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21061)

作品数:64 被引量:1,164H指数:21
相关作者:马巍牛富俊俞祁浩李国玉金会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20篇建筑科学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3篇冻土
  • 31篇多年冻土
  • 17篇路基
  • 14篇冻土区
  • 12篇青藏
  • 11篇多年冻土区
  • 9篇PERMAF...
  • 8篇土路
  • 8篇土路基
  • 7篇铁路
  • 7篇公路
  • 6篇冻融
  • 6篇冻融循环
  • 5篇冻土路基
  • 5篇青藏高原
  • 5篇温度
  • 5篇黄土
  • 4篇土力学
  • 4篇热稳定
  • 4篇热稳定性

机构

  • 5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学研究院
  • 3篇兰州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交第二公路...
  • 2篇外生成矿与矿...
  • 2篇重庆能源职业...
  • 2篇天津市地下铁...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河南工业职业...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6篇马巍
  • 9篇牛富俊
  • 8篇俞祁浩
  • 8篇李国玉
  • 6篇林战举
  • 6篇金会军
  • 6篇赵淑萍
  • 6篇陈继
  • 5篇盛煜
  • 5篇胡晓莹
  • 5篇李静
  • 5篇吴吉春
  • 5篇刘华
  • 5篇穆彦虎
  • 4篇李东庆
  • 4篇鲁嘉濠
  • 4篇罗栋梁
  • 4篇冯子亮
  • 4篇温智
  • 4篇王大雁

