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6)

作品数:16 被引量:259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晓捷张霆魏小平彭容刘友学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儿童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4篇干预
  • 3篇学龄
  • 3篇学龄前
  • 3篇学龄前儿童
  • 3篇膳食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随访
  • 2篇尿液
  • 2篇尿液筛查
  • 2篇贫血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A缺乏
  • 2篇疗效

机构

  • 6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复旦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佳木斯大学附...
  • 2篇佳木斯大学康...
  • 2篇佳木斯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成都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黑龙江省小儿...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大邑县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作者

  • 5篇张霆
  • 5篇李晓捷
  • 3篇李廷玉
  • 3篇梁小华
  • 3篇刘友学
  • 3篇彭容
  • 3篇魏小平
  • 3篇张淑一
  • 2篇陈洁
  • 2篇陈藜
  • 2篇庞伟
  • 2篇徐虹
  • 2篇张延峰
  • 2篇姜志梅
  • 2篇吴琼
  • 2篇于洋
  • 2篇李烨
  • 1篇曹云
  • 1篇陈超
  • 1篇赛依帕

传媒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慢性肾脏病性别差异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兰州地区儿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尿液异常率病率和性别差异.方法 收集初中一年级12 ~ 13岁儿童的中段晨尿,采用尿十项试纸条做快速尿液比对筛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儿童3 972名,总的尿液异常率为14.9%,其中男性为12.8%(313/2442),女性为18.2%(279/1 530),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7,P<0.01).在12 ~ 13岁年龄段儿童中,女性较男性的尿液异常检出率更高.女性血尿和白细胞尿检出率较男性明显升高(12.3%vs.1.7%,x2值分别为17.52,7.95,P均<0.01).但在女性中,其血尿与血尿合并蛋白尿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样本量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兰州地区12~13岁年龄段儿童的CKD尿液异常率筛查,男女之间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性血尿和白细胞尿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
高明东高霞徐虹赛依帕曹晓峰游文平雷晓燕
关键词: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性别
无症状性血尿患儿分级诊疗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旨在通过在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并进行无症状性血尿患儿分级诊疗实践性研究,探索和完善"上海市学校尿液筛查网络化建设"的有效模式。方法 2013—2014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通过疾病筛查监测网络构建、相关临床数据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区级医院开设专病门诊等三方面在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试点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并对这两个区在学校尿液筛查中发现的隐血或蛋白尿(本研究不对蛋白尿者进行分析)学生实施无症状性血尿分级诊疗。结果分级诊疗的构建:形成由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学校尿液筛查机构(一级)、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三级)构建的疾病筛查监测网络;开发并应用互联网尿液筛查数据库,对在区级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随访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协助区级医院组建儿童肾脏病诊疗队伍和开设尿液筛查专病门诊。分级诊疗的实践:共筛查上海市嘉定区和宝山区20所初中4 930名学生,发现隐血和(或)蛋白尿70例(1.42%,70/4 930);区级医院首诊69例(首诊率为98.6%,69/70);达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转诊标准2例,实际转诊1例(1/2),经评估为单纯性镜下血尿转回区级医院随访;区级医院单纯性镜下血尿随访20例(100.0%,20/20)。信息化管理:对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综合数据登记系统和电子登记表,信息化管理达到100%。结论无症状性血尿分级诊疗的可行性强,能提高学校尿液筛查异常者的就诊率和随访率,是实现上海市学校尿液筛查网络化建设的有效模式,有望成为儿童慢性肾脏病二级预防的有力手段。区级医院儿科医师经过专科培训后可以承�
龚一女徐虹沈茜李正秀谢岳林蒋惠芬陆文翟亦晖方晓燕
关键词:儿童无症状性血尿
基于循证医学的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新进展被引量:13
2020年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其康复干预措施众多,给临床方案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根据循证医学研究,有效的脑瘫预防措施包括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硫酸镁和新生儿治疗性低温。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包括限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目标导向性活动运动集成法、注射肉毒毒素后的作业治疗、移动性训练、跑步机训练、运动观察疗法、目标导向性训练、双侧训练、口腔感觉运动、口腔感觉运动加电刺激、垫脚石3P计划、接受与承诺疗法等。有效的药理学、外科干预措施包括鞘内注射巴氯芬、肉毒毒素、肉毒毒素结合系列石膏固定、地西泮、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髋关节监测等。
李晓捷梁玉琼
关键词:脑性瘫痪早期干预运动干预
