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043206)

作品数:21 被引量:261H指数:10
相关作者:邓军王庆飞孙忠实黄定华王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成矿
  • 6篇矿集区
  • 5篇铜陵矿集区
  • 4篇流体
  • 4篇成矿作用
  • 3篇金矿
  • 2篇大型金矿
  • 2篇地壳
  • 2篇地球
  • 2篇岩浆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控矿
  • 2篇TONGLI...
  • 2篇成矿流体
  • 2篇值模拟
  • 1篇低温流体
  • 1篇地磁
  • 1篇地壳浅部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8篇邓军
  • 14篇王庆飞
  • 12篇孙忠实
  • 5篇王建平
  • 5篇黄定华
  • 2篇韦延光
  • 2篇翟裕生
  • 2篇侯增谦
  • 2篇高帮飞
  • 2篇张强
  • 2篇杨立强
  • 2篇李德胜
  • 1篇张世红
  • 1篇靳玄烨
  • 1篇彭晓雷
  • 1篇姚鹏
  • 1篇张大权
  • 1篇刘俊来
  • 1篇孟庆芬
  • 1篇李学军

传媒

  • 4篇矿床地质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吉林地质
  • 2篇Acta G...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地壳浅部成矿流体活动的构造控矿被引量:11
2004年
为查明铜陵矿集区在燕山期不同层次、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构造的导流_控矿作用 ,作者完成了 3个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分别模拟了中_深层次断裂系统、浅表部褶皱_断裂系统与中部褶皱系统的应力性质与应变景观 ;依次分析了不同方向、不同部位和不同层次控矿断裂及褶皱的导流作用 ,讨论了特定构造部位多种构造形迹复合而成的三维控流系统对流体运输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 ,在区域地壳浅部的中_深层次 ,褶皱作用较弱 ,主要由盖层岩系断裂系统及基底断裂共同组成导流断裂系统 ,为成矿流体的浅部运输提供了通道 ;在中_浅层次 ,褶皱作用较强 。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基底断裂铜陵矿集区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地形_地质界面间的差值域分布特征 ,对浅层隐伏岩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产状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铜陵矿集区有可能存在着一个顶点朝下的圆锥状岩浆构造 ,从整体上看 ,该隐伏岩体在深处收缩为一个点源 ,从该点源往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岩体也开始发生分叉现象 ,使靠近或出露于地表的分支岩体在产状上更接近于小型岩枝。推断它有可能是连接深_浅部之间的岩浆“汇” ,该岩浆“汇”将来自更深部岩浆源的含矿物质和热能转送到更浅部的各分叉岩枝内 ,并因此成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能量来源。
王庆飞邓军黄定华张强
关键词:地质学隐伏岩体数值模拟
铜陵矿集区“拖带”凹陷与无规边界形成机理的流变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微板块拼合之后 ,板内盖层部分常因强烈变形而重新形成为若干次级地质单元 ,后者多发育不规则的边界形态和特殊的构造组合。为认识其形成机理 ,进一步了解板内变形的某些特殊现象乃至普适规律 ,对铜陵矿集区进行了以景观重塑为目的的变形模拟。结果发现 ,即使原本相对规则和均一的构造单元 ,在周围地区的夹持和围限下 ,也有可能因经历复杂的“挤压—剪切—旋转—拖带”式递进变形 ,而在两个对峙的角顶部位发育一种特殊的“拖带”凹陷 ,并最终形成不规则的地质边界。前者可视作板内变形特有的区域尺度流变构造 。
黄定华邓军王庆飞李学军张强韦延光
关键词:板内变形铜陵矿集区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被引量:2
2002年
甲马矿床存在5类矿体:一是产于层夕卡岩带即多底沟组碳酸盐岩与林布宗组细碎屑岩过渡带中的层状-似层状矿体;二是产于多底沟组顶部的似层状-脉状矿体;三是产于林布宗组底部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四是产于斑岩体(脉)内外接触带的矿体;五是产于蚀变破碎带中的矿体。上述5类矿体,是同生断裂活动及相关热流体活动发生、发展和演化的统一产物,表明矿床具有五位一体成矿模式。
邓军潘凤雏李胜荣姚鹏王庆飞
关键词:同生断裂成矿模式
岩石磁性与低温流体成矿作用关系探讨被引量:10
2002年
大量研究表明 ,低温流体通过改变岩石中磁性矿物的组成而改变了岩石的磁化率和剩磁等磁性参数 ,利用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区分不同时期和类型的流体事件。笔者认为流体对围岩的影响受岩石组织类型的控制 ,通过研究岩石组织类型可望了解磁性矿物转变和重磁化的机制。文章通过金矿围岩地球化学和磁性参数对比的实例分析 ,提出岩石组织内部磁场也可能对流体的成矿作用发生重要影响。流体在萃取围岩中有用元素或发生成矿物质聚集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新的磁性矿物形成。在此过程中 ,磁性矿物的晶体生长以化学剩磁的方式记录下环境磁场 ,由此可以研究流体运移轨迹。
邓军张世红孙忠实王建平王庆飞
关键词:岩石磁性流体成矿作用
Contrast in Fluid M etallogeny between the Tianmashan Au-S Deposit and the Datuanshan Cu Deposit in Tongling,Anhui Province被引量:2
2003年
A comprehensive contrast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ore-forming fluid features, especially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es, has been performed between the Tianmashan and the Datuanshan ore deposits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abound skarn Au-S ore deposit in Tianmashan and the stratabound skarn Cu ore deposit in Datuanshan a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contrast. The magmatic pluton in Tianmashan is rich in Au and poor in Cu, but that in Datuanshan is rich in Cu and Au. The wallrock strata in Tianmashan contain Au-bearing pyrite layers with some organic substance