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A05)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小安肖国青李耀宗杨治虎王彦丽更多>>
相关机构:咸阳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电荷态
  • 6篇高电荷态
  • 6篇高电荷态离子
  • 6篇X射线
  • 5篇X射线谱
  • 4篇射线
  • 3篇电离
  • 3篇电离能
  • 3篇产额
  • 2篇低速
  • 2篇多氯酚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氯酚
  • 2篇金属
  • 2篇近红外
  • 2篇降解
  • 2篇红外
  • 2篇Q+
  • 2篇XE

机构

  • 12篇咸阳师范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方夜视技术...

作者

  • 10篇张小安
  • 6篇肖国青
  • 5篇李耀宗
  • 3篇杨治虎
  • 2篇王彦丽
  • 2篇赵永涛
  • 2篇梁昌慧
  • 1篇刘光清
  • 1篇梅策香
  • 1篇王立
  • 1篇王党朝
  • 1篇严诚
  • 1篇戴斌
  • 1篇任惠娟
  • 1篇徐忠锋
  • 1篇牛超英
  • 1篇张颖
  • 1篇杨敏
  • 1篇王益军
  • 1篇王六定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3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大学物理
  • 1篇中国科学(G...

年份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Ar^16+入射金属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线发射
2008年
速度小于Bohr速度(vBhor=2.9×106m/s)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6+(动能EK=150keV,速度v=8.5×105m/s)入射金属(Ni,Mo,Au和Al)表面,同时测量产生的Ar原子近红外光谱线和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金属表面俘获电子中性化,形成多激发态的Ar空心原子,空心原子退激辐射从近红外光谱线到X射线波段谱线,近红外光谱线辐射强度说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金属的功函数起着重要作用,进而验证了经典过垒模型.
张小安肖国青杨治虎王立詹文龙
关键词:X射线中性化高电荷态离子
用屏蔽法计算较轻元素原子的高次电离能被引量:2
2010年
考虑到离子的相对论效应,依据屏蔽方法,给出了原子第2、1壳层电子电离能的一种表达式.依据较轻元素原子低次(小于13)电离能实验数据,总结出原子(离子)电离第2、1壳层不同电子态电子时,相应的屏蔽系数与电子态及原子序数的函数关系,根据该函数关系,可求出相应原子的高次电离电子的屏蔽系数.计算了原子序数13至23的元素高电荷态离子基态电离能,计算结果与文献可提供的实验数据相符合.
李耀宗张小安
关键词:原子电离能
类钴氙离子入射Ni表面激发的红外光谱线和X射线谱被引量:1
2009年
当高电荷态类钴氙离子(cobaltlike-Xe,Xe27+)入射金属Ni表面过程中,共振电子俘获释放势能完成中性化,形成多激发态的Xe原子,其外壳层电子退激辐射红外光谱线.入射离子特殊的势能释放方式、离子动能和金属表面引起离子增益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飞秒量级)沉积靶平方纳米尺度的空间范围,引起靶表面原子激发和电离,形成复杂组态之间的跃迁,特别是偶极禁戒跃迁(电四极跃迁、磁偶极跃)和X射线发射.单离子X射线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增加而增加.
张小安杨治虎王党朝梅策香牛超英王伟戴斌肖国青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X射线禁戒跃迁
多氯酚污染物的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多氯酚污染物是一类具有毒性并且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对其危害的认识和降解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氯酚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电离辐射降解的机理和重要进展,对环境保护中生物技术和电离辐射降解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生物技术和臭氧与电子束辐射联合技术应成为环境污染治理新的发展方向。
王彦丽
关键词:氯酚降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
低速Ar^q+(q=7-14)离子入射Au表面激发的X射线谱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40Arq+(q=7—14)轰击金属Au表面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弱束流(nA量级)的情况下,对于动能相同的入射离子,当电荷态比较高(q=11)时,便能有效地激发靶原子的特征X射线,单离子的X射线产额高达10-8量级。分析结果显示,入射离子的势能、动能和这种相互作用特有的镜像相互作用势能沉积在靶表面,使靶原子内壳层电子激发和电离,形成空穴和产生外壳层电子填充空穴辐射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的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势能(电荷态)的增加而增加。
任惠娟张小安肖国青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X射线产额
类氟体系基态电离能关系的研究
2010年
在类氢离子能级相对论修正的基础上,依据屏蔽方法,给出了类氟体系基态电离能的一种表达式.依据原子序数9至20的元素类氟体系基态电离能的实验数据,使用Microcal Origin软件拟合出类氟体系非电离电子平均屏蔽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函数关系,总结出类氟体系基态电离能遵从的关系式并进行了验证.推算了原子序数21至40的元素类氟离子的基态电离能.
李耀宗马晴张小安
关键词:电离能
类氢离子电离能的计算被引量:2
2009年
在类氢离子电子束缚能一级相对论及电子自旋-轨道作用修正的基础上,考虑到原子核的质量效应及体积效应,计算了类氢离子的电离能,计算结果与文献提供的实验数据相符合,弥补了其他方法的不足.
李耀宗张小安
关键词:相对论效应体积效应电离能
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降解氯酚类污染物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多氯酚污染物是一类具有强烈生物毒性,并且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其生物危害和降解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对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降解氯酚类持久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和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报道了课题组应用γ射线辐照和臭氧相结合技术,处理经生化工艺后仍含有多氯酚的工业废水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辐照-O3氧化联合降解工业废水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溶解有机碳的去除率。
王彦丽张小安
关键词:多氯酚降解臭氧
分层掺B和吸附H_2O碳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场发射性能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处于外电场中分层掺B并吸附不同数目H2O碳纳米管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场发射性能.研究表明:第3层掺B并吸附5个H2O的B3CNT+5H2O体系结构最稳定,管帽处Mulliken电荷最密集,尤其与单独掺B的B3CNT和单独吸附H2O的B3CNT+5H2O相比,其Fermi能级处态密度分别增加20%和33%,故前者具有优异的电子场发射性能.
王益军王六定杨敏刘光清严诚
关键词:碳纳米管B掺杂
^(129)Xe^(q+)激发Mo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129Xeq+(q=25,26,27)入射金属Mo表面产生的特征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在束流强度小于120nA条件下,高电荷态离子129Xeq+可以激发Mo的L壳层特征X射线谱.单离子X射线相对产额可达10-8量级,特征X射线的相对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和电荷态(势能)的增加而增加.通过Mo原子的Lα1特征X射线谱,利用Heisenberg不确定关系对Mo原子的第M能级寿命进行了估算.
梁昌慧张小安李耀宗赵永涛肖国青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X射线产额能级寿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