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0207690224)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攀新高战武张军龙吕晓健申旭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特征
  • 1篇地学
  • 1篇地学应用
  • 1篇数据处理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演化
  • 1篇强地震
  • 1篇中强地震
  • 1篇汶川8.0级...
  • 1篇机载LIDA...
  • 1篇江汉盆地
  • 1篇大地震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高战武
  • 2篇杨攀新
  • 2篇申旭辉
  • 1篇戴娅琼
  • 1篇徐岳仁
  • 1篇吕晓健
  • 1篇张军龙
  • 1篇洪顺英
  • 1篇张俊

传媒

  • 2篇地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3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汶川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及分段被引量:19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MS8.0地震。地表破裂多以跌水、陡坎形态发育在河流沟谷或晚新生代沉积层内,位移明显。山地受崩塌、滑坡影响,位移量较难获得。发震断裂主要有三条,即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和小鱼洞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由南向北活动性质从逆冲为主逐渐转变为走滑为主,长约220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3 m,按位移量沿断裂走向的变化可以分为虹口段、北川段和南坝段;彭县-灌县断裂地表破裂以逆冲活动为主,长约82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可以划分为白鹿段和汉旺段,断裂断距分布的几何特征与北川-映秀断裂的中南段相近;小鱼洞断裂是一条新生北西走向的次级破裂,长约5.6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调节两侧构造单元变形差异,具有捩断层特征,活动以逆(左行)走滑为主,可划分出小鱼洞段和中坝段。姚都镇地表破裂可能说明南坝以北的地震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反映区域应力场有北西西向挤压特征。
张军龙申旭辉徐岳仁高战武吕晓健杨攀新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特征
机载LiDAR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机载LiDAR技术是近10年出现的高新技术之一,能迅速获取密集的地面三维数据。机载LiDAR系统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激光测距单元记录每一个激光发射器产生并发射一束激光脉冲,到激光脉冲接触物体而反射再被激光接收机接...
戴娅琼申旭辉洪顺英
关键词:机载LIDAR数据处理地学应用
文献传递
江汉盆地构造模式和演化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地震物探的剖析,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环境特点,指出盆地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组成:前陆盆地阶段(中三叠—晚侏罗纪),主要受秦岭大别逆冲推覆,前缘挠曲形成前陆盆地,同期形成NW向和NEE—EW向两组断裂,从而奠定了盆地棋盘格网构造体系;断陷盆地阶段(白垩纪—老第三纪),断裂由原逆冲或逆走滑转变为正断性质,且控制盆地沉积中心,同时盆地发生顺时针旋转,岩浆活动强烈;新第三纪以来盆地阶段,盆地以坳陷为主,整体下降,表现为断裂对盆地沉积控制明显减弱,岩浆活动停止。根据石油物探剖面建立了盆地的构造格架,即盆地内两组断裂及其形成的狭窄低凸起/地垒条带将盆地分为4个NNW向展布和3个NEE向展布凹陷带。盆地地壳结构和小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显示地震集中在沉降最大的潜江—沔阳凹陷带附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15 km左右,即盆地基底附近。
杨攀新高战武张俊
关键词:江汉盆地盆地演化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