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FFA102)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浩王周福王玺堂马妍戴长浩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氧化铝
  • 3篇纳米
  • 3篇粉体
  • 2篇熔盐
  • 2篇熔盐法
  • 2篇水合氧化铝
  • 2篇水化
  • 2篇硼化钛
  • 2篇流变性
  • 2篇铝尖晶石
  • 2篇镁铝尖晶石
  • 2篇镁热还原
  • 2篇纳米粉
  • 2篇纳米粉体
  • 2篇尖晶石
  • 2篇二硼化钛
  • 1篇蓄热
  • 1篇蓄热材料
  • 1篇蓄热性能
  • 1篇氧化锆

机构

  • 10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王玺堂
  • 10篇王周福
  • 10篇刘浩
  • 9篇马妍
  • 4篇戴长浩
  • 2篇王晓玲
  • 2篇刘江波
  • 1篇赵顺
  • 1篇韩春晖
  • 1篇李亚伟
  • 1篇秦梦黎
  • 1篇万俊
  • 1篇陈美静
  • 1篇王敬伟
  • 1篇李越

传媒

  • 5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耐火材料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氧化铝源对富镁尖晶石烧结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以富镁尖晶石细粉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活性氧化铝微粉、可水合氧化铝ρ-Al_2O_3、分析纯Al(OH)_3、工业氧化铝四种氧化铝源,在1 550~1 700℃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研究了氧化铝源对富镁尖晶石烧结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镁铝尖晶石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氧化铝源对富镁尖晶石烧结行为的影响差别较大,活性氧化铝微粉的加入能显著促进其烧结致密化,ρ-Al_2O_3、Al(OH)_3和工业氧化铝的加入则不利于其烧结致密化;在低于1 650℃烧结时,主要是游离氧化镁与氧化铝反应形成镁铝尖晶石,高于1 650℃烧结时,则有少量氧化铝固溶到尖晶石晶格中;加入活性氧化铝微粉的富镁尖晶石经1 700℃烧结3h后,得到的镁铝尖晶石晶体发育较为完善,结构致密。
刘江波王周福王敬伟刘浩王玺堂马妍
关键词:氧化铝镁铝尖晶石
低温固相反应法合成铝酸镧粉体及表征被引量:5
2017年
以九水合硝酸铝、六水合硝酸镧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通过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铝酸镧前驱体,分析了该前驱体的组成及热分解过程;将铝酸镧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铝酸镧粉体,研究了铝酸镧粉体的合成温度以及煅烧温度对铝酸镧粉体形貌、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酸镧前驱体中形成了含有La-O-Al键的络合物,当煅烧温度达到700℃时开始生成铝酸镧晶体;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铝酸镧晶体的晶格畸变程度减小,晶粒逐渐长大,粉体结晶度不断提高,粒径则逐渐减小;在1 000℃煅烧得到铝酸镧粉体的粒径最小,为0.310μm,比表面积最大,为16.58m^2·g^(-1)。
万俊王周福田政权刘浩王玺堂马妍
关键词:前驱体晶粒粉体
熔盐法合成二硼化钛纳米粉体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NaCl-KCl熔盐中利用镁热还原法,以二氧化钛和硼粉为原料,金属镁粉为还原剂合成了TiB2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Ti/B摩尔比、保温时间对TiB2粉体合成的影响。通过XRD、TEM、BET对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800℃时开始有TiB2生成,随温度升高,TiB2晶粒沿(101)晶面择优生长,最佳合成温度为1000℃。Ti/B摩尔比为1:2.4时,经1000℃保温3h后合成了球形TiB2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在5—30nm之间;在界面机制控制下,延长保温时间到6h后,颗粒形貌由球形转变为立方状,尺寸增大到30-60nm,测得其比表面积为49.142m2/g。
王晓玲王周福王玺堂刘浩戴长浩
关键词:二硼化钛熔盐法镁热还原
熔盐中镁热还原合成二硼化钛纳米粉体被引量:5
2014年
以二氧化钛、硼粉、三氧化二硼、钛粉为原料,金属镁粉为还原剂,在NaCl KCl熔盐中利用镁热还原法合成了TiB2纳米粉体.研究了TiO2-Mg-B和B2O3-Mg-Ti体系在熔盐中合成TiB2粉体的反应过程及机理,分析了两体系中合成TiB2的起始温度、最佳温度、形貌和尺寸的差异,对粉体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个体系合成TiB2的起始温度均为800℃,TiB2的结晶性及纯度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最佳合成温度均为1 000℃.经1 000℃保温4h后,TiO2 Mg B体系合成的TiB2粉体形貌不规则,颗粒尺寸约为30~100 nm;而在相同条件下,采用B2O3-Mg-Ti体系合成的立方形态的TiB2粉体颗粒尺寸约为40~200 nm.B2O3在NaCl KCl熔盐中的溶解度较TiO2高,更易被金属Mg还原,因此,B2O3-Mg-Ti体系合成的TiB2结晶性优于TiO2-Mg-B体系.
王晓玲王周福王玺堂戴长浩刘浩马妍
关键词:二硼化钛三氧化二硼纳米粉体熔盐法镁热还原
纳米SiO2对可水合氧化铝水化行为及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了纳米SiO_2对可水合氧化铝水化行为的影响以及纳米SiO_2与可水合氧化铝混合料浆的流变性。利用XRD和SEM,研究了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并利用Zeta电位仪与流变仪,测试了纳米SiO_2-可水合氧化铝料浆的表面电位与流变行为。结果表明:纳米SiO_2的添加减缓了可水合氧化铝的水化速度,其原因是纳米SiO_2在可水合氧化铝颗粒表面形成包覆层阻碍了其与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可水合氧化铝的水化速率;在碱性条件下,纳米SiO_2的添加使可水合氧化铝料浆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降低了料浆的触变性,使料浆呈现剪切变稀行为。
