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0PJ1407000)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姚敏方勇王莹顾钏俞为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哈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角膜
  • 1篇眼损伤
  • 1篇兔角膜
  • 1篇细胞
  • 1篇膜修复
  • 1篇角膜修复
  • 1篇角膜缘
  • 1篇角膜缘干细胞
  • 1篇光化学
  • 1篇缝合术
  • 1篇干细胞
  • 1篇穿透伤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顾钏
  • 2篇王莹
  • 2篇方勇
  • 2篇姚敏
  • 1篇石有振
  • 1篇俞为荣

传媒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在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观察光化学组织黏合(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技术用于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的可行性及其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完全刮除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复合培养3周,制备复合培养移植物。3~4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5~2.0kg;用0.5mol/LNaOH灼烧法于左眼制备角膜缘干细胞缺失模型,分别采用PTB技术(PTB组,n=12)及传统缝线(缝合组,n=12)缝合复合培养移植物与角膜创面。术后大体观察角膜情况,并于3d及28d取角膜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情况;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3d两组角膜透明度无明显差异;28d时PTB组角膜透明度较缝合组高,新生血管形成少。组织学观察示,术后3d两组复合培养移植物与角膜基底间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TB组程度略轻,无新生血管形成;28d时PTB组炎性细胞明显较缝合组减少,PTB组新生血管数为(2.0±0.8)个/HP,缝合组为(6.3±1.3)个/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2)。术后3d两组角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d时PTB组以上指标均较缝合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B技术可用于固定兔角膜移植物;与传统缝线缝合方法相比,PTB技术可减轻组织炎症、减少角膜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修复效果。
顾钏王莹姚敏方勇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角膜修复
免缝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术修复兔角膜穿透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免缝合光化学组织粘合术(photochemicaltissuebonding,PTB)修复角膜穿透伤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角膜穿透伤模型,伤后左眼用缝合法修复损伤,右眼以PTB技术固定羊膜封闭创面,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眼前房液渗漏清况及前房形态;评价眼内压情况;取角膜组织行组织学检测,观察角膜的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比较两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均未见眼房水渗漏,且眼前房深浅均正常无差别;PTB组见羊膜与角膜贴合紧密。PTB治疗后0,1,7d最大眼内压分别为(531.2±49.5)mmHg、(542.6±74.8)mmHg、(603.9±69.1)mmHg,明显优于缝合组[(41.3±12.7)mmHg、(142.6±25.4)mmHg、(333.3±66.7)mmHg](P〈0.01)。PTB组角膜新生血管和肉芽形成在伤后14,28及90d时明显少于缝合组。结论PTB结合羊膜是一种即时、有效封闭角膜穿透伤的方法,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缝合法。
王莹方勇俞为荣石有振顾钏姚敏
关键词:角膜眼损伤缝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