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546)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黄东杨金凤彭皓章饶香甘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纳米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疼痛
  • 2篇皮素
  • 2篇鞘内
  • 2篇小鼠
  • 2篇吗啡
  • 2篇纳米管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 2篇内皮素-1
  • 2篇骨转移
  • 2篇癌痛
  • 2篇癌性
  • 1篇单壁
  • 1篇单壁碳纳米管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湘雅...
  • 7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黄东
  • 2篇杨金凤
  • 2篇彭皓
  • 2篇阎雪彬
  • 2篇甘丽
  • 2篇章饶香
  • 1篇赵卓扬
  • 1篇杨慧
  • 1篇胡蓉
  • 1篇谷思汉
  • 1篇吴礼平
  • 1篇刘际童
  • 1篇李欣
  • 1篇廖潜
  • 1篇徐慧巧
  • 1篇曹启旺
  • 1篇张先红
  • 1篇王林纤
  • 1篇颜辉
  • 1篇刘静

传媒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肿瘤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方法修饰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并检测其稳定性及分散性。方法:首先采用水合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然后用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其表面形态结构进行表征。我们首次用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PEG2000和人血清对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通过共价结合或表面吸附的方式进行表面嫁接,并利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新合成的这三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形貌,结构和晶粒粒径进行表征。对这三种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时间沉降曲线进行分析。在分散性上通过检测这三种羟基磷灰石复合物悬浮液在不同pH值下的Zeta电位并绘制Zeta-pH曲线。结果:我们发现CTAB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悬浮液的悬浮稳定性最佳,其次是PEG2000,最后是人血清。在pH=7.0时,CTAB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值是25.68 m V,而PEG2000修饰的Zeta电位是4.32m V,人血清修饰的Zeta电位是-13.23m V。结论:CTAB表面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相对于其它两种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悬浮稳定性,与DNA/RNA结合能力更强。本课题的结果给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载体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望利用亲和力更高的基因载体实现基因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沃黄东胡霞黄苏萍孔高茵刘际童
关键词:纳米复合物羟基磷灰石CTAB人血清表面修饰
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NR2B-shRNA干扰质粒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用于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shRNA干扰质粒复合物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小鼠的基因沉默效果。方法:先将整合了NR2B目的基因的pYr-1.1-hU6-EGFP(带绿色荧光)质粒进行扩增,抽提,消毒浓缩,浓度纯度测定,以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NR2B-shRNA干扰质粒;将难溶于水的单壁碳纳米管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超声振荡法制备成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f-SWNT)混悬液,通过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与NR2B-shRNA的结合情况;选取雄性清洁级成年C57BL/6小鼠40只,体重18~23 kg,随机分为5组(n=8):空白组(C组),假手术组(S组),实验组(A组),阳性对照组(P组),阴性对照组(N组);分别行鞘内注射,7天后建立福尔马林炎性痛小鼠模型,测定术后1 h自发痛行为学改变,取脊髓L4~6节段采用RT-PCR法检测NR2BmRNA表达。结果:获得能够稳定表达的NR2B-shRNA干扰质粒;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修饰单壁碳纳米管能形成较稳定的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混悬液;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能与NR2B-shRNA干扰质粒很好地结合,其结合最佳质量比为1:3.5;对于福尔马林所致的Ⅰ相急性痛,所有组间的急性期伤害性反应无差别(P〉0.05),阳性对照组(P组)和实验组(A组)小鼠对福尔马林所致的Ⅱ相持续痛的伤害性反应显著降低(P〈0.02);阳性对照组(P组)和实验组(A组)小鼠脊髓NR2BmRNA表达均低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能与NR2B-shRNA干扰质粒很好地结合形成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NR2B-shRNA干扰质粒复合物;鞘内注射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用作基因载体能有效转染NR2B-shRNA干扰质粒复合物行NR2B基因沉默,抑制小鼠脊髓NR2B基因表达,减轻福尔马林Ⅱ相痛行为学。
甘丽阎雪彬章饶香黄东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炎性痛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英文)
2013年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修饰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COOH/CTAB),并对原始单壁碳纳米管(SWNTs)与羧基化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COOH)进行材料学特征比较。通过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实验对SWNTs、SWNT-COOH和SWNT-COOH/CTAB的细胞毒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羧基化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比原始单壁碳纳米管的毒性小,单壁碳纳米管经羧基化后其毒性降低;浓度及时间曲线显示SWNT-COOH/CTAB的毒性与表面活性剂CTAB相关,CTAB和 SWNT-COOH/CTAB的细胞毒性在低浓度范围内(0.5-25μg/mL)是可接受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在低浓度范围(0.5-25μg/mL)内可以较安全地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甘丽阎雪彬杨金凤谷永红黄东章饶香黄利华
关键词:碳纳米管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毒性酸化凋亡
