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1WWD016)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顺春王维倩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理工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小说
  • 2篇新现实主义
  • 2篇上帝
  • 2篇上帝之城
  • 2篇屠杀
  • 2篇现实主义
  • 2篇《上帝之城》
  • 2篇大屠杀
  • 1篇新现实主义小...
  • 1篇叙事
  • 1篇犹太
  • 1篇犹太性
  • 1篇真谛
  • 1篇神话
  • 1篇神话叙事
  • 1篇时间叙事
  • 1篇托尼·莫里森
  • 1篇情怀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情怀

机构

  • 4篇江苏理工学院
  • 3篇江苏技术师范...

作者

  • 7篇李顺春
  • 2篇王维倩

传媒

  • 3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外语研究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散论被引量:5
2012年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现实主义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乃成其民族文学之高潮;20世纪初至30年代,诸多文艺思潮和批判现实主义进一步丰富了美国文学,遂再成其文学之高峰;逮至二战后,美国文学沿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虽成其主流,但现实主义却一直如影随形,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现实主义之轮回与回归,即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它反映了"后现代之后"的现实主义在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发展,揭示了当下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
李顺春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小说
神奇的现实--扎西达娃与托尼·莫里森的魔幻叙事被引量:1
2013年
扎西达娃和托尼·莫里森的魔幻叙事主要体现于其匠心独运的时间叙事和神话叙事之中。扎西达娃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循环时间叙事和藏民族轮回时间观,形成其独特的循环时间叙事,而莫里森则借鉴胡安.鲁尔福非时间的时间叙事和博尔赫斯迷宫式时间叙事,再融合非洲文化之时间观,构建其时间文本结构。他们亦利用本民族神话和传说进行神话叙事,赋予现实以神话般的意义,从而创造出神奇的现实。
李顺春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时间叙事神话叙事
试论胡赛尼《灿烂千阳》对爱的书写被引量:4
2012年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以原苏联入侵、塔利班专政为背景,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妇女凄婉动人的一生。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在父权暴力面前,选择团结、选择坚强、选择反抗,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和爱情,用生命诠释女性世界中母女、姐妹之间的生死情谊,充满了浓烈的女性主义情怀。作者以平实而温暖的语言,重新界定爱之真谛,从人性的视角关注两个阿富汗妇女的命运,在简单中抵达向死而生的深刻,在血腥中书写爱情的美丽,在卑微中探寻生命的圣洁,在残酷中感悟人性的温暖,从而使小说《灿烂千阳》获得升华,给读者以强大的精神力量。
王维倩李顺春
关键词:《灿烂千阳》
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宗教情怀——评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
2013年
E.L.多克托罗是极具忧患意识的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亦是颇富宗教情怀的后现代犹太小说家。其小说《上帝之城》既是对奥古斯丁同名宗教哲学巨著之现代阐释,也是对《圣经》中"上帝之城"的续写与重构。作品以新千年之际的纽约为背景,以十字架的神秘失踪、寻找和回归为线索,隐喻上帝的退隐、人类在现实中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通过重塑"上帝",多克托罗将宗教思想内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信仰,使之成为解救现实社会危机的精神力量。
王维倩李顺春
关键词:《上帝之城》新现实主义宗教情怀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与犹太性被引量:1
2013年
E·L·多克托罗小说中或隐或显地融入大屠杀后意识,其目的乃是凸显其独特的犹太性。其对受难与救赎母题的演化,赋予以大屠杀为核心的犹太"受难与救赎话语"独特的犹太性特质;其对流散与身份母题的书写,说明大屠杀确立了鲜明的犹太民族身份,同时,犹太性语言亦是犹太身份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其对记忆与超越的阐发,表明大屠杀记忆既是犹太人的,亦是世界性的。故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既体现出犹太性特质,亦体现出世界性特质。
李顺春
关键词:犹太性
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
2012年
国内外学界对E.L.多克托罗小说之研究多从政治、宗教、后现代艺术技巧、新历史主义及新现实主义等视角进行阐释,而对其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则少有人问津。其实,多克托罗小说皆渗透着浓厚的"大屠杀后意识",可称之为"大屠杀后意识"小说。在千禧年前",大屠杀后意识"主要以大屠杀隐喻方式渗入其小说文本之中,而其后之作如《上帝之城》等则通过对大屠杀之显性在场的描写,揭示其对纳粹屠犹之深层反思。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凸显其对大屠杀创伤及其影响之关注,更表达其对犹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命运之关注和人类道德之关怀。
李顺春
关键词:小说大屠杀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中的大屠杀后意识被引量:2
2013年
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融入大屠杀意识,并直接描写大屠杀,从而表现出深刻的大屠杀后意识。犹太女拉比莎拉之父乃大屠杀幸存者,其断续的大屠杀叙述再现了犹太人的大屠杀记忆;犹太人在格托中的生存及其对纳粹的反抗,表现了犹太人做人的形象和尊严,亦反应了犹太人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战后对纳粹战犯的追捕则表明犹太人向往公正和正义之决心和理想。多克托罗不仅建构了二战期间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揭示了大屠杀后犹太人所处的历史和文化困境。
李顺春
关键词:《上帝之城》大屠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