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0-P23)

作品数:14 被引量:223H指数:8
相关作者:杨炳南杨延辰张小燕赵凤敏刘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马铃薯
  • 3篇薯条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马铃薯品种
  • 3篇保鲜
  • 2篇油炸
  • 2篇适宜性
  • 2篇薯片
  • 2篇速冻
  • 2篇速冻薯条
  • 2篇贮藏
  • 2篇微观结构
  • 2篇系统聚类
  • 2篇鲜切
  • 2篇功能特性
  • 2篇复水
  • 2篇复水特性
  • 1篇单位面积
  • 1篇淀粉糊化度

机构

  • 16篇中国农业机械...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优质农...

作者

  • 16篇杨炳南
  • 12篇杨延辰
  • 8篇张小燕
  • 8篇赵凤敏
  • 5篇李树君
  • 4篇刘威
  • 4篇林亚玲
  • 4篇刘斌
  • 4篇曹有福
  • 3篇尹学清
  • 3篇李少萍
  • 2篇兴丽
  • 2篇叶金鹏
  • 2篇韩亚芬
  • 2篇郭楠
  • 2篇李永辉
  • 1篇吕金庆
  • 1篇吕钊钦
  • 1篇张智龙
  • 1篇杨鸉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农业工程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59
2014年
试验收集了国内广泛种植且产量较高的29个马铃薯品种,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指标全面评价了不同品种马铃薯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并利用系统聚类法对29个品种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分类,筛选出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的6个马铃薯品种,分别为LBr-25、青薯168、高原号、俄8、渝马铃薯1号和Shepody。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聚类结果可靠,对保证马铃薯营养价值全面发及品种的合理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凤敏李树君张小燕杨炳南刘威苏丹杨延辰
关键词:马铃薯氨基酸营养评价系统聚类
净鲜马铃薯丝、丁半成品保鲜实验研究
针对鲜切马铃薯丝、丁加工后的护色工艺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以期降低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少褐变程度,为鲜切马铃薯丝、丁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际指导。主要研究了鲜切马铃薯PPO的专一性底物,以及经不同底物浓度、酸碱度和温...
杨炳南刘斌杨延辰李鑫熠林亚玲张小燕
关键词:马铃薯保鲜
文献传递
国内外果蔬鲜切加工及保鲜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25
2011年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方便快捷食品需求的增强,鲜切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阐述了鲜切产品的加工过程、原料来源及选择,清洗、去皮、切分、护色、包装和贮藏等各项技术,论述和比较了鲜切产品的保鲜技术包括冷藏保鲜、保鲜剂保鲜、MAP保鲜及冷杀菌保鲜等,分析了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鲜切加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杨炳南刘斌杨延辰林亚玲常希光张小燕
关键词:贮藏技术保鲜技术
马铃薯产地初加工技术现状与分析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马铃薯产地初加工技术现状,分析了马铃薯产地分级技术、保鲜包装技术及净鲜马铃薯半成品制品加工技术,结合国内外马铃薯初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马铃薯初加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推广马铃薯机械化...
尹学清杨延辰杨炳南张宏宇武占元李永辉
关键词:马铃薯初加工保鲜
文献传递
气力托勺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设计被引量:13
2018年
针对勺带式排种器播种前进速度进一步提高的限制以及气吸式排种器播种马铃薯所需功耗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力托勺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气力托勺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主要由滚筒、托勺、种箱、空心轴、气压隔板、压缩弹簧、链轮、清种气管等部件组成。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了排种器关键部件参数。为了确定气力托勺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作业的优化参数,以负压、清种风速、型孔直径、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漏播率、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排种器性能试验,得到影响漏播率和合格率的主次顺序为负压、滚筒转速、型孔直径和清种风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Design Expert 8.0.6进行参数优化,以漏播率、合格率为试验指标,得出负压为8.92 kPa,清种风速为32.25 m/s,型孔直径为18.34 mm,滚筒转速为19.92 r/min时,模型预测的漏播率为3.64%,合格率为91.9%。经过试验验证,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论文相关研究可为马铃薯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侯加林刘威张万枝张万枝吕钊钦吕金庆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作物马铃薯排种器气吸
速冻马铃薯条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速冻薯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技术落后、质量及出品率低等问题,加工工业技术有待研究。为此,主要阐述了速冻马铃薯条生产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及贮藏、预处理、调理、干燥、预油炸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优化选取的工艺结果,并针对速冻薯条的评价指标、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速冻马铃薯条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及改善建议。经归纳分析发现,原料是影响速冻薯条品质的首要因素;主要加工工段对速冻薯条品质的影响是交互的。
