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作品数:6,574 被引量:33,952H指数:52
相关作者:刘岩陈华张全景李伟甄天民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364篇期刊文章
  • 286篇会议论文
  • 3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97篇经济管理
  • 876篇文化科学
  • 526篇医药卫生
  • 444篇政治法律
  • 312篇社会学
  • 17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3篇农业科学
  • 101篇理学
  • 73篇天文地球
  • 68篇哲学宗教
  • 59篇建筑科学
  • 41篇历史地理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6篇艺术
  • 35篇语言文字
  • 2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3篇水利工程
  • 1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17篇企业
  • 361篇实证
  • 334篇农村
  • 259篇农业
  • 200篇金融
  • 196篇城市
  • 185篇政府
  • 181篇绩效
  • 178篇实证研究
  • 174篇生态
  • 167篇旅游
  • 165篇教育
  • 162篇文化
  • 160篇高校
  • 152篇实证分析
  • 151篇影响因素
  • 141篇农民
  • 132篇资本
  • 106篇社会
  • 103篇网络

机构

  • 683篇山东大学
  • 453篇山东财经大学
  • 307篇山东科技大学
  • 283篇山东工商学院
  • 267篇山东理工大学
  • 26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60篇济南大学
  • 224篇山东经济学院
  • 218篇聊城大学
  • 216篇山东师范大学
  • 176篇山东农业大学
  • 168篇青岛农业大学
  • 16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39篇潍坊医学院
  • 133篇曲阜师范大学
  • 13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9篇鲁东大学
  • 124篇中共烟台市委...
  • 121篇青岛大学
  • 116篇山东建筑大学

作者

  • 35篇刘岩
  • 29篇陈华
  • 28篇张全景
  • 25篇何有琴
  • 23篇甄天民
  • 22篇杨蕙馨
  • 22篇程艳敏
  • 22篇刘亚民
  • 22篇李伟
  • 21篇罗公利
  • 21篇刘加珍
  • 20篇韩志琰
  • 20篇孟广武
  • 20篇赵芳
  • 19篇刘新民
  • 19篇朱孔来
  • 18篇张保华
  • 17篇刘涛
  • 17篇窦伟洁
  • 16篇黄昶生

传媒

  • 132篇科学与管理
  • 11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04篇东岳论丛
  • 78篇统计与决策
  • 72篇山东工商学院...
  • 70篇科技管理研究
  • 5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4篇理论学刊
  • 53篇山东理工大学...
  • 51篇山东经济
  • 46篇山东财政学院...
  • 44篇山东大学学报...
  • 43篇山东农业大学...
  • 43篇青岛科技大学...
  • 43篇经济与管理评...
  • 39篇科技进步与对...
  • 39篇卫生软科学
  • 39篇山东行政学院...
  • 35篇华东经济管理
  • 35篇山东省农业管...

年份

  • 35篇2023
  • 86篇2022
  • 103篇2021
  • 159篇2020
  • 243篇2019
  • 302篇2018
  • 323篇2017
  • 313篇2016
  • 502篇2015
  • 594篇2014
  • 630篇2013
  • 750篇2012
  • 674篇2011
  • 553篇2010
  • 660篇2009
  • 330篇2008
  • 189篇2007
  • 124篇2006
  • 42篇2005
  • 15篇2004
6,5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内在机理研究
2012年
软科学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共享视角,本文首先深入分析知识共享和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及其战略作用。然后基于知识共享理论,提出了软科学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四种模式,并指出合作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软科学平台建设也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方涛高晓瑾李海波
关键词: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
山东省四大经济区域的旅游空间联系能力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旅游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从"城市旅游"向"都市圈旅游"、"城市群旅游"的空间演变过程。旅游经济联系度和交通时空通达性是判定区域旅游空间联系能力的重要指标,经检验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运用引力模型、通达性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后得出以下结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居于首位,具有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铁路、公路时空通达性居于首位,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优势突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西部经济隆起带分别在旅游经济联系度和时空通达性水平居于末位;四大经济区域的公路通达性普遍高于铁路通达性。因此,通过区域旅游业差异化定位、优化铁路交通通达性、培育次级旅游中心城市、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以及利用政策叠加效应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是提高山东省区域旅游空间联系能力的有效途径。
王娟聂云霞张广海
职业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评价要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以山东省5所民办高校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职业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评价模型,认为教师能力评价主要可以从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发展能力3个方面进行考量,对评价要素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和重要程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建议民办高校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科学设计各项教师能力构成要素的权重,注重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的考核评价。
刘翠兰征艳珂
关键词:教师能力
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实证方法分析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如何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同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也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且大于它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但是技术创新水平对金融发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动力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金融发展水平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必须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才能实现。
蒲阿丽林冰
关键词:金融发展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
科技研发合作对企业研发绩效的效应分析——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据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山东省24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至2014年间的科技创新研发合作以及研发活动绩效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调节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企业与高校等非营利性机构之间的科技研发合作对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这种非竞争性研发合作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活动绩效,并且在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和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杨冬梅王琳孟子禾
加强我国证券市场诚信建设的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自主创新需要创业投资的支持,而创业投资的发展又离不开证券市场。目前证券市场的诚信问题非常突出,应当加强证券市场的诚信建设。一是设立蓝带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二是促使股东觉醒,加强股东治理;三是落实诚信责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四是加强投资者的权益保护,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五是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证券市场的诚信建设。
陶惠娟张伟
关键词:证券市场诚信
农村法治建设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被引量:2
2008年
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中,国家法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国家法向广大农村推进之时却面临着重重困境,广泛行之有效的是民间规则。在此情形下,探讨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关系,对于完善以国家法为主导、以民间法为补充的现代农村法律体系,是为当务之急。
汤唯
关键词:农村法治建设国家法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3
2009年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首先对比了中、美、俄、印、日五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然后具体对比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农业支持政策,总结美、俄、印、日农业发展的经验,提出适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中国由传统技术为主到以现代技术为主的农业战略转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朱瑜馨刘恒超张锦宗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支持政策
基于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形成发展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与组织结构入手,分析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发展的要素结构,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核心动力机制、外生支持促进机制以及内外生因素耦合互动机制。
曹艳英李凤霞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
基于城市环境的人才集聚研究被引量:58
2010年
城市要想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需要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环境。将影响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因素划分为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根据勒温的动力场理论分析了人才集聚的环境动力,探讨了城市环境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表明城市环境通过城市人口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成为人才聚集形成的基础,同时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体现为"放大效应"、"羊群行为"、"马太效应"和"辐射效应"。城市环境与人才集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城市人才环境磁场,形成一个循环,成为城市发展中一对不可分割的复合体。最后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改善、政府制度环境优化和对人才集聚效应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促进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优化策略。
徐茜张体勤
关键词:城市环境人才集聚互动关系
共6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