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013000169)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董树文刘晓春薛怀民李三忠刘建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湖北红安群的时代:变质花岗质侵入体U-Pb定年提供的制约被引量:21
- 2005年
- 湖北红安群的原岩形成时代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对红安群中两个不同类型的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在位于红安群之下的双峰尖岩体中获得岩浆侵位年龄为(813±6)Ma,在侵入于红安群中的高格岩体获得岩浆侵位年龄为(638±142)Ma,高压变质年龄为(229±22)Ma。结合目前在扬子板块和大别造山带内部获得的一系列新元古代年代学数据,认为红安群变质杂岩中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应限制在825~630Ma之间,是扬子大陆基底在新元古代裂解的产物。这套岩石在印支期(约230Ma)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过程中经历了低温高压蓝片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 刘晓春董树文李三忠薛怀民刘建民曲玮
- 关键词:定年侵入体扬子板块变质杂岩
- 大别造山带前陆阳新盆地古近纪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大别造山带前陆阳新盆地古近纪玄武岩的成分从石英拉斑玄武质到橄榄拉斑玄武质 ,以相对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K、Th、U等 )丰度和弱到中等亏损高场强元素 (Nb和Ta)为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类似于初始裂谷的拉斑玄武岩 ,而与大陆拉斑玄武岩所表现出的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该拉斑玄武质岩浆喷发前曾经历过较小程度 (约 4 .5 % )的以橄榄石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 ,玄武岩的母岩浆则是源区物质经过约 15 %的部分熔融形成的 ,源区物质可能包含了来自下地幔的FOZO和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两种组分。大别造山带内及前、后陆地区古近纪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可比性 ,意味着随着大别造山带山根的拆沉 ,来自下地幔的FOZO岩浆 (可能以地幔柱的形式 )上涌 ,对大陆岩石圈的地幔部分发生了大规模的改造 ,使得原性质明显不同的两大岩石圈地幔在会聚带附近其地球化学分区性变得模糊。所形成的玄武岩总体具有较多的FOZO特征 ,但 (除造山带内部 )
- 薛怀民董树文刘晓春李三忠
- 关键词:古近纪玄武岩地球化学岩石圈地幔
- 北大别大山坑二长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U-Pb年代学被引量:10
- 2003年
- 北大别东部大山坑片麻岩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少量角闪石、黑云母和褐帘石,成分为二长花岗质。岩石以富碱(Na2O+K2O)尤其是K2O、贫Al2O3为特征,地球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富集K、Rb、Th、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U等高场强元素及Sr元素,高的Ga含量、强的负Eu异常(δEu=0.37)和相对较强的轻重稀土分馏程度((La/Yb)N=16.75)。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与南大别水吼地区的A型花岗片麻岩类似,意味着其原岩与南大别的A型花岗片麻岩一样,可能也是在拉张状态下形成的一套偏碱性的花岗岩。该二长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 Pb年龄为229.2±5.5Ma,也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的年龄相似,指示北大别正片麻岩印支期可能也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南、北大别造山带可能具有相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现南、北大别变质带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的是后造山历史不同,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对两个带影响的不同造成的。
- 薛怀民董树文刘晓春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北大别
- 西大别横穿造山带实测地质剖面的基本构造样式被引量:5
- 2002年
- 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出露齐全的西大别地区精确测制了一条比例尺为1∶1万的横穿造山带地质剖面。根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和变形样式,将剖面经过的区域从北到南划分出南湾、八里畈、浒湾、新县、红安、七角山、桐柏集和木兰山等8个岩石构造单元。区域构造变形解析表明,在西大别造山带剥露过程中,早期以多幕挤压褶皱和逆冲推覆变形占主导地位,晚期则主要表现为韧性伸展滑脱、正断和走滑改造。结合由榴辉岩推导的热结构特征,认为西大别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样式是一个规模宏伟的、以超高压变质岩为核部并向西倾伏的不对称背形构造,后期的伸展滑脱使其发展成现今所展示的穹隆。
- 刘晓春李三忠刘建民董树文薛怀民曲玮
- 关键词:地质剖面造山带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