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4060)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高锐侯贺晟曾令森熊小松刘金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伦斯勒理工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集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层析成像实验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矿集区获得的小道距、长排列接收的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层析成像方法,首次得到长江中下游典型金属矿集区——庐枞火山岩盆地近地表1000m以上的交叉速度结构。各剖面精细的速度结构揭露出庐枞矿集区隐伏的正长岩体顶界面深度与起伏形态,发现岩体顶面凸起及陡变化部位与矿体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罗河铁矿、小岭铁矿、龙桥铁矿、马鞭山铁矿处对应着高速层顶界面的凸起位置。罗河断裂在lz06-1线与lz06-3线表现为明显的横向速度变化界面。这些结果表明,长排列的深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能够为金属矿集区深部隐伏矿床的勘探研究提供丰富的地壳浅表结构(0~1000m)信息。
- 侯贺晟高锐卢占武马立成徐康
- 关键词: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层析成像
- 西南天山—塔里木盆地结合带浅深构造关系——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揭露被引量:20
- 2012年
- 盆山结合部的浅-深结构样式是进行陆内造山动力学研究与讨论的重要依据.2007年,在喀什东的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过渡带上,完成了一条近南北向的长度为121km的主动源深地震反射剖面,显示出盆山结合部现今地壳尺度的构造格架.剖面南部呈现出10~12km巨厚的沉积盖层,沉积盖层内发育滑脱断层;盆山结合部多排隆起构造以及天山山前上地壳显现出向北倾斜的断裂与地表地质观察吻合;盆山结合带展现出滑脱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断层褶皱;与塔里木盆地稳定沉积层相比,在南天山浅、中层地层受到强烈的变形改造,导致地层比较破碎,反射变弱、连续性较差;时间剖面上可以追踪到比较连续的Moho反射,从南向北有加深的趋势.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出的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的这些浅-深构造,展现出塔里木盆地盖层向南天山滑脱与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逆冲推覆的特征,反映出陆内汇聚下的盆山耦合关系.
- 侯贺晟高锐贺日政蔡勋育刘金凯熊小松管烨曾令森James H.KnappSteven Roecker
- 关键词:西南天山塔里木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
- 大兴安岭地壳精细构造与变形样式-深反射地震剖面的揭露
- <正>1.前言中新生代大兴安岭的垂向隆起伴随着周缘陆内大型油气盆地的形成,这一大陆内部变形过程使南蒙古兴安造山带和大兴安岭定格,发生造山后的伸展作用与大陆叠加变形,形成陆内盆山相间的格局。这一重要的大陆动力学过程,既涉及...
- 侯贺晟高锐李秋生李洪强熊小松李文辉童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