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陈美慧李晓捷汤敬华徐磊冯姝刘雨娇
关键词:婴幼儿
高危儿肾盂扩张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了解肾盂扩张在高危新生儿群体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分析肾盂扩张在高危儿群体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产科及新生儿科收治的960例分娩的高危儿,在孕28周及分娩后48 h分别进行1次胎儿及新生儿泌尿系B超筛查,采用Grignon方法进行肾盂扩张程度分级,并进行生后随访3年.分析高危儿肾盂扩张发生相关的人口学特征、孕产妇因素、胎儿及新生儿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儿发生肾盂扩张的危险因素.结果 (1)筛查的960例高危儿中,泌尿系B超异常103例,其中不明原因肾盂扩张87例(占高危儿9.1%),先天性肾脏及泌尿道异常16例(占高危儿1.7%).(2)根据肾盂扩张程度分组,Grignon Ⅰ级68例,男∶女=5.8∶1,肾盂扩张侧左∶右=1.91∶1;GrignonⅡ级19例,男∶女=5.33∶1,左∶右=2.12∶1.(3)生后随访3年肾盂扩张消失48例,占不明原因肾盂扩张患儿55%,其中68例Grignon Ⅰ级患儿40例有肾盂扩张消失(59%),19例GrignonⅡ级患儿有8例肾盂扩张消失(42%);(4)高危儿肾盂扩张危险因素:男性出现肾盂扩张的风险是女性的4.368倍(95% CI:2.33~ 8.189,P<0.05);低出生体重儿出现肾盂扩张的风险是适于胎龄儿的22.434倍(95% CI:5.883~ 85.547,P<0.05).结论 (1)高危儿肾盂扩张发生率9.1%.胎儿期或新生儿期Grignon Ⅰ~Ⅱ级肾盂扩张缓解率高;胎儿期或新生儿期GrignonⅢ级及以上肾盂扩张合并有先天性肾脏及泌尿道异常可能性高.(2)男性高危儿发生肾盂扩张的风险高于女性,低出生体重高危儿发生肾盂扩张的风险高于适于胎龄儿.
付倩樊丽容沈颖周高俊伊慧珍孙宁王佳梅贾立群王晓曼王辉
关键词:高危肾盂扩张随访研究
农村地区婴幼儿离乳食的干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索我国农村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离乳期家庭膳食改善方法,观察离乳食干预对预防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短期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赵县农村6~11月龄儿童家长进行增加瘦肉摄入和增加蔬菜摄入的健康教育,评估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的喂养行为和升高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9和114名儿童完成了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相对于人选时,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自身Hb浓度升高值为(2.65±14.38)g/L,高于对照组[(-0.18±11.2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升高为(8.33±15.85)g/L,高于对照组[(4.32±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的食物种类多样率(89.9%)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83.1%)与对照组(86.8%)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405)。干预组的儿童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24h瘦肉食人量[依次为(6.94±9.07)g和(7.96土13.90)g5皆高于对照组[依次为(2.42±6.10)g和(4.54±9.19)g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24)。结论通过家庭膳食干预,离乳期儿童的食物种类和瘦肉食人增加,Hb水平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患病率降低。儿童24h瘦肉食人量有所增加,虽然仍低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推荐量,但是营养改善效果已经明确初显。
张淑一殷妍王现华关宏岩刘彩芳黄健马丽霞朱宗涵张霆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农村
中国十二省市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64
2018年
目的了解中国1~6岁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患病率、脑瘫类型、病因及防治状况等。方法对调查省份的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农村以村为单位,以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各半、各年龄组儿童比例均衡为原则,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多中心协作、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调查范围为黑龙江、北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南、广西、广东、重庆、青海共12省市自治区,样本量为323 858人。结果脑瘫发病率为2.48‰(155/62 591例),患病率为2.46‰(797/323 858例)(1~6岁)。各地区脑瘫患病率有所不同,青海省患病率最高为5.40‰(54/9 998例),山东省患病率最低为1.04‰(47/45 133例)。男童患病率为2.64‰(461/174 391例),女童患病率为2.25‰(336/149 467例),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7例脑瘫各型所占比例:痉挛型58.85%(469/797例),混合型13.17%(105/797例),不随意运动型9.79%(78/797例),肌张力低下型8.28%(66/797例),共济失调型6.25%(52/797例),强直型3.39%(27/797例)。排在前3位的主要病因及风险因素:母亲是否长期接触有害物理因素,儿童的同辈、父母辈、(外)祖父母辈等三辈亲属中是否有出生缺陷,新生儿期是否患过重度黄疸或迁延性黄疸。797例脑瘫患者中79.67%能在当地得到及时发现和诊治,19.93%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诊治,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治的场所以综合医院(42.97%)、妇婴医院(27.03%)和儿童医院(20.31%)为主。797例脑瘫患儿的主要康复途径:34.58%在医院或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31.61%在社区(包括家庭)接受康复治疗,33.80%主要在机构接受康复治疗,也可在社区得到一定程度地康复治疗或指导。结论中国脑瘫患病率与国际脑瘫患病率的平均水平接近,
李晓捷邱洪斌姜志梅庞伟郭津祝丽玲吕智海王立苹孙奇峰姚松坡孙颖郭岚敏李兴洲
关键词:脑性瘫痪流行病学患病率康复