传媒

  • 22篇冰川冻土
  • 9篇Resear...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岩土力学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理科学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Journa...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公路工程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30篇2014
  • 18篇2013
  • 11篇2012
  • 1篇201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的冻土热传导参数反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土体热参数是寒区工程温度场预测和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的参数。根据冻土温度场计算的特点,建立冻土一维相变热参数估计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得到土体温度场,基于一种非常快速的模拟退火(VFSA)算法对热参数进行反分析。考虑各个参数的敏感度因子和土体分层情况,将热参数分组、分步进行反演,克服参数较多反演困难的缺陷。以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监测断面下土体反分析为例,反演分析冻土路基下部不同土层的导热系数、体积热容量和孔隙率等参数。最后,运用参数反演结果对温度场进行预测,经检验和与实测地温对比,表明参数反分析结果可靠,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
文斌吴青柏蒋观利张鹏
关键词:多年冻土模拟退火算法
青藏直流线路冻土地基监测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继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等之后,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设的另一种新结构的冻土工程.系统地分析了青藏直流线冻土工程与其它工程的差异,并就该工程冻土基础温度、水分、应力和应变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观测要素,以及初步观测结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2011年全年观测数据分析发现,整个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反映输电线路冻土基础的不同性状和特征,可以反映影响塔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监测塔式基础底部总体处于冻结状态、塔基基本稳定,但个别监测塔基地温增温幅度、上限融化深度较大,沉降变形呈现增加趋势.鉴于工程完工和荷载作用的时效性,塔基稳定性应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为正确评价塔基稳定性,需要对塔基回填土的冻融、水热变化和塔基变形等重要过程进行长期监测研究.
俞祁浩温智丁燕生王国尚李国玉张建明
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冻融灾害防控研究被引量:31
2014年
随着我国冻土区输电线路的不断建设,冻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多年冻土与输电线路工程的关系,已成为输电线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主要就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建设所遇到的冻融灾害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相对于公路和铁路,输电线路基础均为埋入式基础,对冻土扰动强烈、传热作用突出.输电线路属于点线工程,在线路选线和设计阶段,通过输电线路选线、塔基类型的合理确定,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冻融灾害的产生.在选择塔基类型时应重视冻拔作用对塔基稳定性的影响.输电线路基础为明挖基础时,施工周期和时间的选择、施工过程的控制等对减少热扰动作用明显.随着工程同步进行的冻土基础监测,对输电线路塔基稳定性分析、工程合理转序、运营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输电线路建设中的冻土问题在不同建设阶段,防控重点均有所不同,只有全面把握,才能科学应对.
王国尚俞祁浩郭磊游艳辉王仕俊余泳
关键词:冻土输电线路
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特殊路基长期降温效果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块石路基及通风管-封闭块石基底复合路基成为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冷却路基的主要结构形式.为探明不同直径块石层的渗流特征和规律,开展了立方排列球体室内风洞试验,一方面获得了渗透率和惯性阻力系数及其与球体直径间...
张坤李东庆陶坤陈继童刚强
关键词:多年冻土
文献传递
青藏粉质黏土单向冻结冷生构造发育及冻胀发展过程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通过对青藏饱和粉质黏土进行开放条件下的单向冻结试验,并结合土样冻结过程的图像数据,分析土样在单向冻结过程中冷生构造的发育和冻胀变形的发展规律,得到以下结论:试样冻结稳定所需时间为26 h左右,基本不受顶板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土样冻结后形成不同冷生构造带的位置及薄厚与土样顶板温度(顶底板温度梯度)密切相关,顶板温度越低,微薄层状和薄层状构造带的厚度越大,最暖端厚层冰透镜体以及未冻土部分整体状构造带的厚度越小。研究结果还表明,土样的冻胀变形经历了快速冻胀、稳定冻胀和线性冻胀3个阶段,其中线性冻胀阶段是冻胀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冰透镜体生长最快的阶段。研究成果揭示了土样单向冻结过程中冷生构造发育和冻胀发展的动态过程,为冻胀机制的认识以及冻胀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提供了试验基础。
王永涛王大雁马巍穆彦虎关辉顾同欣
关键词:水分迁移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projects in permafrost regions被引量:3
2014年
Construc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permafrost engineering in China.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ransmission lin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at would b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practices.Russia has the longest history of transmission line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areas,with transmission lines(mainly 220 kV and 500 kV) spanning approximately 100,000 km.However,all countries suffer from permafrost-related tower foundation stability problems caused by freezing-thawing hazards such as frost heave and thaw settlement,frost lifting,and harmful cryogenic phenomena.As point-line transmission line constructions,the lines,poles and towers should be reasonably selected and installed with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frozen soil characteristic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reezing-thawing disasters.Reinforced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and construction in winter is also a universal practice.Moreover,facilitating engineering measures like thermosyphons ar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freezing-thawing hazards an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ower foundations.
GuoShang WangQiHao YuYanHui YouZe ZhangLei GuoShiJun WangYong Yu
关键词:PERMAFROSTANALYSIS
Long-term thermal regimes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embankments in plateau permafrost regions被引量:18
2015年
Ten years of ground temperature data(2003–2013) indicate that the long-term thermal regimes within embankments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QTR)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different embankment structures. Obvious asymmetries exist i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within the traditional embankment(TE) and the crushed-rock basement embankment(CRBE).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TE and CRBE are not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rmal stability. In contrast, the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of both the crushed-rock sloped embankment(CRSE) and the U-shaped crushed-rock embankment(UCRE) were symmetrical. However, the UCRE gav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than the CRSE because slow warming of deep permafrost was observed under the CRSE. Therefore, the UCRE has the best long-term effect of decreasing ground temperature and improving the symmetry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More gener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struction using the cooling-roadbed principle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railway and for train transport speeds of 100 km h?1. Howev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houlders, which exist in all embankments shoulders, may cause potential uneven settlement and might require maintenance.
NIU Fu unLIU MingHaoCHENG GuoDongLIN ZhanJuLUO JingYIN GuoAn
关键词:PERMAFROST
循环荷载下冻土的滞回圈演化规律被引量:27
2013年
对-1℃的冻土试样在频率5 Hz的循环荷载下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探讨了冻土在循环荷载下的滞回圈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可分为破坏型和稳定型。对于破坏型曲线,循环过程中滞回圈表现出从稀疏—紧密—略微稀疏的变化特征,滞回圈的不闭合程度和面积都呈现出从大—小—略微变大的特征;对于稳定型曲线,循环过程中滞回圈表现出从稀疏—紧密的变化过程,滞回圈的不闭合程度和面积整体上看都比较小,且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无论破坏型还是稳定型曲线,各个循环的卸载段始终表现出应变滞后于应力;对于破坏型曲线,初始循环的加载段应变滞后于应力,到一定循环次数后应变基本与应力同步,滞回圈呈柳叶型;对于稳定型曲线,初期循环的加载段应变基本与应力同步,到一定循环次数后应变超前于应力,滞回圈呈新月型。最大动应力越大,滞回圈的面积越大,每个循环中的能量耗散越多,试样越容易破坏。
焦贵德赵淑萍马巍罗飞孔祥兵
关键词:冻土循环荷载
深土冻土力学的研究现状与思考被引量:20
2012年
人工冻结技术在深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广泛使用,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认识到对深土冻土力学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对深部岩土工程的认识,在前人对深土及深土冻土理解的基础上,考虑深土冻土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及受力特点,从新的角度给出了深土冻土及深土冻土力学的概念,阐述了深土冻土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通过对深土冻土力学研究现状的分析,从深土冻土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大型模型模拟研究、理论模型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等四个角度讨论了目前室内进行深土冻土力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马巍王大雁
关键词:力学性质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运营后面临一些冻害问题及防治措施建议被引量:43
2015年
基于世界上几条多年冻土区修建输油气管道的经验,结合我国境内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漠大线)现场调查、油温监测和探地雷达等勘察结果,研究漠大线运营后可能面临的主要冻害问题、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成灾机制、管道影响,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建议及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漠大线面临的主要冻害问题包括融沉、冻胀丘、冰椎、冻土斜坡、冰刨蚀和潜在冻胀等,在管道持续运行和环境条件改变下,这些冻融灾害可能对管道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甚至破坏。现场油温监测显示,在2011年和2012年最低和最高油温分别为0.42℃和16.2℃,全年的正油温运行是造成目前管道周围冻土融沉的主要原因。冬季部分地段出现的冻胀丘、冰椎以及浮冰对管道形成一定的潜在威胁。研究成果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以及规划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输气管道、格尔木-拉萨输油管道改造工程以及其他多年冻土区输油气管道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李国玉马巍王学力金会军王永平赵迎波蔡永军张鹏
关键词:中俄原油管道多年冻土冻胀融沉冰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