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X060)

作品数:18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建良王辉吴宁宁张丽苹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法家
  • 3篇道德
  • 2篇因循
  • 2篇思想论
  • 2篇《管子》
  • 1篇道德教化
  • 1篇道德修养
  • 1篇道德修养思想
  • 1篇道德需要
  • 1篇道法
  • 1篇德教
  • 1篇修养
  • 1篇修养思想
  • 1篇人人
  • 1篇人性
  • 1篇商鞅
  • 1篇神格
  • 1篇审视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思想

机构

  • 18篇东南大学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许建良
  • 3篇王辉
  • 1篇张丽苹
  • 1篇吴宁宁

传媒

  • 5篇武陵学刊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求索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家人性思想辨析被引量:2
2009年
对法家人性思想的讨论,历来以"性恶论"在中国道德思想史上得到定位。其实,这是臆想定式惹的祸。原典昭示,法家是自然需要人性论的推重者,以趋利避害为内容;在人性动态的历程里,最为活跃的因子是自为之心,而非为他之情,指望依靠人自身本性的发展来提升社会秩序的和谐程度显然是不可能的;从人的不得为非开始,设定法度遏制的功能,来调适人本性的动态发展的合理性,实现民众生活的富足、社会的强大和稳定。
许建良
关键词:法家人性好恶趋利避害自为
商鞅“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论被引量:7
2008年
商鞅法家认识到人性逐利的客观现实,摈弃仁义而转向以法度为中心的人文,提出了"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在营筑德化的具体过程中,确立"壹教"为教化原则,重视实用的价值取向,奖励耕战,推重"立法化俗"的调控实践,依归因循,强调刑罚和教化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重要性,最终使"壹教"在微观和宏观的视域里得到整合,在静态和动态的样态下得到互动,意义积极而深远,值得借鉴。
许建良
关键词:教化
法家因循的理论设定
2011年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许建良
关键词:因循
法家因循的实践操作
2012年
虽然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因循行为的理由在万物内在自能机制的内置,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它也并非毫无规矩之举。具体而言,必须依据自然之道,坚守"无事"的规则,实践开始于"物至而应"的应对,虽然是"舍己而以物为法者"的实际切入,但终结于"应物而不移"的物我共作共存的双赢的效应境遇,是一种因随外物而制御外物的动态实践。
许建良
“人与天调”——《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被引量:6
2010年
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伦理的核心理念,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管子》在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上,既强调人之主体性的"人君天地",又强调人与天地自然共生共荣的"人与天调",从而实现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相处、协同发展,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辉
关键词:《管子》生态伦理天地自然
法家实用实践思想论被引量:1
2012年
法家的实用是一个系统论的视野,它不仅把实用设计为道德的理论目标,而且精细运思了实用的实践世界。实用的驱动需要定分尤其是确立公私之分。在动态的层面,堵塞私门、私便是抑制人性趋利特点肆意活动的需要;这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在保证"私作"权利条件下的行为;在社会的层面,按能授事、循名而督实最为重要,实用实践的持久力来源于赏罚。实用是俭约的基础,而实用的源头在老子。在已经进入不得不实行俭约之道的今天,法家的实用思想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许建良
关键词:法家
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围绕着理想人格的探索是梁启超关于个人价值追求的重要方面。综合看来,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新民"看作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思想,关于"新民"的人格论成为思考理想人格问题的出发点;其二,赋予理想人格以丰富的内涵,指出理想的人格是神格与兽格合一,使人之成为人;其三,理想人格所要完成的终极目的是个人人格和社会普遍人格的双重实现,达至个人人格尽性发展和社会人格共同向上的理想境界。综合而言,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是近代关于人格思想的开拓性研究,具有超越性的时代意义。
吴宁宁许建良
关键词:神格个人人格
韩非君德思想探析
2012年
在韩非强硬的法治、王霸思想逻辑里,有一条严密的君德建构路线,即是从修身、护国为民、立法守法用法等角度来阐述君主一系列的修养准则,以君主健全之德行来弥补"法"无法周全的制约性。韩非首先运用道家的"虚静无为"作为君主人格的修养方式;其次,在心性修养方面,要求君主控制自由的"欲",并培养"忠言拂耳"的性格;此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性的因素,即爱护人民、博取民心,视人民为社稷之本的治国理念。
张丽苹
万物——法家道德坐标的原点
2010年
法家不是反道德主义者,法家道德虽然重视人,但那里的人不是一枝独秀之灵,而是万物中的一个存在物,万物是法家道德坐标的原点;人是万物关系里的存在,与万物一样,道不仅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而且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所然";道以"无模式"与万物实现对接,在具体的万物那里,实现的是即物而形、即物而德,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是自足的。这是一个宇宙的视野,是迄今的研究都忽视的地方;21世纪文化资源效益化的实践,要求人们打破臆想的疆界、紧贴原典来聚焦问题,为文化资源的效益化实现创设最佳的客观条件。
许建良
关键词:法家万物
从礼法到道法——法家道德的内在融通被引量:3
2009年
先秦法家思想是适应时代的产物,选择法度、法理来作为整治社会的利器,既是法家思想家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法不是法家的创造,是中国文化的既有因子,法家思想中的法,是法家整合摄取历史、时代其他文化因子和营养后的产物,包含着思想融通的特点;融通是从礼法到道法的向度,在具体的演绎过程中,荀子由法礼到礼法的强调,到最后对道法的热衷,对法家由道而法倾向的最终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许建良
关键词:礼法道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