河北省赵县6~23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赵县6-23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赵县农村6-23个月儿童。16个乡镇全部纳入,根据各村的人口总数,采用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共抽取160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7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经过改编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化的妇幼卫生家庭调查工具,应用智能手机调查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应用HemoCue HB201+血红蛋白仪检测末梢血血红蛋白,取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 1 109名儿童的血红蛋白值平均值为(106.0±14.0)g/L,贫血患病率为55.9%,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个月组最高(72.7%),18-20个月组最低(41.4%)。轻度贫血占78.4%,其次是中度贫血,占20.0%,重度贫血仅占1.6%。290名儿童的血清铁蛋白中位数为7.35g/L,铁缺乏率为93.5%。贫血患儿肯定有铁缺乏。男童、9-11月龄、剖腹产、未断奶、昨天未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补铁药物、未达到推荐的膳食频率更容易发生贫血。结论赵县6-23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很高,绝大多数为轻度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不合理的喂养是贫血的重要相关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家长不正确的喂养行为,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
张延峰于洋刘彩芳王现华王玮吴琼张淑一李烨陈藜张霆
关键词:贫血患病率影响因素儿童
遗传代谢病高危新生儿病因谱及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遗传代谢病(或称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高危新生儿的病因谱及发病特征。方法:联合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2007年9月—201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859例IEM高危新生儿进行血尿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并对确诊为IEM患儿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859例IEM高危新生儿中共诊断IEM22例(2.7%),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1例(50%),以枫糖尿病(7例)多见;有机酸代谢病11例(50%),以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多见。22例IEM患儿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在出生后一个短暂的"正常"期后起病,以拒食、呕吐、惊厥发作等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结论:高危新生儿IEM病因谱复杂多样,以甲基丙二酸血症和枫糖尿病最多见,临床应重视早期联合运用LC-MS/MS和GC-MS技术对NICU中IEM高危新生儿进行IEM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陆炜曹云陈超周文浩杨毅孙卫华吴弘疆罗飞宏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新生儿质谱
重庆市巴南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膳食筛查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基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VAD)筛査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学龄前儿童VAD和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为进一步VAD膳食干预提供有效的筛查工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巴南区3所幼儿园。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检、最近2周患病情况询问、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参考儿童健康营养得分(Hu SKY)方法,构建筛查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的健康营养评分模型(HNSP)。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92名学龄前儿童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孩229名,女孩263名,平均年龄(4.54±0.87)岁,身高(107.50±7.20)cm,体质量(18.42±3.41)kg。HNSP共建立10个分条目,分别为谷薯类得分、蔬菜类得分、水果类得分、畜禽肉类得分、鱼虾类得分、蛋类得分、豆类和豆制品得分、奶类和奶制品得分、其他食物得分和强化食品以及补充剂得分。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HNSP累积分值与膳食能量或大多数营养素摄入量正相关;除与血浆维生素A有显著相关性外(P<0.01),与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其他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浆铁和血浆锌)均无相关性(P>0.05)。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累积分值70分为判断有维生素A营养风险的临界点,HNSP评价和金标准筛检MVAD/VAD和VAD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检的灵敏度为87.98%,特异度为17.95%。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HNSP内在一致性好(Cronbachα系数=0.86)。重复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次HNSP累积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评价的重复性较好(Kappa值=0.61)。结论构建的HNSP评价膳食整体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好,重复性和准确性达到一定标准,有望成为今后针对学龄前儿童个体或群体的VAD的膳食筛查工具。建议定期在不同时间、地�
彭容魏小平梁小华杨亭徐嘉培刘友学张霆李廷玉
关键词:维生素A缺乏膳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