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9225020)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肇丽梅何晓静邱枫孙亚欣朱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药
  • 4篇血药浓度
  • 4篇药浓度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3篇癫痫
  • 3篇卡马西平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浆
  • 1篇盐酸
  • 1篇盐酸伪麻黄碱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氧自由基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机构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肇丽梅
  • 10篇何晓静
  • 9篇邱枫
  • 7篇孙亚欣
  • 6篇朱旭
  • 3篇刘立民
  • 2篇刘美
  • 1篇李新林
  • 1篇李德天
  • 1篇庞露
  • 1篇杜丰
  • 1篇汝继玲

传媒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脂多糖诱导SD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气管滴入LPS的方法制作ALI模型,分别进行肺系数、肺含水量、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肺组织中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ICAM-1、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用卡托普利治疗后,大鼠肺系数、肺含水量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的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及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浆中ICAM-1、TNF-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卡托普利对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何晓静邱枫肇丽梅
关键词:卡托普利急性肺损伤氧自由基炎症因子
小剂量罗红霉素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罗红霉素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罗红霉素可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κ(0.068±0.016 vs. 0.081±0.020)和α(5.43±0.61 vs. 6.07±0.53)值,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加重由DNCB诱发的耳肿胀(9.1±3.8 vs. 17.0±6.5),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P<0.05);提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HC50值(96.8±38.1 vs. 152.3±59.1),促进抗体的生成(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有免疫增强作用,显著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动物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何晓静邱枫肇丽梅
关键词:小剂量罗红霉素免疫调节环磷酰胺
非索伪麻缓释片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和多次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后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评价非索非那定、伪麻黄碱的单次和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多次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1片(含盐酸非索非那定60 mg和盐酸伪麻黄碱120 mg),qd,连用8 d,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48 h内的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和多次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非索非那定的t1/2分别为(10.88±5.67),(7.94±1.80)h,tmax分别为(2.83±0.58),(2.08±0.67)h,cmax分别为(316.42±171.34),(316.50±158.37)ng.mL-1,AUC0-t分别为(1816.33±904.83),(1726.25±741.16)ng.h-1.mL-1;伪麻黄碱的t1/2分别为(6.56±1.04),(8.71±2.38)h,tmax分别为(5.67±2.23),(6.00±2.52)h,cmax分别为(193.58±52.40),(186.17±35.90)ng.mL-1,AUC0-t分别为(3056.92±982.46),(2722.25±602.77)ng.h-1.mL-1。结论单次和多次口服非索伪麻缓释片后,除非索非那定的tmax和伪麻黄碱的t1/2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次给药后伪麻黄碱的CL/F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次给药后非索非那定的CL/F、AUC0-t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邱枫何晓静孙亚欣肇丽梅
关键词:非索非那定盐酸伪麻黄碱药代动力学
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13年
目的为使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甲氨蝶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综述可能引起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因素。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可能引起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患者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等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导致甲氨蝶呤的排泄延迟,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警惕,减少排泄延迟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庞露刘立民肇丽梅
关键词:甲氨蝶呤影响因素
尿毒症患者应用头孢他啶的药学服务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腹腔灌注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1名应用头孢他啶治疗腹膜炎的尿毒症患者血浆药物浓度和腹膜透析液浓度的监测,并运用循证医学证据,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头孢他啶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朱旭杜丰李德天肇丽梅
关键词:头孢他啶药学服务腹膜炎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和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后的药动学行为,并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药动学参数与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将1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随机三交叉试验,分别单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20、40、60mg;注射用雷贝拉唑钠试验结束后,经过1个清洗期,12名受试者再次口服20mg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测定给药后10h(或12h)内的血药浓度,用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静脉滴注20、40、60mg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后,雷贝拉唑钠的消除半衰期(t1/2)大约为1~2h,血浆药物浓度(Cmax)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加(0.9628±0.1321~2.9782±0.4947μg·mL-1);20—60mg剂量曲线下面积(AUC)也呈线性增加(AUC0-t 1.3247±0.3597~3.9924±1.0μgh·mL-1;AUC0-∞:1.3390±0.3706-4.0410±1.0355μg·h·mL-1);口服20mg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后,雷贝拉唑钠的tmax为3.4±0.8h,t1/2为1.38±0.50h,Cmax为0.5078±0.1798μg·mL-1,AUC0-t 为1.0518±0.4606μg·h·mL-1,AUC0-∞。为1.0641±0.4756μg·h·mL-1。结论静脉滴注注射用雷贝拉唑钠的药动学在20~60mg时剂量呈线性,Cmax、AUC的升高与剂量成正比;不同剂量组间的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除20mg剂量组的t1/2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剂量组的药动学参数性别问均无统计学差异。
邱枫何晓静孙亚欣朱旭肇丽梅
关键词:雷贝拉唑钠药代动力学
鱼腥草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鱼腥草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卡介苗+脂多糖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高、中剂量(0.6、0.3 g/kg)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酶活性;显著降低TP、ALB、TNF-α和IL-1β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鱼腥草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AST、ALT、TNF-α和IL-1β有关。
何晓静邱枫肇丽梅
关键词:鱼腥草免疫性肝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
HPLC-UV法同时测定卡马西平及其主要代谢物的血药浓度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卡马西平及其主要代谢物体内血药浓度的HPLC—UV法。方法以氯唑沙宗为内标,血样经乙醚-二氯甲烷(1:2)提取,流动相为甲醇-水(47:53),色谱柱为ZORBAX Plus C18(4.6mm×150mm,5μ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卡马西平(CBZ)、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和10,11-二羟基卡马西平(CBZ—diol)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0,0.05—5.00和0.05—5.00μ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0.50,0.05和0.05μg·mL^-1。CBZ,CBZE,CBZ—diol的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均约在80%,66%,60%,其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在±15%。210名单用CBZ患者体内CBZ,CBZE和CBZ—diol浓度范围分别为2.12~11.06,0.11~3.35和0.12~7.05μg·mL^-1;CBZ标准化血药浓度范围为0.17~2.26μg·kg·mL^-1·mg^-1。结论本方法稳定、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常规治疗药物监测及卡马西平体内代谢研究。
朱旭刘美刘立民李新林孙亚欣肇丽梅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血药浓度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卡马西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研究和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卡马西平及芳香族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卡马西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卡马西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病机制复杂,与代谢、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朱旭何晓静肇丽梅
关键词:卡马西平发病机制
ABCB1基因多态性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275例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或直接测序法检测ABCB1多态性位点C1236T、G2677T/A和C3435T的基因型。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各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是否有差异。结果:G2677T/A不同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均值之间差别有显著性,TT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显著高于GG型(P=0.001)。C1236T、C3435T各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B1基因SNP位点G2677T/A的基因多态性对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有影响,提示TT基因型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药物使用剂量。
汝继玲何晓静邱枫孙亚欣肇丽梅朱旭
关键词:ABCB1卡马西平单核苷酸多态性血药浓度癫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