内皮素轴与癌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癌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由于癌痛发生机制多样化及阿片类药物的局限性,癌痛效果仍不佳,所以亟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现已制备大量成熟的癌痛模型,为癌痛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内皮素轴包括内皮素及其受体。大量研究表明,在癌痛的发生发展中,内皮素通过激活内皮素受体而介导癌痛,且各种内皮素受体阻断剂干预癌痛的作用也得到了证实。同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在内皮素轴介导的癌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内皮素轴及TRPV1可能成为癌痛治疗新靶点。
唐轶珣黄东
关键词:内皮素-1内皮素受体癌痛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啮齿类动物疼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一直以来,缺乏准确、客观、统一的疼痛行为学评估标准是制约疼痛研究的重要瓶颈。疼痛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啮齿类,所以如何准确评估啮齿类动物的疼痛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新的疼痛评估方法。如何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增加实验的精确度和灵敏性,减少实验误差成为疼痛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自发痛、诱发痛和运动行为三大类评估方法的适用对象和优劣对啮齿类动物疼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彭皓黄东
关键词:疼痛行为学啮齿类动物
爆发痛的特征及发病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爆发痛是在已用阿片类药物对患者的稳定形式的疼痛进行了充分治疗的基础上,仍然出现的短暂剧烈发作的恶性疼痛。虽然近年来对爆发痛的研究不断深入,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全部机制仍然未明。由于它给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所带来的巨大不良体验,以及它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对爆发痛的合理认识和有效管理便具有了较高的重要意义。本文就爆发痛的分类、评估、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赵卓扬黄东
关键词:癌症阿片类
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6例CIBP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入吗啡组(A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地塞米松)。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第1、3、7天评定11点数字评分量表(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评分、每日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和SF-36量表评分。治疗开始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和胃动素以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结果:B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治疗开始后第1、3、7天的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少于A组(P<0.05);2组治疗后的NRS-11评分均<2分,但2组之间NRS-11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开始后第3和7天的SF-36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均较A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开始后第7天,2组的血浆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血浆胃动素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与鞘内泵入吗啡相比,可减少CIBP的爆发痛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减轻吗啡耐受,增强镇痛效果。
张先红黄东杨金凤杨弘彪唐轶徇刘景诗黄玉梅陈师王林纤彭海燕
关键词:癌性骨痛吗啡地塞米松
老年人常见慢性疼痛的评估和诊治被引量:8
2014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1].尽管慢性疼痛对各年龄阶段人群的生活质量均有较大影响,但是对老年人的影响尤为显著[2].由于患有较多基础疾病,慢性疼痛的老年人更容易经历功能受限、抑郁和焦虑,导致社会交际能力降低、睡眠和食欲障碍等,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了治疗费用[3].研究表明,由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沟通困难导致对老年人疼痛强度的评估困难,且老年人生理、心理的改变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倪云成廖潜胡蓉黄东
关键词:疼痛
普瑞巴林联合鞘内输注舒芬太尼治疗骨转移癌爆发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鞘内输注舒芬太尼治疗骨转移癌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爆发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普瑞巴林+鞘内输注舒芬太尼组,n=20),B组(安慰剂+鞘内输注舒芬太尼组,n=20)和C组(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组,n=20)。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3组患者治疗后基础痛及爆发痛的强度,并观察爆发痛的发作频率、总体满意度(general satisfaction,G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患者的基础痛及爆发痛VAS评分和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GSS最高(P<0.05),恶心呕吐、嗜睡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少。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鞘内输注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基础痛和爆发痛。
曹启旺黄东徐慧巧吴礼平谷思汉
关键词:普瑞巴林舒芬太尼鞘内输注
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的优化与评价
2021年
目的制备优化的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根据吗啡和内皮素-1(ET-1)注射的不同次数和天数制备4组模型小鼠,通过比较行为表现和痛阈变化,选出优化的癌性爆发痛模型;通过观察该组小鼠行为变化和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造模后第16~18天,四次组(QID组)、三次组(TID组)和两次组(BID组)先后出现吗啡过量表现和痛阈升高,一次组(QD组)镇痛良好,且第3天痛阈下降;QD组在ET-1注射后10 min痛阈迅速下降,30 min痛阈回升。结论连续3 d每天注射吗啡和ET-1各1次建立的癌性爆发痛优化模型与人类癌性爆发痛表现高度相似。
杨慧李欣刘静黄东颜辉
关键词:骨转移内皮素-1吗啡小鼠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