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3)

作品数:40 被引量:221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靖平国效峰魏钦令康庄张晋碚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精神分裂症
  • 30篇分裂症
  • 12篇精神病
  • 9篇首发
  • 9篇前驱期
  • 7篇综合征
  • 7篇成像
  • 6篇首发精神分裂...
  • 6篇精神分裂症患...
  • 6篇高危
  • 5篇张量成像
  • 5篇弥散
  • 5篇弥散张量
  • 5篇弥散张量成像
  • 5篇高危人群
  • 5篇白质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脑白质
  • 3篇问卷

机构

  • 15篇中南大学湘雅...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中南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赵靖平
  • 13篇国效峰
  • 9篇魏钦令
  • 7篇康庄
  • 7篇郑俩荣
  • 7篇张晋碚
  • 6篇陈发展
  • 6篇李雷俊
  • 6篇赵旭东
  • 4篇吴小立
  • 4篇王璐
  • 4篇贾竑晓
  • 3篇连楠
  • 3篇马辛
  • 3篇易正辉
  • 3篇韩自力
  • 3篇胡国芹
  • 3篇吕海龙
  • 2篇唐艳霞
  • 2篇吕钦谕

传媒

  • 9篇国际精神病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精神科杂...
  • 4篇中华行为医学...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心理学进展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多态性rs821597与脑白质完整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多态性rs821597与健康志愿者脑白质完整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60名健康志愿者根据基因DISC1多态性rs821597进行分型,分为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41名)和非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19名),并对所有受试者脑部进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以DTI-studio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在SPM软件中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得两组FA差异统计参数图.结果 在P<0.05(FDR校正后)水平下,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右侧尾状核区[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所(MNI)坐标:14,0,16;体素集=138体素]、左侧尾状核区(MNI:-14,0,16;体素集=23体素)白质FA值较非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低.未发现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有脑区FA值较非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高.结论 DISC1多态性rs821597可能与人类脑白质完整性相关.
魏钦令王雁新李雷俊郑俩荣刁飞慈康庄吴小立国效峰张晋碚赵靖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复发率高,给患者以及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以及精神负担。尽管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都在逐渐进步,但还远远达不到治愈的效果,患者通常需要多次住院以及终身服用抗精神病性药。
王璐陈发展赵旭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干预高危人群终身性疾病心理治疗精神病性
大鼠依恋学习的神经机制
2013年
母婴依恋是依恋关系的一种类型,在生命中最早出现、保持时间最长,是使婴儿免于伤害具有生物进化意义的生存策略,是日后所有人际关系的“原型”。不良依恋关系和常见精神疾病发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早年母婴关系疏离或缺失亦成为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
尹肖雯赵旭东
关键词:依恋神经机制生物进化
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精神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认知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6月(2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阴性症状、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明显降低,PS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χ2=8.7919,P=0.0030)。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抑郁、焦虑,恢复其自尊和自知力,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临床应用价值高。
祁继鹏平丽慧魏冬吴光现潘振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疗效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临床评估及神经心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临床评估及认知神经功能改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贾竑晓尹梦雅马辛赵靖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多巴胺D2受体基因rs180049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rs180049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及其与性别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TaqMan法检测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9名健康对照(对照组)DRD2基因rs18004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或对照组不同性别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或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DRD2 rs1800497位点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
邢晓萍胡国芹杨程青吕钦谕赵静禹顺英易正辉何永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第8届国际早期精神病大会纪要
2014年
由国际早期精神病协会组织的第8届国际早期精神病大会于2012年10月11日至2012年10月13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约六百余人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的代表。会议的主题为“早期精神病,从神经生物学到公共政策”,并围绕有关早期精神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学、症状筛查、病因、生物学标记、机构设置、干预方式、结局以及长期追踪等几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贾竑晓
关键词:精神病神经生物学生物学标记公共政策流行病学
大学新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的自杀态度等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广西医科大学2009级5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9.07%,大学新生对自杀的性质、对安乐死的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2.5分-〈3.5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持肯定和宽容的态度(≤2.5分)。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对自杀的性质、对安乐死的态度倾向于认可和宽容,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则倾向于否认和排斥,个体的自尊水平较高。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获得的总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较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情绪,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消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总分3个指标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14,-0.020)。结论:抑郁、消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
郭文斌张剑冯小瑜廖剑林展肖常青刘建荣赵靖平
关键词: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大学新生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多态性与早发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TaqMan荧光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315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起病年龄<18岁)和39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TH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rs2070762、rs6356及rs11042978 3个多态位点,并对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患者组与对照组单位点分析显示,rs2070762[x2=1.12,自由度(df)=1,P=0.290;x2 =1.75,df=2,P=0.417]及rs6356(x2=1.71,df=1,P=0.190;x2=2.86,df=2,P=0.239)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1042978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df=1,P =0.034;x2=6.35,df=2,P=0.042),但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体型分析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由rs2070762-rs6356-rs11042978组成的单体型A-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12),但经Permutation校正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4,P=0.104).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可能不是早发精神分裂症的易患基因.
吕钦谕马连华刘传军胡国芹李君张晨卢卫红禹顺英易正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有无冲动行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有、无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不同。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是否有冲动伤人行为分为有冲动行为组(17例)和无冲动行为组(24例),以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脑白质的完整性,以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两组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1)有冲动行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左侧中央前回(MNI:x=-28.00,Y=-28.72,z=-54.71;体素集合数=79)、小脑前叶(MNI:x=-22,Y=-56,z=-28;体素集合数=130)和枕叶(MNI:x=-6,Y=-72,Z=6;体素集合数=54)区白质FA值低于无冲动行为组。(2)未发现有冲动行为组脑白质FA值高于无冲动行为组。结论左侧中央前回、小脑前叶和枕叶脑白质的完整性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冲动行为有关。
魏钦令韩自力吴小立康庄李雷俊郑俩荣国效峰赵靖平张晋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