber仿真软件建立了具有正向与反向恢复特性的二极管功能模型,并通过NPC三电平电路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定量分析三电平电路是可行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孟庆云马伟明孙驰揭贵生
关键词:功率二极管反向恢复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负载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文章以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分析了负载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负载稳定的解析判据。在分析中,首次考虑了整流发电机等效内电阻及内电感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对判断舰船综合电力系统负载稳定性以及指导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整个综合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分析提供了范例。
朱宏伟付立军于婷范学鑫
关键词:综合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恒功率负载状态空间平均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