戴长浩王周福李越刘浩王玺堂马妍
关键词:水合氧化铝纳米SIO2水化流变性
熔盐/镁橄榄石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被引量:3
2015年
以MgO和SiO2为原料,以Na Cl-KCl混合盐为相变材料,通过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了熔盐/镁橄榄石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熔盐含量对材料的物理性能、物相组成、导热性能及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00℃下即可通过原位反应烧结法制备出具有一定强度的熔盐/镁橄榄石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烧结温度为1000℃,熔盐含量为40%时,能制备出相变潜热为80.1 k J/kg,蓄热密度达263.19 k J/kg(ΔT=100℃)的复合相变蓄热材料,且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在400800℃时的导热系数为0.430.37 W/(m·K)。
韩春晖王周福王玺堂刘浩马妍陈美静
关键词:熔盐镁橄榄石相变材料蓄热性能
可水合氧化铝在硅溶胶中的水化行为及流变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可水合氧化铝在硅溶胶中的水化行为和流变性,将可水合氧化铝分别在水和硅溶胶中配制成固含量约60%(w)的料浆,在25℃恒温水浴中分别水化1~120h后,再烘干并检测其质量变化率,观察水化后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研究可水合氧化铝分别在水和硅溶胶中的Zeta电位随pH的变化及料浆黏度随时间和切变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可水合氧化铝在水中的水化速率比在硅溶胶中的快,尤其在反应前期;可水合氧化铝在硅溶胶中料浆的流变特性近似牛顿流体,而在水中料浆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征;可水合氧化铝在硅溶胶中料浆的黏度和颗粒表面的等电点pH均比在水中的小.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可水合氧化铝颗粒表面被硅溶胶中的SiO2粒子包覆.2)可水合氧化铝在水中水化后的主要物相为三羟铝石和少量勃姆石,而在硅溶胶中水化后的主要物相为勃姆石.
戴长浩王周福刘浩王玺堂马妍
关键词:硅溶胶水化黏度流变特性
镁铝尖晶石-钇铝石榴石复相材料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富铝尖晶石为原料,分别加入Y_2O_3细粉、Y_2O_3和α-Al_2O_3混合粉、钇铝石榴石前驱体,制备尖晶石-钇铝石榴石复相材料。研究了氧化钇的不同引入方式和烧结温度对尖晶石-钇铝石榴石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向富铝尖晶石中分别加入Y_2O_3细粉、Y_2O_3和α-Al_2O_3混合粉、钇铝石榴石前驱体,均能制备出尖晶石-钇铝石榴石复相材料;当Y_2O_3和α-Al_2O_3混合粉的加入量为6%,经1750℃烧结3 h后,所制备的试样的致密化程度较高,体积密度达3.34 g/cm3,显气孔率为8.0%,制备的试样中镁铝尖晶石、钇铝石榴石晶粒发育较好。
刘江波王周福王玺堂刘浩马妍
关键词:镁铝尖晶石钇铝石榴石复相材料
ZrO_2的引入对制备堇青石材料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以滑石、蓝晶石、红柱石和石英粉为主要原料,ZrO_2为添加剂制备了堇青石材料。研究不同的ZrO_2的引入方式对合成堇青石材料相组成、热膨胀系数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ZrO_2材料的堇青石含量较高,热膨胀系数低,其中,以天然含ZrO_2蓝晶石为原料合成的堇青石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最低,为2.48×10-6/℃。ZrO_2的引入能抑制反应过程中红柱石相转变为莫来石相,降低材料的孔隙率,促进堇青石晶粒发育。
秦梦黎王玺堂王周福马妍刘浩
关键词:堇青石二氧化锆热膨胀系数蓝晶石
Effect of rare earth oxides on the properties of bio-soluble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fibers
2016年
Using natural mineral wollastonite, talc and quartz sands as raw materials, rare earth oxides (La2O3, Nd2O3 and Y2O3) as additives, the bio-soluble alkaline earth silicate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blowing process. The viscosity of the molten ma-terials, bio-solubility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fib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ber drawing tempera-ture range could be broadened since the slope of the temperature-viscosity curve decreased with adding rare earth oxide. The addition of rare earth oxide wa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by strengthen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fiber. The existence of rare earth oxide in the fibers would reduce the solubility of the fibers, which still belonged to bio-soluble fibers.
王玺堂刘浩王周福马妍Girish M.Kal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