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12HZ)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吕修祥兰晓东朱炎铭谢恩李世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在轮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轮南油田三叠系TⅠ—TⅢ油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厚度薄,油藏埋藏深的特点,且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对研究区断层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尚不清楚,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增储上产及寻找新的滚动开发目标的目的,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对油田精细构造和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利用时间切片技术、相干体刻画技术、蚂蚁追踪技术三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级序的断层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精细变速成图技术,落实了轮南地区精细构造特征.采用地震属性优选分析,流体检测技术与测井曲线重构反演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属性优选发现,振幅属性能较好反映储层的变化,在TⅡ油组衰减梯度属性能较好反映流体的分布特征.优选出SP与AC曲线进行曲线重构,最终得出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反演剖面,纵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均较高.通过对以上多种技术的综合研究,为轮南地区油藏精细开发及滚动勘探提供了依据.
- 何翠郭少斌唐瑾张海祖
- 关键词:储层预测流体检测
- 走滑断裂与盖层复合成藏模式——以塔中东部中古51井区鹰山组为例被引量:15
- 2014年
- 塔中地区东部中古51井区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水分布复杂。为探求鹰山组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通过对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断裂特征及储盖组合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研究表明,该井区鹰山组储层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为主,沿不整合面准层状分布。走滑断裂有着明显的控藏作用,油气井多分布在距离主干走滑断裂0.5~4.0 km范围内,产量随着离断裂距离的减少有增加的趋势;油气各地化性质距离走滑断裂也呈规律性的变化,呈现出“近断裂气远断裂油”的平面分布局面。良里塔格组良三-良五段联合鹰山组内部数套高阻层组成多套封隔盖层,垂向上多套储盖组合相互叠置,油气多层聚集。早期油藏受后期气侵影响,使得垂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点。油气在盖层及走滑断裂的联合控制下,在有利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内成藏。
- 兰晓东吕修祥朱炎铭李世银谢恩
- 关键词:走滑断裂盖层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