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24)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建祥肖志坚秘营昌徐泽锋秦铁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细胞
  • 8篇急性
  • 6篇髓系
  • 6篇基因
  • 6篇急性髓系
  • 5篇髓系白血病
  • 5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预后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3篇异基因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淋巴

机构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脐带血...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篇王建祥
  • 5篇肖志坚
  • 4篇秘营昌
  • 3篇秦铁军
  • 3篇徐泽锋
  • 2篇关晶
  • 2篇梁勇
  • 2篇吴玉红
  • 2篇王化泉
  • 2篇邢莉民
  • 2篇刘启发
  • 2篇张悦
  • 2篇付蓉
  • 2篇李建勇
  • 2篇刘鸿
  • 2篇王国锦
  • 2篇瞿文
  • 2篇邵宗鸿
  • 2篇刘亮
  • 2篇宋嘉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HAD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与染色体核型分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m)HAD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的疗效及染色体核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9例用(m)HAD方案诱导治疗的AMO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HAD方案具体为高三尖杉酯碱2mg/m^2,第1~7天;阿糖胞苷100mg/m^2,第1~7天,部分患者于第5、6、7天改为1.5g·m^-2·(12h)^-1;柔红霉素40mg/m^2,第1—3天。结果①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79.7%(79例中63例),部分缓解(PR)率6.3%(79例中5例),总有效率86.0%。②对75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43例,异常核型30例,未见分裂象2例;预后中等组49例,预后差组18例,意义未知组6例。核型正常者CR率及1年、3年总体生存(OS)率明显高于核型异常者(P〈0.05);但两组在无病生存(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组患者CR率85.7%,1年、3年OS率分别为75.9%、65.4%,DFS率分别为82.2%、77.9%,均明显好于预后差组(CR率61.1%,1年、3年OS率分别为51.3%、25.6%;1年、3年DFS率分别为66.7%、26.7%)(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巩固治疗疗程数对生存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采用(m)HAD方案诱导治疗AMOL患者,CR率高,缓解后巩固治疗是否充分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AMOL患者异常核型发生率和既往报道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群体发生率相似,且染色体核型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预后中等组明显优于预后差组。
张静秘营昌王迎刘兵城林冬李巍刘凯奇王慧君刘旭萍卞寿庚王建祥
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与伴重现染色体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DNA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与伴重现染色体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的关系。方法共收集625例初治原发性AML患者的骨髓、806名患者一级亲属和704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正常人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多态性。选取XRCC3-C241T不同基因型细胞系进行体外照射,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同正常人和一级亲属比较,XRCC3-C241T变异基因型(C/T+T/T)能明显提高inv(16)/t(16;16)/CBFβ-MYH11(+)AML的发病风险,风险值分别提高了6.22倍(P〈0.001)和6.99倍(P〈0.001);同正常人和一级亲属比较,RAD51-G135C纯合变异基因型(C/C)亦能明显提高inv(16)/t(16;16)/CBVβ-MYH11(+)AML的发病风险,风险值分别提高了0.87倍(P=0.010)和1.15倍(P=0.001)。经照射后,XRCC3-C241T纯合变异型HL-60细胞系CBFβ-MYH11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是野生型KG1a细胞系的59.49倍。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t(15;17)/PML—RARα(+)AML、t(8;21)/AML1-ETO(+)AML和11q23异常AML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结论XRCC3-C241T变异基因型和RAD51-G135C纯合变异基因型可显著增高inv(16)/t(16;16)/CBFβ-MYH11(+)AML发生的风险。
杨琳刘亮秘营昌李建勇马晓瑭艾晓非秦铁军徐泽锋王建祥肖志坚
关键词:疾病遗传易感性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CD34^+ CD38^-细胞群比例是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non-M3)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初治AML non-M3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和CD38的表达,测定各群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比例与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初次诱导缓解率的关系。结果显示,CD34+CD38-细胞群及其G0期的比例与染色体核型、初诊WBC计数及FLT3/ITD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诱导治疗后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相关。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中有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12.47±26.26)%,诱导停疗第7天无幼稚细胞患者CD34+CD38-细胞比例为(2.62±7.20)%(p=0.031)。诱导停疗第1天骨髓中可见幼稚细胞患者CD34+细胞群比例为(17.40±21.20)%,而诱导停疗第1天无幼稚细胞患者该比例为(5.64±6.96)%(p=0.001)。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2.51±9.72)%,明显低于非CR组患者(24.92±27.04%)(p=0.001)。而在AML non-M2b患者中,CR组患者治疗前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为(1.60±4.82)%,较非CR组患者更为降低(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后是否取得CR与年龄(p=0.022)、CD34+CD38-细胞群比例(p=0.008)、诱导停疗第7天骨髓幼稚细胞比例(p=0.01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与是否获得CR有相关趋势(p=0.052)。结论:初治AML患者CD34+CD38-细胞群的比例是AML初次诱导缓解率的预后因素。
张翠萍魏辉王慧君怀磊何侃陈一瑞林冬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柔红霉素(DNR)联合ATRA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HHT组54例、DNR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115例APL患者CR率100%,达CR的中位时间32(22~43)d,109例进入巩固治疗的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全部转为阴性,中位生存期未达(0.23~77.34个月),中位EFS期未达(0.23~77.34个月)。3年OS率93%,5年OS率93%;3年EFS率85%,5年EFS率75%。诱导治疗后HHT组和DNR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31.3%和15.5%;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68.6%和77.6%;DNR组有4例患者在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转为阴性,但两组分子生物学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和8.6%,P〉0.05)。生存分析显示:HHT组与DNR组的OS、EFS相似(P值分别为0.206、0.506)。两组5年OS率分别为87%和98%;5年EFS率分别为80%和71%。HHT组与DNR组的低/中危患者、高危患者OS、EFS亦相似(P值均〉0.05)。诱导治疗期间HHT组合并2级以上发热患者比例显著低于DNR组,而肝、肾、心功能损伤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HHT和DN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诊APL疗效相似,同时在诱导治疗期间两者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
