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174)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焦珣王寒梅吴吉春叶淑君严学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地面沉降
  • 3篇沉降
  • 2篇地铁
  • 2篇地质
  • 2篇隧道
  • 2篇隧道沉降
  • 1篇地下水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防治
  • 1篇灾害防治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地区
  • 1篇上海轨道交通
  • 1篇排涝
  • 1篇模糊层次分析...
  • 1篇轨道交通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上升

机构

  • 5篇上海市地质调...
  • 4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焦珣
  • 3篇王寒梅
  • 2篇叶淑君
  • 2篇吴吉春
  • 1篇吴建中
  • 1篇严学新
  • 1篇张欢

传媒

  • 1篇世界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水利规划与设...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软土地区地铁道床沉降特征及其诱发因素分析
2016年
以上海4条地铁线路道床长期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地铁隧道的纵向沉降特征;结合该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地铁隧道沉降与下卧层地层结构、浅部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区域地面沉降三个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地铁隧道下卧地层结构差异是地铁隧道沉降差异性的重要地质环境因素,深基坑降排水引起降水目的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降水目的层以及相邻软黏性土层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导致以降水目的层上覆软黏性土层为承载体的地铁隧道也随之发生沉降,区域地面沉降也是地铁隧道沉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焦珣吴建中王寒梅吴吉春叶淑君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下水地面沉降
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的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策略研究的一个考虑因素,主要通过分析对比黄浦江外滩防汛墙沉降监测结果与工程沿线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以及海平面上升对防汛墙防御能力的影响,得到区域地面沉降对防汛墙沉降作用明显、地面沉降叠加了海平面上升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城市防洪(潮)排涝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下的未来地面沉降防治策略,包括重大市政工程地面沉降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实施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建立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等。
王寒梅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防洪排涝
上海市有效地面沉降容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上海目前微量沉降及城市安全设防高要求的条件下,地面沉降的防治战略应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影响因素。由人类经济与工程等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具有可控性。有效地面沉降容量即城市环境承载与灾害防御可承受的最大允许沉降量。从上海城市雨水排涝入手,以两种排涝模式的主要设计标准为约束条件,探讨不同分区最大允许沉降量的确定方法,为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
上海市沿江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对上海市沿江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现状及成因开展分析总结,并在Mapgi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和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上海市沿江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取得的评价成果可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张欢焦珣
关键词:地面沉降模糊层次分析法
上海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轨道交通沉降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研究对轨道交通安全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地质环境出发,在总结工程地质条件和区域地面沉降特征的基础上,以3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分析了这3条线路地铁隧道运营期间的沉降规律特征。通过分析影响地铁隧道沉降的各风险因素与沉降变形之间的关系特征,建立了包括地质条件、区域地面沉降、周边工程建设、轨道交通结构差异、轨道交通沉降特征在内的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3条线路进行了沉降风险评估。
焦珣严学新王寒梅吴吉春叶淑君
关键词:风险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