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3132)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永利张国红吕平张永健苗庆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双苯氟嗪
  • 6篇再灌注
  • 6篇缺血
  • 6篇脑缺血
  • 6篇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4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神经元
  • 2篇凋亡
  • 2篇皮素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 2篇灌注损伤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海马神经元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肽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永利
  • 4篇张国红
  • 3篇吕平
  • 3篇张永健
  • 3篇苗庆峰
  • 2篇王春霖
  • 2篇梅和珊
  • 2篇陈雪彦
  • 2篇张伟
  • 1篇郭鸣放
  • 1篇薛健梅
  • 1篇李海芳
  • 1篇董兰凤
  • 1篇郭芳
  • 1篇苏彦欣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6
  • 5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苯氟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及血清中NO、NO S、iNO S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fluzine,D 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D ip(0.5、1.0、和2.0 mg.kg-1)治疗组、氟桂利嗪(F lunarizine,F lu)1.0 mg.kg-1阳性对照组。采用改良的Pu 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15m in再灌注24 h模型,并于再灌注开始时尾静脉注射给药。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以及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胞核大而圆,透明,核仁清晰可见,缺血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细胞排列松散,胞体缩小,核不规则。双苯氟嗪和氟桂利嗪均可明显改善这种损伤性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剂对照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 ip 1.0 mg.kg-1组、D ip 2.0 mg.kg-1组及F lu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的含量、iNOS活力、以及脑组织中NOS活力均明显降低。结论双苯氟嗪可降低NOS、iNOS活性,减少NO含量,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具有脑保护作用。
吕平郭芳张国红王春霖王永利
关键词:双苯氟嗪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双苯氟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胞浆[Ca^(2+)]_i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0pmol的内皮素-1(ET-1)灌注到大鼠大脑中动脉附近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Fura-2/AM作为钙荧光指示剂,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灌注ET-1后不同时间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i的变化及Dip对灌注ET-1后4h胞浆[Ca2+]i变化的影响,并采用TYC染色法观察了Dip对灌注ET-1后24h脑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灌注400pmolET-1诱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i明显升高,并于灌注EF-1后4h达峰值,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胞浆[Ca2+]i逐渐降低;Dip20,40mg·kg-1可以明显降低灌注ET-1后4h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i的升高(P<0.01),Dip10mg·kg-1组虽表现出一定的降低胞浆[Ca2+]i的作用,但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脑梗死范围的测定结果显示,Dip可以缩小脑梗死范围,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797,P<0.01)。结论Dip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胞浆[Ca2+]i升高可能是其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梅和珊张英俊苗庆峰王永利
关键词:内皮素-1双苯氟嗪脑缺血再灌注
双苯氟嗪对β淀粉样肽_(25~35)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元,观察双苯氟嗪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别与1.0μmol/Lβ25~35、双苯氟嗪(0.1、1、10μmol/L)孵育24h后,检测细胞内漏出液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酶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海马神经元与β25~35共同孵育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GSH-Px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海马神经元与不同浓度双苯氟嗪共同孵育2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GSH-Px及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双苯氟嗪可对抗β25~35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该作用可能与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神经元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苗庆峰陈雪彦薛健梅秦胜锁张永健
关键词:双苯氟嗪Β-淀粉样肽海马神经元
双苯氟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D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 min再灌注4,8,24及72 h组。第二大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24 h组、溶剂对照组、Dip(0.5,1和2 mg.kg-1)治疗组及氟桂利嗪(flunarizine,Flu)1mg.kg-1阳性对照组。于缺血15 min再灌注开始时尾静脉注射给药。各组均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表达量,以及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结果缺血后,随着再灌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量均显著增高,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明显下降,并均于再灌后24 h达显著性改变。给予3个剂量的Dip和Flu均可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量,而Dip 1,2 mg.kg-1和Flu可抑制正常神经元的丢失。结论Dip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钙超载,从而抑制caspase-3的激活有关。
