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JX10231801)

作品数:56 被引量:407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林福刘洪泱谢林艳汪凤凤苗伟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盛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1篇支气管
  • 11篇哮喘
  • 10篇气管
  • 8篇支气管哮喘
  • 7篇气道
  • 6篇道炎症
  • 6篇炎症
  • 6篇气道炎症
  • 5篇蛋白
  • 5篇肿瘤
  • 5篇慢性
  • 4篇性疾病
  • 4篇血管
  • 4篇老年
  • 3篇炎症性
  • 3篇食管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
  • 3篇CT

机构

  • 38篇江苏省人民医...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江苏联合职业...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武警江苏省总...
  • 1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周林福
  • 7篇刘洪泱
  • 5篇苗伟伟
  • 5篇汪凤凤
  • 5篇谢林艳
  • 4篇黄茂
  • 4篇施海彬
  • 4篇王德杭
  • 4篇邹月芬
  • 3篇宗敏
  • 3篇张智弘
  • 3篇张劲松
  • 3篇殷凯生
  • 2篇祁良
  • 2篇曹莉明
  • 2篇李松琴
  • 2篇吴飞云
  • 2篇陈子
  • 2篇周卫忠
  • 2篇张卫红

传媒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哮喘杂志...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9篇2013
  • 3篇201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公式在我国老年肾功能减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公式评估目标老年人群。肾功能变化的差异性。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连续4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11例,年龄60-94岁,男性53例,女性58例。随访并记录2008年3月和2012年3月两个时间点的相关生化指标值。应用4种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公式(CKD-EPIscr-cys,BISscr,BISscr—cys及Cscr-cys)分别得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男性受试者随访前的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和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P〈0.001)。4年后受试者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较基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但胱抑素(CysC)下降(P〈0.001)。4种不同公式的eGFR均明显降低(P〈0.001),但下降的幅度不完全一致,其中以Cscr-cys评估公式的下降幅度最小。女性cGFR下降速率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人群中,eGFR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不同的评估方程下降的幅度不同,因此,应用公式计算老年人的eGFR变化时仍需谨慎。
朱颖魏璐裴小华朱蓓段宇赵卫红
关键词:肾功能减退中国人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
FO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FO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FOS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FOS表达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周期的改变;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FOS下游功能蛋白的变化。结果胶质瘤组织中FOS的表达随着级别的增高而增高;抑制FOS的表达后,U87和U251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生长阻滞在G1期且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下游的功能蛋白CyclinD1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结论FOS在胶质瘤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以下调功能蛋白CyclinD1和MMP9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
陶陶陆小明姚磊王佳甲史岩骆慧刘宁尤永平
关键词:胶质瘤FOS蛋白CYCLIND1蛋白细胞周期细胞侵袭
结直肠癌组织未分化微血管密度影响其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敏感性
2013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分类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取手术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血管的CD31、CD34染色,研究肿瘤内微血管的特点,并检测MVD。结果:肠癌组织中CD31阳性的微血管多于CD34阳性的微血管,并以此鉴别出分化血管(CD31+/CD34+)和未分化血管(CD31+/CD34-)两类微血管。治疗敏感组的肠癌未分化血管MVD为10.6±3.1,治疗不敏感组的肠癌组织未分化血管MVD为6.9±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VD中位数为界值,未分化血管MVD高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未分化血管MVD低组长(9.5个月vs.3.0个月,P<0.05)。结论:通过检测肠癌组织中未分化微血管密度可能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有一定预测作用,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有一定帮助。
冯锋金时代李霄汪云超吴魏芹卢凯华张智弘黄普文
关键词:结直肠癌贝伐单抗微血管密度
股动脉穿刺定位方法的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股动脉与股骨头关系确定股动脉穿刺理想位置。方法对114例行介入诊疗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行穿刺侧髂动脉造影,分别采用3种不同股动脉穿刺定位分区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并作进一步统计处理,以确定三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新建议法:将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作为腹股沟韧带的虚拟体内标志,股动脉分叉处设为穿刺下限点。以股骨头上、下缘及中点平面为参照,由上向下将股骨头均分为A、B、C、D 4个区。对照法1是将股骨头从上到下分为A、B、C、D 4个区。对照法2是将股骨头分为5区。结果 114例患者3种不同分区方法穿刺下限点位置如下:新建议法A、B、C、D 4区分别0%、1.75%、7.89%、90.35%。对照法1分别为0%、2.63%、85.09%和12.28%。对照法2分别为0%、0.88%、1.75%、85.96%和11.4%。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建议股骨头分区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股动脉分叉与股骨头及腹股沟韧带间关系,分析发现血管穿刺点位于新建议法股骨A^C平面间的股动脉段穿刺成功率较高,且安全、可靠。
曹莉明王杰施海彬周卫忠夏金国周春高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点股骨头