郭楠叶金鹏林亚玲杨延辰刘斌杨炳南申江涛
关键词:工艺技术
漂烫对速冻薯条品质及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研究以夏波蒂为原料,利用两种漂烫工艺制备速冻薯条,采用感官评价评定薯条品质。为获得高品质的薯条,首先测定鲜薯的理化成分(水分、淀粉、还原糖);其次探究预热、漂烫工艺对薯条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最后测定不同漂烫工艺下漂烫水的糖度。以薯条品质、淀粉糊化度及漂烫水糖度为评价指标,对漂烫工艺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佳的漂烫工艺参数:85℃漂烫6 min而后75℃漂烫20 min。在此条件下薯条淀粉完全糊化,薯条炸后的感官评分高达95。研究结果表明:漂烫工艺对薯条品质有影响;随着漂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薯条的糊化度增大,漂烫水的糖度升高;高温短时与低温长时相结合的两步漂烫工艺更合理,该研究结果为薯条漂烫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郭楠叶金鹏林亚玲杨延辰刘斌谢安杨炳南王赛
关键词:速冻薯条漂烫淀粉糊化度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不同加工产品适宜性评价被引量:61
2015年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2015年初,国家农业部因势而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提升马铃薯重要地位和推进马铃薯加工进步具有积极作用。系统研究马铃薯原料性状与制品品质间关系,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升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试验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处理方法将马铃薯油炸薯片、油炸薯条及雪花全粉各个品质指标转化为一维的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与44个马铃薯原料品种的特征指标进行拟合并建立回归模型,建立的马铃薯油炸薯片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802,调整后决定系数R2=0.776,随机误差估计值σ=0.101;马铃薯油炸薯条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731,调整后R2=0.704,随机误差估计值σ=0.141;马铃薯雪花全粉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705,调整后R2=0.682,随机误差估计值σ=0.170;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44个品种按加工用途划分为最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类,得出最适宜加工油炸薯片的15个品种,最适宜加工油炸薯条和雪花全粉各10个品种。结果表明,3个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模型效果可靠,可用于实际马铃薯加工制品品质评价;K-means聚类结果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可为筛选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炳南张小燕赵凤敏杨延辰刘威李树君
关键词:薯片马铃薯油炸薯条
马铃薯薯饼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概括了马铃薯薯饼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阐述了开发马铃薯薯饼产业化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马铃薯薯饼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展望了新型马铃薯半成品的应用前景,总结马铃薯薯饼在人们饮食、经济和其他领域带来的效益,对我国马铃薯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新型马铃薯半成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鸉杨炳南杨延辰赵凤敏
关键词:马铃薯薯饼
近红外光谱的马铃薯环腐病SIMCA模式识别被引量:7
2018年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伴随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马铃薯对中国农业结构和消费者饮食结构的影响与日俱增。环腐病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常见病害,对种薯会造成死苗死株,对加工原料会降低加工效率和成品质量,严重可达30%~60%。传统检测马铃薯病害的主要方法是目测、机器视觉以及高光谱成像等方法,目测或机器视觉方式鉴别环腐病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高光谱成像技术成本高昂,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因环腐病会造成整薯内部品质变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探测整薯内部品质变化,从而将环腐病马铃薯从健康薯中区别开来,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创新地尝试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式方法来区分马铃薯环腐病及健康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SIMCA模式识别能有效判别马铃薯环腐病样品,模型校正集中环腐病和健康薯的识别率、拒绝率均为100%;模型验证集中环腐病的识别率、拒绝率分别为99.00%和100%,健康薯的识别率、拒绝率分别为94.12%和100%,所建模型精度较高。利用独立的18个样品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环腐病样品识别率为87.50%,健康薯识别率为80.00%,均没有错判。表明所建SIMCA二值识别模型效果良好,可满足实际应用,但模型精度需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环腐病发病部位接近表皮0.5cm左右,近红外光谱对马铃薯样品有一定的透射和漫反射。可考虑采集马铃薯接近表皮部分的果肉组织内部光谱信息,结合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病机理及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特性,利用近红外识别模型进行环腐病判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张小燕杨炳南曹有福李少萍赵庆亮兴丽
关键词:马铃薯近红外光谱SIMCA主成分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