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013000126)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彭卓伦姜莲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花岗岩
  • 4篇暗色微粒包体
  • 4篇包体
  • 3篇华南花岗岩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化学
  • 1篇原地重熔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方向
  • 1篇重熔
  • 1篇微结构
  • 1篇微结构研究
  • 1篇矿田
  • 1篇矿物
  • 1篇矿物组成
  • 1篇矿元素
  • 1篇广东长坑
  • 1篇分带
  • 1篇分带规律
  • 1篇部分熔融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作者

  • 4篇彭卓伦
  • 1篇陈国能
  • 1篇姜莲婷

传媒

  • 4篇地学前缘

年份

  • 5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暗色微粒包体与花岗岩的成因关系研究
<正>暗色微粒包体或暗色包体或包体,是常见于花岗岩中,与寄主岩相比富含细粒或微粒暗色矿物的岩石包体(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简称MME),不包括完全或基本保留原岩性质的围岩捕虏体。包体作为...
彭卓伦陈国能庄文明杨志军林小明张献河
文献传递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对来自华南多个花岗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组成和微结构研究,发现包体中不管是造岩矿物还是副矿物,均存在新、老两个不同世代;包体的微结构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火成结构",而是以熔融结构为主,并且常多种结构共存,揭示包体是岩石部分熔融的残余物而并非来自岩浆的结晶。不同包体或同一包体从中心到边缘的矿物组成与微结构的差异,反映原岩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揭示其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
关键词: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微结构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对华南诸多花岗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调查表明,非均一包体是包体中最普遍的类型,常具有暗色基性边。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包体边缘的岩性为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闪长岩,中心则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从包体中心到边缘,具有Si、Ca含量和Na/K比值降低,K、Al、Ti、P和Fe+Mg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揭示包体应来自岩石部分熔融的残余熔渣。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花岗岩中残余熔渣(暗色包体)的组分随着岩石熔融程度升高而向黑云母增多的方向演化,暗示富云包体应是岩石熔融演化至末阶段的产物。
彭卓伦Rodney Grapese庄文明张献河
关键词: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部分熔融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对暗色微粒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包体矿物学、显微结构和岩石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体演化与熔渣演化的关系模型,证实包体的前身是捕虏体,后者代表从盖层落入岩浆中的岩块,包体则是岩块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不同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基性度的包体,代表了岩石原地熔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富云包体反映了熔渣演化的最后阶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熔融即与寄主岩浆混成一体,完成了从岩石到岩浆的整个演化过程。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
关键词:花岗岩原地重熔暗色微粒包体
广东长坑—茶山矿田成矿元素分带规律与找矿方向被引量:8
2011年
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Ag→Au的分带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尚发现,围绕已出露和未出露的两个花岗岩体,矿田的区域成矿作用也呈现出与单个矿床成矿作用相同的规律性分带。上述规律的发现,为该区深部的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庄文明彭卓伦林小明张献河姜莲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