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303)

作品数:17 被引量:123H指数:6
相关作者:廖志华陈敏杨春贤阳义健谌容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克隆
  • 6篇基因
  • 4篇功能分析
  • 3篇银杏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基因克隆
  • 3篇发根
  • 2篇中华芦荟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胁迫
  • 2篇农杆菌
  • 2篇转移酶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胁迫
  • 2篇芦荟
  • 2篇萝卜
  • 2篇胡萝卜
  • 2篇根癌

机构

  • 18篇西南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西藏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廖志华
  • 15篇陈敏
  • 9篇杨春贤
  • 4篇阳义健
  • 4篇刘万宏
  • 3篇谌容
  • 3篇潘夕春
  • 2篇谈锋
  • 2篇张明生
  • 2篇张婷婷
  • 2篇彭梅芳
  • 2篇兰小中
  • 2篇李郑娜
  • 2篇冯国庆
  • 2篇成瑜
  • 2篇唐俊
  • 2篇杨颖舫
  • 1篇龚一富
  • 1篇吴能表
  • 1篇张富生

传媒

  • 4篇中草药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IspF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RACE技术,从银杏中获得MEP途径中的第5个酶2-C-甲基-D-赤藓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IspF)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GbIspF(GenBank登录号:EF062579)。该基因cDNA全长为897bp,包含72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在GbIspF的N-端有一个长为59个氨基酸残基的质体转运肽;序列多重比对表明GbIspF与其他植物IspF同源。利用半定量RT-PCR对GbIspF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bIspF在银杏根、茎、叶、果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较大,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功能互补分析表明GbIspF能推动工程菌XL1-Blue+pTrcGbIspF+pAC-BETA超量表达β-胡萝卜素,在颜色互补平板上呈现β-胡萝卜素特有的橘黄色,证实GbIspF具有典型的IspF基因功能。
彭梅芳阳义健杨春贤陈敏廖志华
关键词:银杏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表达载体在三分三发根中的高效表达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遗传转化体系及在三分三发根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由种子直接萌发得到无菌苗,建立了三分三的无菌苗培养系统。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导入经过“disarmed”改造的根癌农杆菌C58C1(携带pRiA4质粒),获得了携带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C58C1工程菌。取生长良好的幼嫩真叶作为外植体,在乙酰丁香酮的诱导下用重组C58C1进行感染,诱导发根。选取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支多的发根单克隆进行继代培养。经过3次继代培养,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用于验证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是否整合到三分三发根基因组内。结果建立了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遗传转化体系,发根诱导频率达到100%,PCR检测表明pRiA4和pCAMBIA1304+质粒共转化率达到32%。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在三分三发根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实现基于发根的三分三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
潘夕春陈敏张磊廖志华张明生
关键词:三分三发根共转化
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2009年
以拟南芥花为材料,应用RT-PCR方法克隆拟南芥茉莉酸甲酯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CAMBIA1304+为基本载体构建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AtJMT.克隆到的AtJMT编码区序列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该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3.37 kD,等电点为5.18.三级结构预测表明其具有典型的羧基甲基转移酶蛋白功能域甲基供体的结合位点,蛋白质三维模型具有典型的甲基转移酶的蛋白立体结构.获得的工程菌可用于遗传转化长春花等,为萜类吲哚生物碱代谢工程新型策略奠定基础.
张婷婷杨春贤王宏哲廖志华
关键词:克隆生物信息学
萝芙木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以萝芙木叶片为材料,应用RT-PCR方法首次克隆了萝芙木萜类吲哚生物碱(terpeno id indo le a lka lo ids,T IA s)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异胡豆苷合成酶(strictos id ine syn thase,STR)基因(G enB ank登录号DQ 0170054)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CAM B IA 1304为基本载体构建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 B IA 1304+-R vSTR.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编码区长度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的多肽,其理论分子量为38.2kD,等电点为5.2,N-端有一长度为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延伸链和不规则盘绕是R vSTR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而α-螺旋和β-转角则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同源性分析表明,R vSTR和其它植物来源的STR同源;采用M EGA 3构建了具代表性的植物STR的分子系统发育树,首次提出植物来源的STR分为2种类型,即STR 1和STR 2,其中来源于能够产生T IA s的植物的STR属于STR 2类型.
王泓谌容陈敏孙敏廖志华
关键词:萝芙木异胡豆苷合成酶克隆生物信息学