吕平张国红王永利
关键词:双苯氟嗪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
双苯氟嗪对拟痴呆大鼠和老龄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对拟痴呆大鼠和老龄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5.0 mg/kg阳性对照药组、双苯氟嗪3.0 mg/kg组和双苯氟嗪10.0 mg/kg组。除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氯化铝致痴呆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双苯氟嗪或尼莫地平。测定血清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测脑细胞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量;另选用21月龄的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5.0 mg/kg组和双苯氟嗪5.0 mg/kg组,同时选用3月龄成年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灌胃给予双苯氟嗪对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结果双苯氟嗪可以显著升高拟痴呆大鼠血清中SOD、降低血清中MDA及增加海马和皮层两脑区ChAT的表达量,并且降低老龄大鼠海马和皮层两脑区细胞〔Ca2+〕i及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双苯氟嗪对痴呆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细胞钙超载及细胞凋亡有关。
苏彦欣苗庆峰郭鸣放张伟张永健
关键词:双苯氟嗪痴呆
双苯氟嗪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 lsinelli等的四动脉结扎法(4-VO)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脑组织水分的变化、生化指标的改变,再灌注后期行为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缺血30 m in再灌注1 h脑组织水分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缺血20 m in再灌注5 d后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层破裂,胞核固缩或溶解,间质也变得疏松。行为学实验表明大鼠记忆力明显受损。D ip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变化,能对抗自由基损伤和脑水肿,并能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免受缺血损伤,提高大鼠对空间辨别的记忆能力。结论D 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免受缺血损伤,提高大鼠对空间辨别的记忆能力,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有关。
陈雪彦李海芳张伟王永利张永健
关键词:双苯氟嗪再灌注损伤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双苯氟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endothelin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凋亡率低,分别为(1.26±0.15)%和(2.50±0.35)%,溶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9.34±1.22)%和(10.58±1.44)%;双苯氟嗪可以降低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凋亡率,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皮层:10mg·kg-1组(7.92±0.76)%,20mg·kg-1组(6.78±0.77)%,40mg·kg-1组(6.00±0.71)%,r=0.9559,P<0.01;纹状体:10mg·kg-1组(9.76±1.47)%,20mg·kg-1组(8.52±0.60)%,40mg·kg-1组(7.22±1.39)%,r=0.9845,P<0.01〕。Flu20mg·kg-1组可以降低缺血后大脑皮层的细胞凋亡百分率(8.12±0.94)%(P<0.05),但对纹状体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明显影响(P>0.05)。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均显示高水平的Bcl2表达,Bcl2和Bax比值最高,分别为:皮层1.30±0.08,纹状体1.64±0.10;溶剂组皮层和纹状体Bax表达增加,Bcl2和Bax比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为1.03±0.12和1.00±0.04;Dip20、40mg·kg-1可以明显增加Bcl2表达,皮层和纹状体的Bcl2和Bax比值均高于溶剂组,而Dip10mg·kg-1组和Flu20mg·kg-1组不能对抗Bcl2和Bax比值的降低。结论双苯氟嗪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与增加Bcl2表达有关。
梅和珊董兰凤张国红王永利
关键词:内皮素双苯氟嗪氟桂利嗪凋亡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腑组织的情况,探讨粘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h后拔出栓线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手术操作同模型组:分别于再灌注后4、8、12、24、48h,将动物麻醉下处死,快速取出脑组织,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中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阳性表达数及表达部位;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P-selectin、E-selectin和1CAM-1的表达及其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采用生化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以反映白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形态改变,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理学形态改变逐渐加重: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E-selectin、ICAM-1共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假手术组[P-selectin:(4.99±0.08)channel;E—seleetin:(4.17±0.13)channel;ICAM-1:(4.17±0.13)channel]相比.1/R4h[(5.46±0.09)channel;(4.60±0.14)nel]、I/R8h[(5.87±0.24)channel;(4.56±0.12)chanchannel;(5.08±0.14)channel;(5.41±0.22)channel]、I/R 12h[(6.48±0.18)channel;(5.72±0.18)channel;(5.66±0.16)channel]、I/R 24h[(7.16±0.11)channel;(6.09±0.09)channel;(5.61±0.09)channel]及L/R48h[(5.82±0.28)channel;(5.37±0.25)channel;(5.27±0.16)channel]各组均升高(P〈0.01),且表达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h左右。在缺血再灌注后4~24h�
张国红王春霖吕平王永利
关键词:P-选择素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