but those in Datuanshan contain no such layers. Moreover, the ore-forming fluids in Tianmashan are dominantly magmatic ones at the oxide and sulfide stages, but those with high content of Cu in Datuanshan are mainly groundwater fluid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 varia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result in gradual dispersion of Cu or Au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factor for the stratabound skarn Au-S ore deposit in Tianmashan and stratabound skarn Cu ore deposit in Datuanshan.
LEE Hyun Koo
关键词:FLUIDFLUIDCONTRASTFLUIDOREORE
地球电、磁力对成矿作用控制的可能联系被引量:6
2002年
基于地球内核旋转产生地球电场和磁场的同时可使深部物质上涌 ,地球环境电磁场应与成矿作用间存在某种联系 ,故笔者设想地球电、磁力可能对成矿作用有一定的控制性。地球深部电场力和浅部磁场力能使导电矿物和磁性矿物发生分离或聚集 ,是地壳深部巨量矿质预富集的重要形成过程 ,该过程与地壳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必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根据金和黄铁矿等本身所通过的电流来描述它们周围的磁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含金流体的性质 ,铁磁性矿物巨量富集与磁引力的关系 ,抗磁性有色多金属矿物巨量富集与磁斥力关系的讨论等 ,都表明地球电、磁力对成矿作用控制的可能联系。这种可能联系对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的解释上充分显示出地球磁力。
孙忠实邓军彭晓雷
关键词:成矿作用地壳中生代
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被引量:26
2004年
流体的物质来源 ,流体活化→迁移→聚集→沉淀过程的化学机理 ,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 ,可视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前两个基本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 ,流体的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矿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难题。流体输运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拟和相似物理实验等。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大量地质现象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升华 ,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 ,尤其是多相热流体在给定三维动态形变场中的运移趋势及定位规律是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 ;但由于逻辑推理和经验判断在定性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定性研究的结果显得抽象和过于概略 ,不能详尽地阐明流体输运的物理过程。而定量模拟难以把握成矿期介质渗透率及成矿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使其与实际地质对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一定差距。物理实验虽能处理二维动态构造形变场中流体输运问题 ,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难以处理三维空间内流体运移问题。因而 ,上述 3种研究手段优势互补 ,它们的交错应用及结论间的相互对比与验证 ,将有望解决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物理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物理实验
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2年
本文从构造演化与成矿流体、岩浆岩及其成矿作用、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地质异常与找矿模式4个方面对铜陵矿集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近年来,成矿学研究进展不仅体现于更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新技术的应用,更表现为科学观念的深化和变革,研究焦点的延拓和创立,如:深部地质构造与成矿、全球构造与成矿、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区域地质流体与成矿、成矿作用过程研究及"3S"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其既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条件,也提出了挑战。
王庆飞邓军侯增谦孙忠实
关键词:成矿流体铜陵矿集区
Underplating of Mesozoic Mantle-derived Magmas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Evidence from Megacrysts and Xenoliths被引量:10
2004年
Lith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ineralogical analyses on pyroxene and hornblende megacrysts and pyroxene and hornblende cumulates in xenoliths in the Mesozoic plutons of the Tongling region, Anhui Province,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agmatic underplafing of mantle-derived alkali-olivine basalt at circa 140 Ma. The pyroxene and hornblende megacrysts and cumulates were formed through the AFC process at depths ranging from 27 to 35 km.
DUYangsongLEEHyunkooQINXinlong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