袁烨李巍林冬秘营昌王迎魏辉刘兵城周春林刘凯奇王津雨魏述宁宫本法赵邢力孙明媛王建祥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伊马替尼联合改良的Hyper—CVAD/MA强化方案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后第1次完全缓解期(CR,)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及IM维持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淋巴肿瘤中心CR,期完成allo-SCT治疗的16例成人Ph^+-ALL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IM联合标准VDCP±L(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则联合改良HyperCVAD/MA方案强化巩固治疗,并于CR。期行allo-SCT;部分患者移植后给予IM维持治疗。随访至2011年3月31日,分析患者临床基本特征、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累积复发(RI)率及非复发死亡(NRM)率,并探讨与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6例患者采用IM联合化疗在移植前均维持血液学缓解,其中10例达分子生物学缓解。移植后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中位随访27.1(7.4~65.8)个月,14例患者存活,其中2例患者移植后复发经IM挽救均存活,2例非复发死亡。3年预期OS及DFS率分别为(85.9±9.3)%和(83.9±10.5)%,3年RI率及NRM率分别为(16.1±10.5)%和(14.1±9.3)%。生存分析未显示影响移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论IM联合化疗及Hyper·CVAD/MA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Ph^+-ALL患者的缓解率及缓解质量,使患者在CR1期行allo—SCT的可行性增高,allo—SCT前、后联合IM能减少复发,提高长期OS及DFS率,是治疗成人Ph^+- ALL的有效手段。
黄靖邹德慧傅明伟李增军徐燕赵耀中齐军元邱录贵
关键词:伊马替尼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核结合因子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51.64(0.26~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16)/t(16;16)明显延长(P=0.038)。结论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李巍秘营昌刘兵城周春林林冬王慧君刘旭萍李庆华卞寿庚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核结合因子预后
规范我国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诊治
2011年
JAK2 V617F等基因突变的发现使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概念演变成了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同时MPN的诊断分型也进入了半分子学时代,各种预后分组模式的相继提出和完善,格列卫在PDGFR-α和PDGFRβ受累MPN治疗中的成功应用,以及JAK2抑制剂的问世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
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PH染色体临床诊治肿瘤PDGFR-Α阴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患者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99例初诊AML(非M3)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规范治疗各阶段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数变化及其对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中位DFS为21个月(2~88个月),3年DFS率为47.3%,中位OS70个月(4~89个月),3年OS率55.8%。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骨髓油滴数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将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意义的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巨核细胞数变化率、诱导缓解后第1—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变化、骨髓纤维化分级、初诊乳酸脱氢酶值、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及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天至第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等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小于50%、诱导缓解后第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较诱导化疗CR期增多对于延长患者DFS时间有独立预后意义(P=0.010、0.018);而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天至第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10%及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数变化率≤一50%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9、0.038)。结论AML(非M3)患者达CR后,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骨髓油滴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动态观察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计数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王婕好于明华苏涛蔡文宇秦铁军徐泽锋张悦肖志坚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巨核细胞预后
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预防被引量:1
2013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白血病的最主要手段,甚至是治愈某些白血病的唯一方法。多种因素可影响allo—HSCT的疗效,其中移植后复发是影响移植后生存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国际骨髓移植协作中心统计白血病行allo-HSCT后复发率可高达60%,除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外,一旦移植后复发,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治疗,其5年生存率仅有9%-25%。因此,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重视针对移植后复发的预防策略研究。我们就目前临床上为降低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风险,移植前后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刘灿刘启发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髓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ALLO-HSCT白血病复发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以113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NP分型系统对药物代谢酶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逻辑回归比较各基因型分布情况与患者初次诱导治疗缓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P2D6(rs16947)多态性位点的非野生型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OR=0.32,95%CI 0.112-0.915);GSTO2(rs156697)多态性位点非野生型缓解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OR=3.023,95%CI 1.289-7.089);将两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CYP2D6为非野生型基因且GSTO2野生型基因型(V+W)患者的缓解率明显低于两基因均为野生型(W+W)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OR=0.183,95%CI 0.045-0.735)。结论:CYP2D6(rs16947)和GSTO2(rs156697)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的独立因素。
王娜韩俊领秘营昌肖志坚冯四洲周毓玲王建祥韩明哲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