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NY[2012]3046)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朱青崔宏浩林海波徐昌旭卢松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6篇冷浸田
  • 2篇毒害
  • 2篇毒害作用
  • 1篇性状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植株
  • 1篇植株性状
  • 1篇少耕
  • 1篇少耕法
  • 1篇水稻分蘖
  • 1篇水稻分蘖期
  • 1篇水稻生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可蚀性
  • 1篇坡耕地
  • 1篇硫化氢
  • 1篇可蚀性
  • 1篇耕地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朱青
  • 3篇林海波
  • 3篇崔宏浩
  • 2篇卢松
  • 1篇徐昌旭

传媒

  • 3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亚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土壤亚铁量、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亚铁量、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影响。采取不同措施后亚铁量消减了27.97%~44.86%,少耕处理的亚铁消减量最大、为393.35 mg/kg,其次是水旱轮作处理、消减量为451.88mg/kg;与农民习惯相比,少耕处理产量最大、为7 790 kg/hm^2,增产4.55%,其次是垄作处理,产量达7 764 kg/hm^2,增产4.51%。
林海波陈正刚张钦崔宏浩朱青张中和胡萍
关键词:冷浸田耕作措施
冷浸田亚铁对水稻毒害作用及改良措施被引量:3
2015年
冷浸田是我国低产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铁作为冷浸田主要的养分障碍因子之一。本文概述了冷浸田的特点以及现状,对近年来冷浸田亚铁对土壤微生物,水稻农艺性状,生理生化和产量方面的影响及改良措施。
林海波朱青陈正刚张钦崔宏浩
关键词:冷浸田水稻
潜育型稻田研究中铁的测定方法
文章介绍了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滴定法在内的各种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对象和优缺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可测定铁的不同价态的含量;而原子吸收法测...
陈正刚卢松朱青李剑
关键词:冷浸田
文献传递
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方法]针对贵州山区坡耕地,通过小区径流法和分析测试开展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用sharply等提出的公式计算出的可蚀性K值变异系数小,K值相对稳定和精确,是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的适宜方法。坡耕地A层的K值随着年份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整个土层可蚀性强、抗侵蚀弱,侵蚀的危害大。通过4年不同种植制度和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层的K值都下降,其中A层下降1.26%~12.34%,B层下降1.29%~13.80%,C层下降1.26%~10.80%,ABC三层平均下降3.17%~11.64%。除工程梯化处理外,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处理的K值下降幅度都高于农民处理,下降幅度的顺序是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结论]种树种草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玉米与其他植物间套作,提高覆盖度和增加生物种类,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
程李王小波陈正刚朱青李剑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可蚀性
冷浸田改良及水稻少耕法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有鉴于冷浸田是长期浸水的低产水稻田,强还原性物质,土粒分散,土壤结构不良,土壤速效养分缺乏,有效肥力低,同时潜在肥力较高,易改良,见效快、收益大,是低产水稻田改良的主要对象。本文主要是针对冷浸田水稻低产,在对其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应用水稻少耕法栽培技术,规范冷浸田水稻选种、育秧、栽培、施肥、管理等,来实现水稻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崔宏浩陈正刚张钦朱青李剑卢松张德平古雁宾
关键词:冷浸田
不同类型冷浸田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铁毒致病的生理机理是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铁以及铁化合物诱发多种活性自由基,进攻膜脂,导致脂质的过氧化和膜的损伤。在过量Fe2+胁迫下,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铁毒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水稻对Fe2+毒害的响应机制,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类型的冷浸田开展不同浓度Fe2+对水稻生理酶活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冷浸田加入Fe2+后,水稻叶片和根系的POD、SOD活性及MDA含量随Fe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的环境因子如低温提高了水稻的POD活性及MDA含量,降低了水稻的SOD活性,冷浸田(冷水田、烂泥田)水稻叶片和根系受Fe2+伤害的程度高于黄泥田;Fe2+对水稻生理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叶片和根系更容易受到Fe2+的伤害;适宜的Fe2+浓度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陈正刚徐昌旭朱青崔宏浩卢松李剑张德平古雁兵
关键词:冷浸田FE^2+水稻PODSODMDA
冷浸田中H_2S对水稻毒害作用及改良措施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冷浸田的类型、特点以及中低产的原因,概述了硫在土壤中的形态,探讨了硫化氢(H2S)对土壤结构以及水稻的形态,产量,品质的影响,总结了针对冷浸田中硫化氢的改良措施。
林海波朱青陈正刚张钦
关键词:冷浸田水稻硫化氢
亚铁对水稻分蘖期植株性状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水稻田亚铁过量会对水稻产生毒害作用,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入不同量FeSO4·7H2O对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田中FeSO4·7H2O施入量大于744kg/hm2时,水稻分蘖期株高和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试验田中FeSO4·7H2O施入量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为冷浸田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崔宏浩陈正刚朱青张钦李剑卢松张德平古雁宾
关键词:水稻分蘖期植株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