曼地亚红豆杉MEP途径上MECT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紫杉醇作为20世纪后期发现的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对许多肿瘤,尤其是对肺癌、晚期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与爱滋病相关的 Kaposi’s sarcoma 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紫杉醇将仍然是治疗癌症的首选...
王伟任肃霞刘万宏张婷婷陈敏廖志华
关键词: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
文献传递
水分胁迫对中华芦荟部分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了水分胁迫处理对药用植物中华芦荟的甙、多糖、总糖、可溶性糖、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甙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水分胁迫增加了单位干质量叶片中的甙含量;叶片中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多糖含量明显下降,总糖的含量也不断减少;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受到水分胁迫的中华芦荟与对照比较,整株、地上部分和根的鲜重均下降,并且胁迫强度愈大降低愈多.说明随着水分胁迫不断增加,中华芦荟次生代谢活跃,光合作用减弱,同化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甙的含量,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总量不断减少,而在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与其增强植物抗性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干旱失水,芦荟多糖含量及生物量的减少降低了芦荟的经济价值.
兰小中杨春贤陈敏谈锋廖志华
关键词:中华芦荟水分胁迫药用成分
银杏HDR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摘要)(英文)
2010年
[目的]获得银杏HDR基因的克隆并研究HDR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RT-PCR技术获得银杏HDR的全长cDNA,命名为GbHDR(GenBank登录号:DQ364231),该基因cDNA全长为1 827 bp,包含1 42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并构建GbHDR的原核表达载体pTrcGbHDR,与原核表达载体pAC-BETA共转入大肠杆菌XL1-Blue,获得β-胡萝卜素工程菌。[结果]克隆基因实际长度为1 441 bp的GbHDR基因,该序列包含1 425 bp的HDR基因ORF,编码47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其预测分子量为53.2 kD,等电点预测为5.76。功能互补分析表明,GbHDR能推动工程菌XL1-Blue +pTrcGbHDR+pAC-BETA超量表达β-胡萝卜素,在颜色互补平板上呈现β-胡萝卜素特有的橘黄色,证实GbHDR具有典型的HDR基因功能。[结论]获得1株可高量积累β-胡萝卜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为最终实现β-胡萝卜素代谢工程提供侯选基因和作用靶点。
杨颖舫杨春贤冯国庆成瑜李郑娜陈敏廖志华
关键词:基因克隆银杏
银杏HDR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获得银杏HDR基因的克隆并研究HDR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RT-PCR技术获得银杏HDR的全长cDNA,命名为Gb-HDR(GenBank登录号:DQ364231),该基因cDNA全长为1827bp,包含142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并构建GbHDR的原核表达载体pTrcGbHDR,与原核表达载体pAC-BETA共转入大肠杆菌XL1-Blue,获得β-胡萝卜素工程菌。[结果]克隆获得实际长度为1441bp的GbHDR基因,该序列包含1425bp的HDR基因ORF,编码47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其预测分子量为53.2kD,等电点预测为5.76。功能互补分析表明,GbHDR能推动工程菌XL1-Blue+pTrcGbHDR+pAC-BETA超量表达β-胡萝卜素,在颜色互补平板上呈现β-胡萝卜素特有的橘黄色,证实GbHDR具有典型的HDR基因功能。[结论]获得1株可高量积累β-胡萝卜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为最终实现β-胡萝卜素代谢工程提供侯选基因和作用靶点。
杨颖舫杨春贤冯国庆成瑜李郑娜陈敏廖志华
关键词:基因克隆银杏
基于颠茄发根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建立被引量:3
2006年
用携带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解除武装”的重组C58C1工程菌转化颠茄无菌苗真叶,发根诱导率达100%。PCR检测证实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均能整合到颠茄发根基因组内,共转化率达30%。建立了基于颠茄发根的高效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为将托品烷类生物碱东莨菪碱的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导入颠茄,实现其次生代谢工程及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杨春贤陈敏廖志华谌容阳义健张磊
关键词:发根外源基因代谢工程
PMT和H6H双基因共转化颠茄发根的植株再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获得1,4-丁二胺-氮-甲基转移酶(putrescine N-methyltransferase,PMT)和莨菪碱-6β-羟化酶(hyoscyamine6β-hydroxylase,H6H)双基因共转化的颠茄发根的再生植株。方法选用PMT和H6H双基因共转化的东莨菪碱高产发根单克隆T4,用1/2MS+1.0mg/LNAA固体培养基培养1、5、10d后,转入1/2MS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和不定根,培养条件均为(25±1)℃,55μmol/(m2.s),12h/d。采用PCR扩增检测再生植株的PMT、H6H和NPT-。结果发根在1/2MS+1.0mg/LNA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5d后,转入1/2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60%的外植体能自发长出不定芽,1/2MS+0.1mg/LIBA固体培养基中诱导生根较1/2MS固体培养基强,15d产生的条数平均为9条,形成了完整的再生植株。PCR检测表明所有再生植株均为颠茄的转基因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了颠茄转化发根再生体系,为实现颠茄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及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杨春贤周启贵陈敏彭梅芳张婷婷张磊廖志华
关键词:发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