甲基苯丙胺急性暴露对小鼠神经元的损伤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暴露后引起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甲基苯丙胺给与小鼠后,对小鼠的刻板行为进行评分,通过Y水迷宫的方法评估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分子水平,试剂盒法检测皮层区诱导型NO释放水平,利用Western-blot法观察神经元凋亡标志性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利用彗星实验,观察甲基苯丙胺对原代培养神经元DNA的损伤情况。利用JC-1探针观察甲基苯丙胺对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此外,通过Western-blot法,阐述MAPKs通路在METH引起神经元损伤中的潜在作用。结果METH显著增加小鼠的刻板行为,且明显降低小鼠空间识别能力。在分子层面,发现诱导型NO含量显著增高,相应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高,神经元细胞膜电位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MAPKs在METH处理后,通路激活,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预孵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METH引起凋亡蛋白表达增高的趋势降低。结论METH可多途径引起神经元损伤,激活MAPKs通路,而p38-MAPK可能参与了METH引起的神经元的损伤。
蒋雷钱文溢张劲松王军陈旭锋孙昊肖杭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神经元损伤
新型抗IL-4受体α单抗Dupilumab治疗嗜酸粒细胞增高的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Th2优势免疫为特征的气道过敏性疾病,其中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哮喘三个主要的临床特征。Dupilumab是抗IL-4受体α亚基(IL-4Rα)的单抗,能抑制IL-4Rα与IL-4和IL-13结合并阻断其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就Dupilumab治疗嗜酸粒细胞增高的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谢林艳柏芳芳陈子周林福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嗜酸粒细胞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RCC,14例行CT平扫及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5例行平扫及实质期增强扫描,4例直接行皮髓质期、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分析CT增强扫描特点。结果共23个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状,边界清楚,平均最大径4.7em。12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其中9例可见钙化,6例发生坏死囊变的肿瘤中有4例最大径超过8.4cm。平扫病灶cT值23-48HU;与平扫相比,皮髓质期cT值平均增加34HU,实质期CT值平均增加32HU;实质期与皮髓质期相比,8例表现为密度降低,CT值相差约4-23HU,11例呈持续强化,CT值差约1.13HU。结论CRC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CT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张晶王小宁
关键词:肾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肛提肌标识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肛提肌标识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术(传统法组),54例采用肛提肌标识法进行手术(肛提肌标识法组).手术遵循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原则,锐性分离直肠系膜,整块切除.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麻醉选择、患者体位、腹部切口、会阴部切口、会阴部缝合与Miles术相同.传统法组用电刀或超声刀切开会阴部脂肪组织,自尾骨的前方进入盆腔,与腹部手术医师会合,靠近盆壁切断两侧肛提肌未进行标识则进行后续手术操作.肛提肌标识法组采用电刀切开肛门周围间隙脂肪组织,分离两侧坐骨肛管间隙脂肪组织,切断后方肛尾韧带,直达肛提肌平面,标识肛提肌后进行后续手术操作.术后病理检查为Ⅰ期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病理检查为Ⅱ期者,如组织学分化差、T4期、血管淋巴管浸润、检出淋巴结数目<12枚,则行辅助化疗,如无则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病理检查为Ⅲ、Ⅳ期者,行术后化疗.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和肝胆B超.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上述检查;每年复查1次CT和肠镜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传统法组患者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的会阴手术时间分别为(60±15) min和(30±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60) mL和(30±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6,5.687,P<0.05).传统法组患者中,3例直肠破损,2例尿道(阴道)破损,10例切口感染;而肛提肌标识法组患者中,只有9例切口感染.109例患者中,术后化疗周期少于12个疗程者30例,6个疗程及以上者41例.中位随访时�
杨小冬黄平王锋徐泽宽夏建国
关键词:直肠肿瘤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布地奈德上调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IDO、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对急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18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h后,测定气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OVA特异性IgE(OVA-sIgE)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h2细胞因子(IL-4和IL-13)。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IDO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小鼠气道阻力随乙酰胆碱浓度增加仅轻度增加,哮喘组气道阻力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布地奈德组气道阻力较哮喘组显著下降(P<0.05);哮喘组血清总IgE和OVA-sIgE、BALF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布地奈德组炎症指标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哮喘组肺组织IDO较正常组显著下降,布地奈德组肺组织IDO较哮喘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抑制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上调肺组织IDO有关。
汪凤凤苗伟伟刘洪泱黄茂殷凯生周林福
关键词:布地奈德
MSCT测量肾输尿管结石MSD及SSD预测ESWL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评估多层CT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中平均结石密度(mean stone density,MSD)及皮肤结石距离(skin-to-stone distance,SSD)改变与肾输尿管结石体外超声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拟行ESWL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共66例,其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42例,结石长径5~20 mm,所有患者均先行非增强MSCT检查,测量结石的MSD及SSD,并行碎石术;2周后影像复查,结石消失或者残留部分小结石且最大径〈4 mm,判定ESWL有效。结果:66例肾输尿管结石行ESWL,有效成功率60.6%。碎石有效组与无效组的MSD分别为(599±124)HU和(946±25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碎石有效组与无效组的SSD分别为(95.6±11.9)mm和(109.0±1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2例肾脏结石患者ESWL有效组和无效组的SSD分别为(91.9±8.2)mm和(100.4±13.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SWL术前行MSCT检查测定结石的MSD、SSD可以显著提高ESWL的成功率。肾输尿管结石的MSD〈550 HU,行ESWL成功率高;MSD〉850 HU,行ESWL成功率低。肾结石患者SSD越小,碎石成功率越高。
刘斯平邹月芬李德龙王兴东张星孙玉炎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